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攜手邁向互聯互通互利共赢的人間正道

攜手邁向互聯互通互利共赢的人間正道

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側記

面對新挑戰、新問題,世界各國命運共通,需要共擔責任、共享利益,共克時艱。

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期間,線上線下齊聚的多國政府上司人、相關行業專家和社會組織代表,對可持續交通發展現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給予了高度關注,結合各自國情共享治理經驗。

三天三場全體會議,熱烈讨論與誠摯分享收獲滿滿。10月16日下午,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擔任會議聯合主席,16個國家的代表圍繞“可持續的交通、可持續的發展”建言獻策。

“目前,交通運輸需求持續增長,與資源、能源、環境的沖突日益突出。”李小鵬表示,交通需要适應新的形勢,實作可持續的發展,為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提供服務,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通過有效的政策和技術手段,加強互聯互通,促進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對所有國家愈發重要。

與會代表認為,隻有開放包容、互聯互通,才能互相助力、互利共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交通不僅搭建起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和貨物運輸的“綠色通道”,更成為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安全暢通運轉,推動世界經濟複蘇的強大助力。

攜手邁向互聯互通互利共赢的人間正道

路網延展深化區域交通合作

目前,基礎設施不足、運輸環節缺失、運輸能力薄弱、過境運輸困難等仍是很多欠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是以,對于内陸開發中國家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等特殊處境國家而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發展可持續交通潛力巨大。

位于太平洋南部的薩摩亞是典型的小島嶼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使我們在推動可持續交通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脆弱性。”薩摩亞工程、交通與基礎設施部長歐洛·費提·瓦伊指出,面對地理因素産生的局限,薩摩亞重視利用資本和技術來強化内陸交通建設,不斷提高道路運輸水準,開發可替代性路線,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海況,滿足人們的交通需求。

“盡管非洲國家在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過程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我們仍需要更多的投資。”盧旺達基礎設施部長克拉韋爾·加泰特介紹,為保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落地,非洲開發銀行已經撥出了投資。同時,盧旺達正在努力完善交通網,建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化區域交通合作。

當下,疫情加劇了區域交通系統已經存在的挑戰,并倒逼各國加強供應鍊的彈性、協作和網絡化。區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正逐漸成為國家之間共赢發展的關鍵支柱。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需要加強區域交通一體化和鄰國間的合作,而很多國家已經在行動。

阿塞拜疆數字發展與交通部長拉沙德·納比耶夫指出,2017年10月,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跨國鐵路投入營運,貨運量每年650萬噸,成為亞歐之間便捷的陸上通道。在此基礎上,阿塞拜疆正着力促進過境交易數字化,消除運輸、貿易的監管和程式障礙。

“我們同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相關合作項目,通過融合發展能夠更好地建設國際走廊,形成四通八達的網絡,這對區域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都非常有益。”塔吉克斯坦交通部長阿齊姆·依普拉西姆介紹,未來一年,塔吉克斯坦計劃建立超過1.5萬公裡的陸運網絡,并進一步延展國際交通網絡。

巴基斯坦駐華使館參贊伊克巴爾·納伊姆在發言中談及,巴基斯坦同中國一道,建立了中巴經濟走廊,該項目對帶動沿線區域發展和促進巴基斯坦本國經濟發展都形成了強大助力。

攜手邁向互聯互通互利共赢的人間正道

多措并舉奠定綠色發展基石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發生,與會代表們也一緻同意進一步減少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并通過國際合作來實作碳中和的目标。“我們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來建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體系,将交通運輸同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更好地聯系起來。”捷克交通部副部長揚·澤希特爾提出倡議。

就非洲國家而言,城市的快速擴張一方面推動了交通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另一方面也給節能減排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我們國家并非沒有規劃地發展。”安哥拉交通部長裡卡多·維埃加斯·德阿布雷烏介紹,安哥拉政府于2020年核準了一項國家運輸和公路基礎設施總體計劃,提出了20年的國家發展願景,将通過建立機制,搭建法律和監管方面的架構,在交通行業展開能源變革,為交通綠色發展奠定強韌的基石。

技術創新、多式聯運發展以及綠色出行,共同構成了低碳交通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利非常重視能源的清潔性和交通運輸系統的可持續性。”智利能源部副部長弗朗西斯科·哈維爾·洛佩斯·迪亞茲介紹,智利主要通過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應用來減少交通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而提高充電樁覆寫率、發放新能源補貼是其發展綠色交通的重要手段。

在推廣新能源車輛方面,阿根廷交通部環境影響司司長古斯塔沃·裡納爾迪介紹,阿根廷也将逐漸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車輛,并在整個國家推動綠色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阿根廷領土狹長,鐵路網分布十分廣泛。是以,發展鐵路運輸也是其實作可持續交通的重要支柱之一。

為了實作碳中和的目标,南韓将持續減少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會上,南韓國土基礎設施與交通委員會主席白承根分享了一項名為“交通名片”的項目,該項目于2018年啟動,旨在呼籲群衆在出行“第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使用公共交通。目前,南韓約有26萬人參與到該項目當中,每人每周有一定比例的出行時間乘坐公共交通。

多米尼加則推出了城市交通國家網絡戰略。該國總統府城市和城際交通項目辦公室主任傑爾·伊薩介紹,多米尼加計劃建立66公裡市中心軌道交通以及200公裡城郊軌道交通線路,同時大力推動電動公交系統的發展,建設電動公交快速通道,以減少交通擁堵和溫室氣體排放。

“我們隻有600多萬人口,國家不大,但是我們的未來也很重要。我們願意作出一個榜樣來推動可持續交通發展。”薩爾瓦多交通部副部長薩烏爾·安東尼奧·卡斯特拉爾·孔特雷拉斯說。

被稱為“萬島之國”的挪威,海岸線狹長曲折,海運貿易量巨大。挪威駐華使館二秘姜佳怡介紹,挪威通過推廣LNG船舶,設計低排放的海洋運輸方案等方式來減少國際海洋運輸排放。

塞内加爾駐華大使馬馬杜·恩迪亞耶重申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印度駐華使館一秘普麗揚卡·索霍尼分享了智慧城市、綠色交通等方面的經驗、建議。黑海經濟合作組織秘書長拉澤爾·科默内斯庫介紹了該組織在可持續交通發展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作者 | 王博宇

責編 | 翟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