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秦剛于7月28日抵達美國就職。

雖然我們關心那裡有什麼,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什麼都沒有。
這一次,美國國務院沒有派出任何官員歡迎秦剛。
前大使崔天凱離開時,布林肯團隊并沒有把他送走。
秦剛來了,沒有一個人上前迎接他。
美國從實力的立場上看,至少禮儀沒有考慮到,這不是不小心安排的,是故意的。
把時鐘撥回到八年前,2013年4月2日,崔天凱大使抵達華盛頓就任新職務。
崔天凱是第10任中國駐美國大使。
他的前任張業遂于當年2月24日離職回國。
也就是說,張大使回國37天後,崔大使就任新職務。
這一次,秦剛于7月28日抵達美國,崔大使于6月23日啟程回家,相隔35天。
一個37天後,這次相隔35天,在時間方面是無縫的。
這表明,中國輪值大使的步伐正常,反映了中國對兩國關系穩定發展的願望。
我想,崔大使有美人接,秦大使沒有美人接,這種差異,是美中關系的反映,
美國對中美關系冷淡。關系。
當然,美國本身并沒有正式提名新的駐華大使,背後各種平衡和算計,也反映了美國對中美的關系。關系控制不如中國好。
崔順實抵達美國的第二天,他會見了當時的國務卿約翰·克裡(John Kerry),并出示了這封信的副本。
Ty3天後,崔天凱在白宮向奧巴馬遞交了國書,外交部網站稱奧巴馬與崔順實進行了親切的交談。美方願同中方一道,在大國之間建立新型關系。
當過境時,美國如何處理美中關系?
然而,無論風雨如何吹拂,我們都看到了一位充滿雄心壯志的新大使。
一條引人注目的節日紅色領帶預示着人們對中美未來的期待。關系,面具上的旗幟代表了他的特殊地位。
現年55歲的秦剛是外交部最年輕的副部長,這是他的第一任大使。
在過去幾年中,美國連續兩屆政府對中國的政策和做法,以中國為主要戰略競争對手,一直是中國選擇新大使的重要考慮因素。
更直白地說,如果中美關系不是天亮,駐美大使未必是秦剛。
秦剛,熟悉大家都知道,隻是兇猛而不失智慧。
做美國,好"隻是"用在刀刃上!
相比之下,前美國大使布蘭斯塔德去年9月匆匆離職,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他在選舉中輸給了特朗普。
此後,美國在提名新任駐華大使方面行動遲緩,表明美國控制中美的意願和能力。與中國相比,關系短視,缺乏遠見,缺乏遠見,缺乏整體考慮,不負責任。
但無論如何,美國都無法繞過中國。
布林肯國務卿,一個非常僞裝的人,一個有調色的人,對中國來說,是出于善意而破産的。
拜登政府與中國的所謂"合作、競争、對抗"令人發指,但始終是與中國合作。
現在,美國人尋找的第一個人是秦剛!
有朋友問,美國不派大使到華,我們為什麼要派大使?
正是美國不發,讓美中關系處于自由落體狀态,中國應該有更多的引導,主動控制。
畢竟,雙邊關系,各方的努力至關重要。
秦剛抵達美國的第一天就向媒體發表演講,除了中國媒體,還有路透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國家廣播電台等,用英語,讓美國人能聽清楚每一個字,避免翻譯過程中的損失。
秦剛在推特上說,他已經開始了為期14天的家庭自我隔離期,并将盡快開始工作。
開始倒計時吧!
與此同時,網上工作已經開始,他發出了"緻美國華僑的問候信"、"給美國學生的問候信"。
首日工作安排,展現了新任大使的重心:打開美國工作的大門,與海外華人社群充分接觸,與留學生進行人文交流,他們的實踐困難,還有"大家長"進來!
大使是儒家将軍,秦剛借了一句詩,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未來有光明的道路,忘掉西藏的曲折。
你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