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形象大使胡彥斌發低碳倡議

作者:上觀新聞

"黃浦江給了大家最好的步行道,蘇州河越來越幹淨,經常有鳥兒繞着河而行,這是向往的'生态城'的縮影。

今天(10月23日),在第七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儀式上,男歌手胡彥斌分享了他對"低碳生活"和"生态城市"的了解。

作為本次國際自然保護周的形象大使,胡彥斌率先發起了低碳生活行動倡議: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讓人們走燈熄滅,人走水站步行1公裡以内,騎自行車3公裡,公共交通5公裡, 推廣雙面列印,及時關閉未使用的辦公裝置,練習CD-ROM動作,積極購買,使用環保産品,減少一次性産品的使用。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形象大使胡彥斌發低碳倡議

乍一看,低碳生活似乎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并沒有太緊密的聯系,但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異常已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大驅動因素之一。

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釋出的資料顯示,數百萬個物種在幾十年内面臨滅絕的風險,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水準快數百倍。氣候變化已成為罪魁禍首。根據IPBES的資料,如果溫度僅上升2攝氏度,5%的物種将面臨滅絕的危險,而到4.3攝氏度,這一比例将飙升至16%。

中國的情況也不令人鼓舞。中國科學院院士魏福文說,根據2015年釋出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高達43.1%的兩栖動物、29.7%的爬行動物、26.4%的哺乳動物、20.4%的魚類和10.6%的鳥類瀕臨滅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近日在中國昆明成功舉行,明年上半年即将召開的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将确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架構。

魏福文透露,目前架構初稿架構已經基本形成,一些關鍵名額已經量化。

例如,在今後10年中,世界上至少30%的陸地和海洋将得到保護,外來物種的引進或定居将得到防止或減少至少50%,進入環境的營養物質的損失将減少至少一半,殺蟲劑将減少至少三分之二,塑膠廢物的排放将消除;其中,流向開發中國家的國際資金每年至少增加100億美元。

中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堅持已經領先于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流化,不斷加大生态空間保護力度,大力實施重大生态修複工程,我國物種威脅形勢明顯改善,2004-2015年,有109種動物受到威脅。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形象大使胡彥斌發低碳倡議

接下來的一周,名人講壇、環境科學活動、青年主題活動、生态實踐活動、主題攝影展、手機拍攝大賽、人類與自然公民科學活動、主題電影展、科技場館主題活動等九大主題活動将在神城遍地開花,市民朋友可以在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學習和體驗, 還進蘇江、東灘濕地、植物園、郊野公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用實際行動建設生态城市。

專欄編輯:陳偉抖 标題:蔣曉偉

來源:作者:陳偉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