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泷井一博:1898年伊藤博文對中國的通路

作者:古籍
泷井一博:1898年伊藤博文對中國的通路

1898年訪華 - 政治之友協會的又一次旅行

兩個月的旅行

在這裡,首先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政治之友協會的成立。第3章提到,阿藤在政治之友協會成立時屈服于日本各地的遊說活動,我們稱之為"憲法宣傳"。明治憲法頒布十年後,伊藤博文直接向人民宣傳憲政觀念,以改革憲政。政治之友協會是這一宣傳之旅的産物。

事實上,伊藤保還有另一段前往政治朋友協會的旅程。自1898年8月(明治31日)以來的兩個月裡,伊東豐雄前往中國和南韓。當時,伊藤弓受到了改革運動領袖康有偉等人的熱烈歡迎。不僅如此,糸藤博文還卷入了西太極派的武裝政變,以推翻康氏的守法派。可以說,伊東豐雄親身體驗了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變革規律,這也是不尋常的。

那麼,在中國的這段經曆對伊藤博文有什麼影響呢?它如何展現在他的政治思想和外交思想中?我認為這次中國之行對伊藤博政治之友協會的想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将在本章中首先說明這一點。

伊藤博文的中國之行是在組建第三屆内閣未能将權力移交給以大冢為首的憲政黨内閣之後。伊東豐雄的政黨組建未能實作,他感到遺憾的是,他于8月19日從長崎出發,開始了對中國和南韓的通路。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伊東豐雄克服了海外的政治危機,吸收了新的見解,深化了政治思想,并帶着進一步的國家建設願景回到了家鄉。從英國的秘密旅行,到岩倉使團和憲法通路,都是如此,這次中國之行也不例外。在此基礎上,讓我們來看看Itobowen的足迹。

離開長崎後,伊東豐雄于22日抵達仁川,首先踏上了南韓的土地。25日,伊藤博文抵達首爾,向高宗緻敬,高宗在一年前剛剛将國名改為大韓帝國,是第一位皇帝。伊藤波文向妻子梅子夫人描述了這種情況,他說:"到目前為止,北韓國王及其政府的待遇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此時,在告别了作為清朝附屬國的命運後,南韓重新命名了另一個"帝國",走上了獨立國家的道路,而伊藤保則是獨立帝國的設計師,這将使明治日本成為西方列強主導的國際關系中的獨立帝國。是以,不難想象,古代南韓的新君主是如何親自向伊藤博文尋求政策方向的建議的。但此時,高宗從未想過,眼前的那個人,幾年後會以執政的南韓的當權司令的身份再次來到南韓。

Itobowen一直在南韓停留到9月8日,在此期間,宴會将無休止。在給梅子太太的信中,可以看到"每天晚上的盛宴,可怕的邀請函,雖然汗流浃背,虛弱,不知道光影像箭一樣"的内容,但也可以看到伊藤博文因為南韓的熱情款待和快樂的外表。正如其他信件中所說,Itobo将他在南韓的逗留描述為"像夢中的心情"。

泷井一博:1898年伊藤博文對中國的通路

光緒皇帝的宴會和崇拜

伊藤博文夢幻般的興奮一直持續到他通路中國。他11日抵達天津,在給妻子的一封信中提到"清朝時期,歡迎我的東西,不寫可以寫。令Itobovin本人感到震驚的熱情好客程度,僅僅通過中國和南韓習俗的熱情好客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中韓兩國政要對伊藤保抱有很高的期望和希望,我将在下一節中通過伊藤保的信件明确這一點。

日夜相伴的宴會非常繁忙,大多數中國人請給中國最好的信任,對于無窮無盡的潮流也一樣。到此為止,皇帝還是很睿智的君主看,二十七歲以下,如果去北京旅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下,有這個謠言。(伊藤寫給美子夫人的信,1898年9月13日,伊藤傳記第396-397頁)

由此可見,它也被用作中國現代化的指南針。從上面的信件中也可以看出,對于《中國之聲》中政界上司人無休止的要求,伊藤博文本人并非不可言而知。如果他能去北京,皇帝會親自打聽。帶着這種投機的情緒,伊藤博文14日抵達北京。

此時,正當康佑等人在首都北京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法制變革運動時,伊藤博文有幸見證了整個過程。光緒迪頒布的政策,是中國全面憲政改革的高潮。在這種情況下,毋庸置疑,迅速讓曾經被誣蔑為東義的日本實施憲政、推動文明開放、将中國躍入世界強國的伊藤博文,無疑在此時被中國推上了改革的祭壇。為了讓伊東豐雄留在中國,北京計劃讓希摩擔任法律變更顧問,據當時早期的自由派人士嚴福(Yan Fu)出版的全國性報紙報道。(丁文江、趙豐田編:《梁啟超長篇紀事》,第258頁)

