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王志堅)

今天,另一位早期共産黨員王志堅走出了諸城的王家。

王志堅,石佛(又名石甫),1899年出生于香洲市香洲鎮香洲七村的一個地主家庭,是山東省初期共産黨員王向謙的侄子。王志堅早年畢業于香洲高等國小,1917年赴濟南進入省立一級學校。為了省錢,重新入院後到省第一師範北園分院,進入預備學習。王志堅和王杜梅是同學,和住在同一個宿舍裡,也是學校的高素質學生,比文學長,兩人的友誼也特别深厚。在此期間,他受到王完美的影響,積極參與組織,開展了許多進步活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王志堅、王獨梅掀起了一波反對黑腐的教育政策和教學方法,聯系鄧恩明、王克傑、餘英中學教師、省中學生王向謙,要求罷免校長,廢除腐敗的舊教育制度。1920年11月,王志堅和王獨梅、鄧恩明、王祥銀、吳偉等十幾個人,在王樂平的濟南齊魯通訊社發起創辦了《蘆葦新社》,同時創辦了《蘆葦新》半月刊。1921年春,王獨梅、鄧恩明、王向謙、王向軒等在濟南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同時創辦了《濟南勞動周刊》,出版了《勞動周刊》,對"提高勞工地位,改善勞工生活"進行宣傳,為革命進行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王志堅是50或60名成員之一。1921年4月,王志堅與鄧恩明共同創立了"SY"青年團(即社會主義青年團,英文名: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1月,王志堅、王獨梅、鄧恩明、王祥銀、王福元、王樂等六人,作為山東共産黨、國民黨和産業勞工的代表,參加了在蘇聯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共産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王志堅在濟南加入中國共産黨。1923年從省師畢業後,王志堅先是加入了王多密和王樂平等組織的"民社",然後到青島任教,被朋友介紹到河南鳳玉祥廳參軍。1927年,蔣介石公開叛逃到革命,到處殺害共産黨員和激進分子。王志堅怕着火,跑到杭州半山寺當和尚,後來被大哥王鐵甫送回家鄉,兄弟倆恢複了王香洲的私立國小,王志堅擔任校長,進而安頓下來。這所學校由王志堅經營,曾被國民黨的馬紅軒部隊稱為"吉娃娃國小"。1945年9月解放後,王志堅在縣教育廳短暫工作,然後回到村裡開店經營小企業。1947年,他因涉嫌是國民黨人而被隔離,并被帶到縣裡。同年,諸城市縣政府機關在戰備轉移時,因王某有足病行走不便,疑似心不一,在新極莊西鄉口鎮被警察局處死。新中國成立後,共産黨市縣委重新調查了王某案,認定這是過失殺人罪。1987年被指定為公務犧牲品。王志堅是山東最早的共産黨員之一,作為山東革命史上的開拓者和傳奇人物,或是因為青春的繁榮,或是因為現狀,或因為政治分歧等等,最後從咆哮進入革命事業, 看到紅塵,倒在了家,最後得到了被誤殺的結果,這和他善變的性格有很大關系。

至此,王家早期成員在香洲城的故事結束了。這裡就要多說幾句話,介紹一下王香洲家族。香洲城王家已經出名400多年。在現代山東革命史上,香洲城的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他們是同僚,但屬于國民黨、共産黨,甚至屬于兩者的交集。王家的革命性人才産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王香洲的第15任王鳳軒。在清朝時期,他的正式頭銜是"主管,候選國"。在"垃圾科學,興校"氛圍的影響下,王鳳軒回到家鄉,決定在香洲設立王某的私立三等學校。王某将田地捐贈給地租,作為學校的創收基金和資金。1904年,學校成立,三年制學校,王鳳軒擔任校長,他聘請了當地古代文學、曆史教授,聘請了外國傳教士教授數學和英語。由于在辦學方面的突出成績,他還被清代學校部授予金質獎章。王某的私立三等學校倡導的拯救國家生存的思想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已經有很多人從事革命或開放人民的智慧。其畢業生王相是早期的共産黨員之一,加入團時,僅王姓就多達九人,包括王樂平、王明軒等。王氏家族的四位作家:王瓅昭、王希堅(王湘的女婿)、王威靈建(《閃紅星》的作者)、王義健(台灣作家,筆名姜貴)都在這所國小接受過國小教育,另外兩位王尹的女婿:洋基、王力沒有在這裡上學,但對她們影響深遠的妻子都來自這所學校。王志堅自1929年抗日戰争爆發以來,一直擔任王志堅在香洲的私立國小的校長。在他的努力下,王香洲的私學達到了頂峰。在當時取得進步的年輕學生中,有王志堅、王碧(王向謙的女兒)、王恩健、王毅健,他們都是家族的近親("強"一代是同一曾祖父的第四代)。

在山東早期的共産黨組織中,除了鄧恩明、王福元和王玉章之外,都是王香洲家族的成員或與家族關系密切的人。王向謙、王湘音、王樂平、王志堅都屬于這個家庭,而王湘謙妻子的姨媽是王倩的姨媽,因為有這層血緣關系,是以王杜梅和王香洲家更親近。是以,王家早期的山東黨組織有很大的發言權。1921年9月,陳獨秀從廣東回到上海後,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來自各地的十幾個人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北方區區長羅章龍提議将王某調到北方部工作,但中央政府同意,山東黨不同意。由此可見,王家在山東黨務問題上掌握着大權,随後王樂平走出山東黨組織,王家的聲音轉移到王向謙的身上,直到後來王向謙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王家的影響力才消失。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王志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