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之恥:97輛坦克沖不過一條山谷,弄清志願軍兵力後欲哭無淚

作者:有曆史

1950年11月的一天,美軍第10集團軍第7師的一個團來到鴨綠江邊的惠山,站在不那麼寬闊的河上,在那裡,美軍士兵看到了江對岸的神秘的中國國度。

團長興奮地給陸軍參謀長阿爾蒙德中将報告說,勝利已經結束。他還邀請中将到惠山鎮享受勝利的喜悅。

這群傲慢的士兵怎麼沒想到,僅僅半個多月後,他們被中國軍隊的裝甲部隊擊敗,沖回了38線以南。他們從來不明白,裝備坦克、大炮、飛機和航空母艦的美國軍隊怎麼會被那些在武器上絕對處于劣勢的志願者打敗。

美軍戰敗的原因是,它已經來了很久了。隻是美軍早就沉浸在絕對武器優勢的夢想中,沒有找到自己的過錯。這個缺點早在北韓人民軍對釜山地區發動進攻之前就暴露無遺。

師長被俘虜

迪恩是美國陸軍第24步兵師師長,在北韓人民軍南下時在大田地區被俘。美國淺野幾乎是不可接受的,師長被俘虜了,整個二戰時期非常罕見,強大的美軍是如何在排水溝裡翻倒的?

美軍之恥:97輛坦克沖不過一條山谷,弄清志願軍兵力後欲哭無淚

你是怎麼把船翻過來的?這可能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北韓人民軍擁有強大的火力。它有多強?當時,蘇聯給了北韓很多援助,坦克、大炮也給了很多。

蘇聯王牌坦克T-34,老大哥一口氣給了北韓151輛。這輛坦克在二戰中對德虎坦克牢牢占據了上風,而主力坦克M4謝爾曼可以說是不管戰場上的成功。

151輛車的概念是什麼?在這些武器的基礎上,人民軍組建了一個坦克旅。成為一支可怕的突擊部隊。這也是後來活着俘虜美國陸軍師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第二,人民軍中有50 000人是北韓人。衆所周知,東北的北韓人加入了解放軍,1949年中國解放戰争大局解決後,分散在解放軍的5萬多名北韓官兵被調入人民軍,成為人民軍的骨幹。

這50,000人有着悠久的戰鬥曆史和經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5萬人擁有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輕步兵戰術。不比美國軍方多多少。

三是人民軍采用了集束攻擊戰術。這是北韓人民軍毀滅和衰敗的關鍵。特别是,坦克叢集遭到襲擊,襲擊了無法抵抗的美國和南韓聯軍。坦克叢集風暴戰鬥并不新鮮,古德裡安的裝甲集團風暴戰術,當東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讓蘇聯人倒下血黴時,美軍肯定是知道的。

為什麼這不是一種辯護?想必美軍覺得北韓半島多山,地形崎岖,不利于裝甲團大團作戰,是以對失誤的反應,被人民軍掀起了一場風暴。

失去一個師長是美國軍隊中一種高香味的燃燒。如果志願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能夠擁有人民軍這樣的裝備水準,估計就連沃克、杏仁兩名指揮官也會成為志願軍的口袋。

第24師團的慘敗被美國人過度使用武器裝備打敗了。美國人本應立即反映出來,但有趣的是,北韓人的一個意想不到的舉動導緻美國人大大放慢了他們的戰術。

人民軍逮捕丁少将後,好吃又好等,聽說驕傲的美軍少将說要打平壤吃北韓冷面,讓他喝夠了冷面瘾。然後他被秘密關押,美方沒有弄清迪恩少将的确切下落,宣布迪恩死了。

原本俘虜的敵軍進階将領,立即向全世界釋放,會給敵人的士氣帶來巨大打擊,但不知何故,北韓封鎖了這一消息,沒有向公衆釋出。美軍上下沖擊力相應較小,是以,美軍最初的一些重大缺陷,仍被強大的武器自信所掩蓋。

那麼,缺點是什麼呢?