抵達北京的第二天,伊東豐雄與乾隆地的曾孫、後來又是清政府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首相清親王舉行了會談。五天後的20日,他見到了光緒皇帝。關于這次會議,伊藤保說:"20日也看到,它的接待是迄今為止沒有先例的莊嚴。随後是為王室親王舉行的一場宴會,由相當多的首相大臣主持,但迄今為止并非如此。"事實上,伊藤保所謂的闖入禮遇,是指他在給妻子梅子的一封信《伊藤傳》第399頁中,被光旭迪坐在一起。(王小秋:《近代中日啟示錄》,第103頁)

泷井一博:1898年伊藤博文對中國的通路

政變及其遭遇

政變發生在伊藤波會見光緒皇帝的第二天。感受到皇帝激進改革帶來的危機感,老式的,主要是西方的王後,決定發動武裝政變來清洗法律的改變。光緒皇帝被秘密封禁,變法運動的主要上司人康有偉、梁啟超在日本去世,康有偉的弟弟康廣仁、譚思同樣被判處死刑,光緒皇帝的心裡,勸說伊藤博文會見張銀軒皇帝被流放到新疆。

26日政變尚未平息,伊藤博文在給妻子的一封信中,記錄了原來委托的整個發展情況:

然而,21世紀俄國已經變了,天皇的後代的政務,這是天皇急于改革的地方,凡是學習日本、服裝等也都改成了西方潮流,是以計劃進入皇太後的耳朵,都沒有采用。另一位說,雲是想把王太後排除在外。是的,真相是什麼?很難了解中國。"(伊藤寫給梅子夫人的信,1898年9月26日,伊藤,第399頁)

一句"很難了解中國"這句話,揭示了伊藤保在看到将他推入改革祭壇的改革浪潮一夜之間消散後所表達的真實感受。在同一封信中,他還代表張銀軒記錄了自己對李鴻章的求愛。下面将對此進行更詳細的讨論。

25日,林權洙在清朝的臨時代理大使官邸舉行宴會,歡迎伊藤博文。李鴻章應邀參加宴會,但在宴會上,英國特使的随行人員在第二天帶來了張鴻章被處決的消息。我想一定是随行人員向伊藤提出請求,表示"希望伊藤侯爵盡力阻止懲罰",他懇求李鴻章要張。伊藤博文在之前的信中也寫道,雖然李鴻章和張銀軒之間似乎有差距,但他"認識他們兩人在一起,是以雲執行的事實太多了,昨晚他必須要求李鴻章盡最大努力幫助張銀軒"。從英國特使的要求來看,伊藤博文顯然是享譽國際的。

雖然伊東豐雄退出了北京的政變,但他的行程并沒有太大變化,他繼續他的中國之行。29日,伊東豐雄離開北京前往天津,10月2日從天津前往上海,5日抵達。伊藤博文在抵達上海給妻子的信中也寫道:"無稽之談,為中國各地的官員,向學者和商人尋求,請我旅行,聞我的話,宴會之間甚至忙得不可開交。"(Mitsuko Matsumoto: Hyoko Ito, p. 352) 一如既往,伊藤的部落格文章所要呈現的一切都是縱橫交錯的樣子。

13日,伊東未順流而上,應湖廣總督張東的邀請,向武漢進發,在漢口與張氏洞房會合。伊藤博文剛到上海,張的山洞就把他送到了武漢,不久伊藤就向張的邀請鞠躬。這一次,伊藤博文與張的洞穴的會面,就像政變一樣,是伊藤保訪華途中的一個裡程碑事件。我稍後将讨論會談的意義。

17日,伊藤博文從漢口出發,19日抵達南京。在南京,伊藤博文會見了兩江另一位總督劉坤義,他與湖光總督張東有過接觸,并稱他為政治家。但在22日,他回到了上海。糸保本原本打算進一步通路中國南方地區,但由于自己内閣倒台的消息,糸保本接到回國的指令後,于11月7日傳回長崎。

但等待伊藤博文的是天皇的法令,讓山縣有内閣通知。山縣内閣完全否定了伊藤博文本人設定的黨内閣路線,薩摩、常州政治上司人倡導的"超然主義"内閣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此舉表明,伊藤博文,一代被天皇信任的長輩,也帶頭了,"曾達說。"(《善大志子:通往憲法之友之路》,第238-239頁)從那時起,伊藤博文不得不踏上黨内政客的道路,以對抗山下縣朋友主導的官僚閥門。

