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作者:兵說

作者: 莫孤煙

上上下下是我軍的光榮傳統。紅軍轉入八路軍時,不少幹部降級到一級甚至兩級,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抱怨。八路軍進敵開墾基地時,兵力急劇增加,兵力增加,許多幹部随着空缺職位的出現而得到提拔。

但是,一碗水不可能總是平的,因為工作安排不盡如人意和心裡不開心的人,也有。但這也是人性,誰不想有更高的平台來展示自己,追求人生成就呢?但如果因為一個怨恨的胃沒有理順,想不通,最終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它就會恨一輩子。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八路軍東渡黃河,向抗日戰争前線進發

抗日戰争時期的晉巢軍區,發生了幹部對工作安排不滿而離隊的事件,效果極差。

自1939年黃土嶺戰役勝利以來,晉超軍區的一個師對不斷壯大的兵種進行了實質性調整,将主力編成兩支分隊(相當于旅),其中一支(老紅軍)司令員陳正祥,政委袁勝平,由1、3個主要團管轄;用師長楊成武的話來說,這"形成了兩個有力的拳頭,便于指揮和攻擊"。

人數擴大後,原團團長陳正祥、王道邦等人被提拔為組長,那麼空缺的職位頭人自然就得接手了。當時的團副團長已經調任,團長要麼是參謀長,要麼是營長。在大多數人看來,新任第1團團長楊尚軒,長征期間多次打造氣功偉大英雄勇敢鬥志,能力突出,當時團長是所有人的希望。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八路軍伏擊日軍

但最終結果卻出人意料,更換了第2營的首長宋玉林,楊尚軒依然是該團的參謀長。在指揮戰争的能力上,宋玉林肯定無法與楊尚軒匹敵,更何況宋玉林在黃土嶺戰役中出現了指揮失誤,為此這件事也遭到了楊成武的嚴厲批評。楊成武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安排呢?他自己沒有解釋這一點,也沒有其他人知道。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楊成武

楊對這種安排非常不滿,雖然不久後就被提拔為分遣隊參謀長,但他仍然感到順從。個人英雄主義認真楊尚軒,總是想親自帶兵,即使降為軍長,參謀長這個"配角",他也真不想做。

這種不滿情緒越積越多,上級沒有及時引導,于是1940年2月,導緻一次離境事件——在一個師偵察科科長袁宇的拉扯下,楊尚軒帶着20多人持槍出動。

關于此事,多年後楊成武在回憶錄中透露,袁瑜欺騙了一隊參謀長(回憶錄中沒有說出楊的名字),連同偵察隊隊長羅朝輝,帶着一群情報人員來到保定。其中一名偵察連指揮官以令人眼花缭亂的方式跟随着他們。

楊成武接到報告後,立即指令作戰科科長胡克倫率領偵察連進行攔截。七天後,袁瑜看到沒有出路,便從向導那裡上演了一場鬧劇——袁瑜陽、羅朝輝和偵察連長五朵花綁在一起,袁瑜聲稱這些人要打敵人,他把這些人帶回去。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楊尚軒

袁瑜的伎倆,當然是騙不了任何人的,楊成武在回憶錄中說,這次逃跑就是袁偉這個人,目的是脫離八路軍,到保定附近獨自一人去。楊尚軒、羅朝晖和偵察連連長都被他感動,甚至拿着槍就走了。至于楊,他堅稱自己不是敵人,而是準備到徐水縣擴大隊伍,是以回隊後就打了一塊天地,這個想法是一時的迷茫,他已經意識到了錯誤。

如此重大的事件在金超基地是聞所未聞的。如何對付這些人,金超軍區也無權決定,然後把電話彙報給延安。總部的決定是:袁煜和羅朝晖自願投敵,被判處死刑;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于榮融(左二)與楊成武(左三)合影留念

平心而論,楊是這些人的中堅力量,如果他沒有下定決心,袁瑜如何煽動也是沒用的,是以在這件事上,楊尚軒應該負責。他之是以能夠避免死亡,是因為他傑出的戰争功績。

楊尚軒是興國人,17歲加入紅軍,長征為紅軍第1軍第2師4團團長,是楊成武的老兵。長征期間,紅四軍團承擔起了開拓道路的責任,發生了無數的邪惡戰鬥,楊哈迪已經設定了四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

紅軍渡過吳江時,楊某率領16名勇士,乘坐一艘小木船成功渡船,然後與一個連隊一起打敗了敵人三個團,經總部認可,17名勇士榮獲英雄稱号,夜超強快速行軍迫使吳啟偉指揮,寫下了《尊大傑》最精彩的一部;爬上懸崖,炸毀敵方掩體,奪取巨石橋,為戰鬥的勝利做出第一次貢獻。

紅軍長征功臣連長,1955年為何隻授上校?同級戰友大多授少将

一幅油畫,描繪了紅軍強勢渡過吳江

楊是紅軍沒人認識的英雄,這就是為什麼在讨論如何對付他時,朱和彭将軍的意見是要把他射向正确的軍紀,但主席認為罪不是要死,最終是寬大處理。傳說像強渡吳江的17名戰士和強渡大渡河的18名戰士這樣的人都做過偉大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一枚"無死金牌"。傳說畢竟隻是一個傳說,其實沒有"無死金牌",但楊尚軒因為工作避免了死亡,但這也是事實。

犯了一個錯誤的楊,與一線作戰部隊完全分離,他回到延安接受教育,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勝利後,他被派往東北,隻作為當地保安團團長,在土匪中貢獻了不少。解放後,任江西省贛州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任省軍區參謀長。1955年,該頭銜被授予,楊僅被授予上校。而長征時期則紅單手連長,當時的頭銜大多是少将以上。

深入戰争史,發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會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