二、美軍組建不合理

在你談論缺點之前,先談談優點,否則你不會明白為什麼美國人對自信如此困惑。

美國軍隊是一個制造武器的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唯一的蘇聯是可比的。

長津湖戰役的主角是海軍陸戰隊師,全師2.5萬多人,相當于志願軍的實力一級主力。但它的火力遠遠超過志願軍。

美軍之恥:97輛坦克沖不過一條山谷,弄清志願軍兵力後欲哭無淚

海軍陸戰隊師有一個擁有72門榴彈炮的炮兵團,其中54門是105毫米榴彈炮,18門是155毫米榴彈炮。而當面對敵方志願軍第9軍時,炮兵口徑都在100毫米以下,無法比拟。這是海軍陸戰隊正面打擊的兩把法寶之一。

海軍陸戰隊師的另一個法寶是坦克營,它擁有70輛重型坦克,其中哪怕是法西斯的德軍坦克,用這種炮擊也不容易解決坦克,讓志願軍可憐的步兵火力如何應對?

是以,美國軍方有權感到自豪。

但是,1950年7月,美軍是如何被北韓人民軍毆打的呢?答案很簡單,沒有足夠的部隊。

換言之,這種部隊的短缺是由于其強大的武器。這也是足夠辯證的。

怎麼說呢?

美國有錢有先進技術,可以制造什麼武器,想造多少。

是以,軍隊對武器和火力的依賴遠遠大于對人民本身的依賴。

這是其中之一。

二是武器裝備、物資數量多,需要相應數量的後勤部隊進行運輸,否則無法及時運送到前線。是以,美國軍方擁有相當大比例的機構和後勤人員。

這個比例可以說是驚人的:59.3%!

1945 年 3 月,美國陸軍擁有 204 萬作戰部隊,但在代理、後勤和服務方面多達 297 萬人。

......

從這個比例可以看出美軍對裝備和火力的依賴程度,人力資源的配置設定造成了很多問題。

當北韓人民軍南下時,駐紮在南韓的美軍,師級部隊本應有18.8萬人左右,但當時由于各種注意力不足,加上後勤兵力師的兵力,一師縮減至12000人,少了三分之一。

我們都知道,國民黨軍隊嚴重短缺,一個師可以縮減到隻有一兩千人,誰會想到美軍居然存在崗位不足的問題。

軍隊規模小,裝備被淹沒。坦克部隊是陸軍的兩大魔法武器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證明可以成群結隊地使用,但美國軍方将坦克分成營,并将它們配置設定到師,一個師和一個營。對此也是莫名其妙的仇恨,有的部隊還把坦克分散到團裡,一個團一個坦克連。

我們之前的文章提到坦克的具體戰術,一個排的步兵對一輛坦克綽綽有餘,兩個排的步兵對兩輛坦克有點困難,三排步兵對三輛或更多的坦克,就是派人。

當然,這個類比是一般的,指的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步兵為攻擊條件做準備。如果是訓練有素的步兵,一個兵種對付幾輛坦克并非不可能,但既要求反坦克步兵具有相當的戰鬥力和經驗,又要求地形容易限制坦克的移動速度。例如,1951年3月27日,來自邦加火箭發射器237個團的九人小組在懸崖下伏擊了一個美國坦克編隊,該編隊有12輛坦克被摧毀,車隊後方隻有一輛。而志願者的班級傷亡人數為0!這是志願反坦克戰的奇迹。

是以,美軍這種散裝配置,多次在北韓戰場上被志願軍錘擊。

以長津湖戰役為例,雖然團級作戰隊北極熊團被包圍,可以抵擋志願軍兩軍的攻擊,因為他有一個坦克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整個長津湖戰場上,海軍陸戰隊師、步兵第7師都缺乏強大的坦克戰鬥群,整個戰争局勢無法形成強大的突擊點,面對九個團已經攤開成薄圓,其實打得相當辛苦,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才沖出圍攻。