然而,如前所述,我們不能将伊藤博文走向憲法友好關系的道路視為當時政治局勢的意圖和交叉的産物。自憲法頒布以來,或者從那時起,伊托博文就将文明政治的思想嵌入憲法政治中,并表現出無限的生命力,正如政治協會之友在憲法宣傳的第二年所倡導的那樣。對伊藤博文來說,政黨政治不是政治問題,而是政治思想和國家思想的問題。我認為是伊藤博文的中國之行升華了他的思想,并使其更具戰略性。接下來,我要進一步闡述這一點。

泷井一博:1898年伊藤博文對中國的通路

伊藤博對法律變革的态度

伊藤博文在1898年(明治31年)的中國之行中取得了什麼成就?簡而言之,這是中國的觀點,它被政治和經濟分開。伊藤博文認為,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是獨立的,但在政治方面,中國将繼續保持目前的混亂狀态,但經濟将具有巨大的潛力,對于日本來說,深化中日經濟聯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關于伊藤保對中國政治經濟的觀察,我們來逐一探讨一下。

首先,關于中國的政治前景。如前所述,伊藤保親眼目睹了那些自食其力的變法者,一夜之間都被清洗幹淨,不禁讓他發出"真的很難知道"的感覺。政變後,不言而喻,伊東豐雄對中國政治産生了深深的不信任。但事實上,在此之前,伊藤保認為中國的改革很難實施。從表面上看,伊藤博文來到北京之際,康有偉、梁啟超等變法者與以西王太後為首的保守派正值權力鬥争激烈之際,而變革者的情況是嚴峻的。9月7日,法律改革者罷免了李鴻章總理,李鴻章随後呼籲軍隊為軍事鎮壓做準備。在這種背景下,維信主義者試圖通過反對新任陸軍司令袁世凱,在軍事政變中監禁皇後。

伊藤保在政變發生時去了北京。他的到來"給逆境中的Visseries帶來了極大的期待"。"(《日:末代與現代中國》,第107頁)在伊藤的部落格和變革法則上,參考彭澤周的現代化和明治維新的第5章。但是,當伊藤博文意識到法律的變化,并發現總理的許多部長并不完全贊成這一變化時,他開始故意将他與他之間的距離與這一變化保持距離。其中,尤其是維恩對伊藤博文多年的老外交夥伴李洪章的下台,這位老牌火爆、中庸政客,讓他對法律變革運動更加警覺。

9月18日是西皇後派轉危為安的關鍵時刻,康要求伊藤勸說皇太後支援這一改變。但伊藤博文隻關乎他,康已經尴尬地說失望了:"侯爵也非常鄙視我們的國家。後來張子東為了讓政變後流亡到日本的康佑進行遣返遊說,日本政府在說:"伊藤厚那天到北京對康有不滿,康後就偷偷摸摸地向皇帝求知,意思是不見伊藤侯,也隐姓埋名日本。"張的洞"、"康有的事實"、"外文(1),第738頁)張的話自然不能完全相信,在當時的緊張形勢下,康有偉等人無疑把伊藤博文的采訪當成了救命稻草,但伊藤博文卻在牆上,康有滿滿的期望也讓他特别生氣。

在上面,我們簡要概述了伊藤保在政變時的态度,然後我們根據手拉手的曆史資料,詳細研究了伊藤保對政變的看法。在伊藤儀器中,包括了題為"伊藤博文清關系資訊"(375)的曆史資料,其中記錄了他與清親王和廣修迪的會談。會議的記錄是,伊藤博文出行肯定會帶來身邊的私人秘書森喜朗(森泰爾朗是中國著名詩歌詩人,負責伊藤博文對中文詩歌的熱愛修改詩歌),他用"日本駐慶功大使館"格子紙進行記錄。它确實離開了伊藤博","國家的利害關系,特别小心和徹底,不能有輕松的行為。是以,有經驗豐富的人,确立改革政策,下一個要強而銳利的人,讓自己的事務成為過去,就可能尋求解釋。如果這一點沒有仔細考慮,從法律的突然激進化來看,隻讓它變得無序也是合适的"觀點。伊藤保強調永不激進的改革,融合"老派"和"強者"等元素,對于法律變革者來說,恐怕除了失望之外,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正如我們之前所看到的,伊藤保的漸進主義本身就是他的政治哲學,類似的觀點經常可以在他的嘴裡聽到。與清親王和光旭帝的會談隻不過是伊東豐雄抵達中國時觀點的重複。

給青太子的建議

伊藤保與京二親王的會面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他對人才發展的看法。伊藤保回顧了中國駐日本大使擔任首相時就中國軍事改革與他協商的經曆,并作了如下發言:

當時,禹渝回答了所有的軍事制度,都是在學員的好不行,學員的好選擇,都等着學校的成立,是以當你國家的皇帝直轄興業學員學校作為第一件事。這不是一個獨特的軍事制度,各種改革都是,戰鬥的緊迫性,不被誤認為是其秩序為目的,如果逐漸實施的目的,雖然困難重重,但必将見成效。

