天天看點

“無人機+水尺鑒重”助力嵊泗海關通關再提速

“無人機+水尺鑒重”助力嵊泗海關通關再提速

圖檔來源:Vision China

7月11日上午9點.m,在停泊在馬阿山港的新加坡"護城河"輪的甲闆上,海關監管二處副處長黃偉紅搖了搖搖桿,發射了無人機。無人機迅速升空,飛到船舷,找到水尺鱗片,懸停在水面上。随即,平闆電腦上的"基于無人機的船舶水尺讀數智能識别系統",清晰地展示了一系列目前水尺平均深度的視訊資料...

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散貨船完成了水尺稱重程式。1小時30分鐘後,所有相關程式順利完成。"6月份海關每單清關時間隻有1.4小時,整個杭州清關區排名第二。海關官員表示,近年來,通關環節不斷優化,無人機技術在船舶水尺權重等業務上的應用,也使通關效率明顯提高。

據介紹,水尺重量是煤炭、礦砂等散裝貨物在國際貿易中結算、索賠,以及運費計算、清關稅的主要依據。"傳統的測量水尺的方法要求海關官員乘坐拖船或爬上船隻周圍的繩梯進行資料收集,這可能既耗時又昂貴。黃宇紅介紹,使用無人機觀察水尺,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拖船的成本,還可以縮短水尺的取重時間,進而降低船舶延誤的成本。

以海關監管的寶鋼馬士山港為例,每年進口鐵礦石3000多萬噸,一般需要500多艘拖船。每次使用拖船的費用為3,000至5,000美元,僅此一項的最低支出就為150萬美元。使用無人機觀察水尺而不是傳統的手動觀察可以将水尺的取重時間縮短整整30分鐘。

2018年,海關與浙江大學聯合創新研發"基于無人機的船舶水尺讀數智能識别系統",将視訊實時處理技術融入水尺識别業務,實作船舶水尺的快速、準确、智能解讀。2019年6月,項目順利通過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認證。

據悉,2019年1月至6月,海關共實施89台"無人機和水尺重量",為企業節省了5000多萬元,節省了45小時以上的有效作業時間。

(原标題"無人機助力通關提速",原作者胡元元、趙鵬。編輯:郭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