三、傳奇的志願軍總司令曹玉清

但美國人也很聰明,第二次競選大打一場,很快就複活了。

1951年10月,美軍發明了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坦克被切入戰場。

大意是一個師的坦克全部集中起來,每次用20-40輛坦克叢集作戰,在飛機上,炮兵配合志願軍陣地發動強力攻擊,戰鬥冒着被炸毀幾輛車的風險,沖到後方的志願軍陣地。

你為什麼沖回去?穿插和拆分。美軍也曾遭受過很多這樣的苦難,要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制造自己的身體,還要切一支志願軍去嘗試。

這種作戰方式乍一看确實很強悍,尤其是在相對開闊的地區,幾十輛坦克一腦沖了出來,更别提一個反坦克級,是一個連、一個營,也隻是看着份額。

美國軍方也吃飽了,想辦法,想辦法。

美軍之恥:97輛坦克沖不過一條山谷,弄清志願軍兵力後欲哭無淚

然而,奇怪的是,這個把戲并沒有被推開,坦克很快就被掃進了曆史垃圾場。

原因驚人,美軍這個新招,竟然被一個志願師打破了。

這個師是長津湖戰役後一輪進入第20團第68軍第204師,師長曹玉清是一個傳奇。

曹玉清出生于1906年,反美援朝44歲,這個年齡屬于當時年齡較大的人,38歲的梁興初隻有38歲,63歲的陸軍總司令傅崇碧隻有34歲。

我們還多付一點錢和墨水來了解這位傳奇大師。他破解美國新軍法的能力與他豐富的生活經驗有很大關系。

曹玉清和蘇瑜,都是湖南人、彜族人,曹玉清比蘇玉大一歲(蘇玉出生于1907年),他早年參軍,後來燕軍被蔣介石算計,燕軍老大王天培被殺,軍隊解散。曹玉清去了軍隊。1929年,曹玉清目睹了軍閥的部隊一片黑暗,沒能有前途,上司了部暴動起義,加入了黃公理紅軍。

美軍之恥:97輛坦克沖不過一條山谷,弄清志願軍兵力後欲哭無淚

全日戰争爆發後,曹玉清被派往新四軍工作,轉而與華東野戰軍開辟了本源。

華東軍的一系列著名戰役,曹玉清曾參加過蘇水戰役、二淮戰役、萊蕪戰役、孟良軒戰役,是曆史上著名的戰役。曹玉清的具體戰役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但單單經曆這些戰役就足以提高他的指揮能力。

後來的事情就更神奇了,在扮演孟良軒之後,曹玉清不知怎麼就被調到了金宇陸瑜部隊,大概他的指揮能力很高?不詳,也有可能劉登的軍隊進軍大别山,金羽璐瑜部隊主打空,從其他軍區抽調大量幹部,曹玉清隻是調走了過去。

後來,由于中央遷往河北,原晉超部隊的重要性從未如此之高,曹玉清再次調入第20軍第68軍。軍銜也得到提升,入駐北韓後被提升為第68軍第204師師長。

曹老師經驗豐富,遍布全軍可以說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經驗越複雜,人的意志、經驗、能力的提高就越大。特别是當軍事首領時,部隊去過的越多,戰術知識越多,作戰方法越多,與不同戰略思想的接觸就越多。曹玉清與上司接觸,如徐強、蘇宇、劉伯成都是我軍超級軍,可想而知,這是多麼優秀的師長。

說了這麼多,曹玉清是怎麼把美軍"坦克"分裂成戰争的?讓我們轉到硬核連結。

文登川之戰

步兵裝甲團,尤其依賴地形,曹玉清在一個叫文登川的山谷附近突破了一群美軍坦克。

山谷是南北走向的,兩邊都有一條路和山丘。山谷最寬的部分為600米,最窄的地方隻有幾十米,地形非常經典,非常不利于坦克叢集。

但這個山谷是北面的喉嚨,不是從這裡繞了很遠的路,美軍想拿這裡來試刀,用坦克集團撞擊,看看坦克到底是分裂成好是壞。

原本守衛這條喉嚨的是北韓人民軍,但人民軍長期戰疲力竭,無法抵擋美軍的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緊急向司令部求助,曹玉清師長提前兩天與第204師團長接過防務,承擔起阻擊美軍的重任。