在伊藤博文看來,軍事制度的品質取決于軍官的素質,為了培養優秀的軍官,必須把建設學校作為優先事項;從讨論的後半部分,即上面提到的進步主義,而前半部分的觀點也是其中之一,是它的政治信條之一。在這裡,伊藤保清楚地表明,制度的本質在于人。換句話說,這個系統最終完全依靠人的智慧和知識運作。至于軍事制度,伊藤博文說:"建立一所成熟的學校,培養學員,特别是士兵訓練法,不會受到其無能的影響。"也就是說,要建立一個無論多麼不切實際的制度,都應該從人們發展才能的方式開始。

伊藤博的方法論是将制度理論回歸教育理論,如前所述,在他的思想中,人才是制度運作的關鍵。可以說,在與祁親王的會晤中,伊藤保想詳細闡述以人為本的國家建設。例如,清親王曾經問過:"富裕國家有什麼辦法,會以關稅為基礎?伊東豐雄堅定地回答說:"不,富國沒有關稅。一個國家的富源泉在于人民的滋養。"從兩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伊藤博文以人為本的理念。

伊藤博文認為,與其把重點放在制度變革上,不如把人民的生命力作為國家賴以生存的源泉。是以,他強調要改革學校制度,給人們一顆新的心。在第二年舉行的憲政宣傳中,伊藤博文一再強調,人民的物質和精神活力支援着整個國家的運作。在會談中,在建國問題上,伊藤波文也向清親王提出了他長久以來的想法。

對混淆宗教與國家概念的關切

事實上,在紐西蘭運動之前,中國就開始意識到學校是生産和發展的基礎,實踐學習應該以先進的西方技術為基礎,是以已經建立了幾所學校。雖然學校仍然是法律變革運動中改革的關鍵點之一,但法律變革者和伊藤博文在學校的建立方式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與以往的外教學校改革不同,康佑是從全民教育的角度倡導改革和重建中國小的。"(伊藤兆雄:《變革新運動及其思想》,第26-27頁)但伊藤保在前往中國之前并不同意這種做法。在離開南韓前往天津的船上,他對康志強的新大陸改革心存疑慮,哀歎道:"中國的改革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伊藤博還指出:"如果宇為中國,那麼就想暫時采取中國小校等措施,首先建立專門的學術學校,繁榮昌盛,把國家培養的人才放在急需,立即用于國家的有益事業。在伊藤博看來,教育分為"教育作為一個人"和"教育作為一個國家",後者在中國是迫切需要的,應該是"國家急用人才,當國家急事"為職業教育的重點。("伊藤侯清代教育談話",《國家報》,1898年9月2日;《周鵬澤:中國現代化與明治維新》,第292頁)伊藤博對教育主張的真正意圖是:首先,在目前節點上,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進行自覺的改革,培養能夠支援現代國家的民族精英,然後逐漸在公衆中推廣教育。

此外,伊藤保的教育觀與康的教育觀有着根本的差別。一般而言,我們會把新法的運動看成是批判西方外事學派使用理論(現代觀念之一,即西方文明作為傳統中華文明"引進"為"身體")的思想運動。不過,其實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康你有"中學為身體,西學為用"的西式觀。村田先生指出,康的思維的特點是"中學"中增加了什麼。(村田一郎:"姜有威與"東方研究"——圍繞日本書目)也就是說,康佑對于孔子改革的思想,他從中國經典中提煉出孔子的思想,借助這種宗教思想來推動國家改革的方式,這就是康佑的原創思想。

然而,對于伊藤博文來說,像康明那樣,把宗教與教育、甚至宗教與國家混為一談,正是他試圖避免的。"今天,宗教和宗教之間沒有差別,各種允許的權力沒有差別,更不用說佛教,神道教和耶稣的教義了,"伊托博文在憲法宣傳的第二年說。伊托博還談到了官員的任命問題,理想地認為,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被配置設定到國家的不同機關。是以,他認為教育和國家應該轉變為"世俗"社會,宗教中立是必要的。

由此可以推斷,伊藤博文之是以與康有偉的新式運動保持距離,是出于對孔子教育理念宗教化的傾向産生懷疑。後來,回國後,伊藤博文在一次拜訪明治天皇時,彙報了前往南韓的經曆,他說:"今後,王室在宗教、宗派平等方面普遍存在,不應該有偏見。"從這裡可以看出,伊藤博文在中國改革運動中撓牙的一點是,宗教決不能參與國家改革的程序。是以,從改革中引入的思想内容來看,伊藤博和康有為之間存在根本的差別。

選自伊藤博文,作者:闫一波,張曉明/魏敏/周娜,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