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作者:城閱讀書

阿爾弗雷德·德·阿德勒(Alfred de Adler)是《低自尊與超越》(Low Self-Self-Esteem and Transcendence)一書的作者,他是著名的早期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的學生,他追随弗洛伊德九年。他和榮格、弗洛伊德和心理學家的三巨頭,但後來成為弗洛伊德的對手,于是他分道揚镳,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個體心理學。

這本書是心理學經典,已經出版了近100年,但是理論部分太多了,而且基本上都很長,讀起來不流暢,再加上翻譯上的缺陷,我也造成了很大的了解壓力。

而讀完這本書,我似乎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因為整本書涉及的"自卑"的筆墨很少,整個都是在談論另一個概念——"合作"。但我仔細想想,有一定的理由,合作給自我帶來個人價值感,是克服自卑感的最好藥。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開始,并引出了個人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對生命意義的了解,在生命的早期從0歲到5歲之間發展起來,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點像我們平時說的性格,但阿德勒強調它的可變性),這反映了對自己和外界的基本觀念和内在反應模式。

基于對合作生活意義的了解和對這種價值觀的奉獻,形成的生活方式是積極的、現實的,具有正常、平衡的自卑感和優越感,符合社會人格的需要。另一方面,基于對生命意義的完全個性化了解,決定了其生活方式是消極的、逃避主義的,往往陷入自卑情結或優越感,導緻精神疾病,甚至變得對社會無益,對社會有害。

對阿德勒來說,好消息是,盡管我們在五歲時治愈了我們有缺陷的生活方式,但我們有機會修複它。最有效的辦法是重新樹立合作的目标,雙赢,奉獻的優越感。因為生活方式下有優越感,在優越感下有對生命意義的隐秘了解。新的目标帶來了新的意義感。

此外,阿德勒全面分析了家庭、學校、工作、婚姻等場景和年齡組,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心理問題,他通過各種案例和糾正方法,無一例外地證明了,重置基于正确人生觀的優越感,是培養健康人格、治療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低自尊總會引起緊張,是以優越感的補償行動必然會同時出現,但其目的往往不是解決問題。為優越感而鬥争總是走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而真正的問題卻被掩蓋或回避。

個人限制他的活動範圍,并決心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他表現出猶豫不決,猶豫不決,甚至在困難面前退縮。他的自卑感,将成為潛伏在他精神生活中的暗流。

但阿德勒過分強調"合作"的價值,忽視了"孤獨"的價值。通過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蓬(Gustave Lepong)的《掉頭:大衆心理學研究》(The U-Turns: A Study of Popular Psychology)一書,我們知道,人們傾向于看到群體中智力和道德的急劇下降,把他們變成被愚弄和操縱的傀儡。

在這樣一個群體中強調"合作"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是以我仍然很欣賞卡爾維諾在《樹男爵》中的一句格言:"隻有當他遠離人群時,他才能真正地與他們在一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