第204師下轄3個團,曹玉清先行610團擺在文登川前方,其餘611、612團縱深防禦。

進攻文登川的主力是第10軍第2師,擁有70輛坦克。

除美軍外,這次襲擊還涉及一夥羅興亞人,如法國營、荷蘭營和一些南韓軍隊。這些戰鬥部隊與美國軍方的分歧太大了,如果單單是攻擊就送去死物,那麼下面就講到戰鬥過程了,就不再提這些雞了,隻有美軍了。

10月10日,美軍動用十幾輛坦克發動試探性攻擊,204師610團剛剛接到防禦不久,陣地并不完全熟悉,士兵們看到美軍坦克沖進來,而且數量還是相當多的,雙手各種輕重武器一起開火, 擊中它相當活潑,但并沒有對敵方坦克造成緻命傷害,坦克叢集沖過我軍陣地,殺至山谷腹地。

情況危急,如果美軍坦克被釋放,這堆鐵鍬将威脅到師指揮所。

曹玉清師長處于危險之中,在進入北韓68軍之前組織了簡單的坦克作戰訓練,坦克戰術雖然有很多變化,但離不開步兵合作,一旦步兵和坦克分開,坦克的威力就會大大降低。

曹玉清訓示第610團将坦克留在他們面前,并迅速封鎖了山谷入口,首先将步兵收拾好。

這十幾個确實是屬靈的。美國步兵害怕死亡,一經挨打就縮水。當然,我并不是說美軍不會打仗,美軍也有打到底的決心,但是他們是拿人命打仗的忌諱,就像野戰一樣,習慣于找掩體,尋找防禦工事,如果找不到,甯願暫時不打仗,不做不必要的犧牲。這種戰鬥概念與文化觀念、軍事傳統和工業背景有很大關系。

美軍步兵在收縮後仍然站立不動,不得不離開山谷。它前面的坦克用完了步兵,不敢向前沖,是以它撤退了。

這是戰鬥的第一輪。

雙方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是以暫時後退後不願意,都急于嘗試繼續比賽。

曹玉清師長立刻看到了鑰匙,擊中坦克叢集一定具有集中而兇猛的火力,用短時間摧毀坦克的能力。

曹師長立即集中全師重武器,組建反坦克旅,反坦克火箭炮、火炮等武器全部集中在610個團。

志願軍方面才剛剛準備就緒,美軍第2師已經調整了戰術。10月11日,美軍吸取了上次步兵增兵的教訓,從兩個營派出步兵,使用10輛坦克發動了一次重大攻勢。

結果,雙方的指揮官心中又多了一個沃考。雖然610團有反坦克火力,但反坦克陣地離坦克太遠,擊中坦克無法形成有效殺傷,猛烈的炮火轟擊,雖然擊斃了2輛車,打傷了3輛車,但其他5輛狀況良好的車輛沖進了山谷腹地,接近志願反坦克武器陣地。

美軍又犯了老錯誤,雖然步兵多達兩個營,但步兵一沖上山就被機槍收割,無法移動,被趕出山谷。前5輛坦克奮力推了過去,回頭看了看步兵沒有跟在後面,無奈地跑了回去。

這是戰鬥的第二輪。

美軍之恥:97輛坦克沖不過一條山谷,弄清志願軍兵力後欲哭無淚

美國坦克被我軍俘虜(由天空電視台提供,在軍事博物館拍攝)

10月12日,美軍再次發動攻擊,這次第2師動了血冊,一次性部署了48輛坦克,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但這一次,隻剩下美國指揮官了。

美軍前兩次失敗都是因為步兵被切斷,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志願軍控制了山谷的制高點,美軍這次改變了戰争法,首先召來了空軍和重炮,對志願軍陣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火力準備, 轟炸。

到.m 10點,美軍已經失去了戰鬥力,48輛坦克和大量步兵進入了山谷。

美國軍隊是如此充滿活力,我們并不小。曹玉清師長接到前線報告,敵軍規模空前,曹師師長指令炮兵進行縱深轟擊,瞄準敵軍步兵轟擊。轟炸後,第610團集中力量攻擊步兵,并将全部48輛坦克交給反坦克旅。

山谷很兇猛,48坦克畢竟不小,靠打巧或身體送炸藥袋已經不行了。反坦克旅采用了新的作戰方式。

首先,限制速度。步兵冒着犧牲的風險,用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發射器在他們附近開火,打傷了他們前面的幾輛坦克,并擋住了他們後面的坦克。然後,他們用野火炮轟炸了密集的坦克綜合體。

美軍坦克集組也迅速做出反應,立即轟炸道路兩側和山坡上的志願軍陣地,以掩護突擊坦克。一些坦克突破了抵抗線,直接沖向610團。

在關鍵時刻,志願軍将威力最強的火炮直接拉上路,和坦克一起射擊,美軍還沒有看到這樣一場危及生命的戰鬥,導緻幾輛坦克被摧毀,其他坦克不敢轉身逃跑。

10月12日,美軍進攻7小時,達到17點.m,無法突破志願軍陣地,被迫撤退。

美軍的進攻造成了沉重的損失,48輛坦克被摧毀,10輛受傷。

這是戰鬥的第三輪。

10月14日,美軍再次改變路線,派出一些部隊攻擊山谷的一側,試圖吸引志願軍。然後派出八輛坦克組成突擊隊縱隊進入山谷。

玩弄中國人打西,就像一個班漢拿到一把斧頭。第610團看穿了敵人的戰術,隻用了一部分兵力來阻擋這一方,反坦克旅仍然專注于山谷中的戰鬥。

志願軍最擅長戰後總結,前三輛坦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越有信心,打法就越多。就這一次,隻有八輛坦克過來了,這是一次傳遞。

戰鬥的細節将不複贅,美軍8輛坦克全部被摧毀,一部分沒有用完!

于是斷斷續續地打了20多天,直到10月底,美軍改變了幾種作戰方式,總是不必要,未能突破文登川,共損失了40輛坦克。

美女2師下,撤退不打。美軍第7師不接受,也派兵參戰,動用27輛坦克進攻,導緻隻打了一場,損失了5輛坦克。美軍第7師也害怕再次進攻。

到目前為止,美軍的"坦克分裂成戰争"徹底失敗了,使用了97輛坦克,但不能沖過9公裡長的山谷,美軍并不丢臉。

五、失贓的美軍

這支部隊,傷亡都不是特别大的戰鬥,美軍有着巨大的震撼,美軍引以為傲的裝備、火力,在戰前的武器落後的志願軍無能為力。發現對面的志願軍隻有一個團,美軍司令員比較自我放縱,一個團能這麼辛苦,以後怎麼打!想哭而不流淚。

特别是在裝甲叢集作戰中,美軍一直不太愛,怕在崎岖的山巒中打不開。在文登川遭遇如此慘敗的同時,也無意使用叢集突擊戰術,還是回到了裝甲車的散裝配置模式。

志願軍自然樂于看到它成真。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登川不僅僅是一個地名,而是志願軍戰士勇氣和智慧的象征。雖然硝煙早已消散,但文登川這座紀念碑,将是時代的見證,永遠載入史冊。

最後,被俘的第24師師長迪恩少将說。這名男子在北韓受到了非常人道的對待,在被拘留期間,他能夠有閑暇時間回憶起他在北韓的戰鬥經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教訓。

北韓停戰後,1953年7月,迪恩被釋放并傳回家園。美國人對他很好,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并把他提升為副上尉。

但迪恩的軍事生涯結束了,1955年迪恩退休了。迪恩于1981年在舊金山的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