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清代的漢族官宦之家,大緻都是走科舉入仕這條路。不過總體上也有個規律,那就是父親是當朝重臣,兒子一般不太差,有的甚至是幾代都是高官。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張廷玉家族、劉統勳家族、潘世恩家族,以及後來的曾、李家族都是如此。可是清代另一個著名的大臣紀曉岚,卻是“一代而亡”,作為清代最具盛名的大才子,紀曉岚的兒子為何都不成器呢?以至于沒有一個兒子在史書上有過太多的記載。

紀曉岚的出身,頂多算是個書香門第,算不是上官宦世家,這一點和劉墉有很大的差距。紀曉岚的祖上盡管有功名,但都沒有當過什麼大官,隻有他舉人出身的父親紀容舒在康熙時期在吏部、刑部任過主事一類的低級官員。

紀曉岚考中進士,全憑真本事,要說背景恐怕隻有他的老師劉統勳。因為在紀曉岚中進士以後,劉統勳或多或少地幫助過他。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至于說做官,紀曉岚的官職也不算頂級,熬到老不過是一個從一品的協辦大學士,并且從未進過軍機處。要說為學紀曉岚卻能堪稱清代第一才子,他憑借才學赢得了乾隆的寵信,但也僅此而已。在乾隆眼中,紀曉岚不堪大用,充其量隻能是文學侍從又或是編纂一些書籍而已。

在為官方面,紀曉岚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編撰了《四庫全書》,不像劉墉那樣擅長政務,更不具備王傑、董诰那樣的宰輔之才。我們可以将紀曉岚定位為一個文人而不是官僚。

至于他的家庭情況也不複雜,他一生娶了一個妻子納了三房妾,生了四個兒子:長子紀汝佶、次子紀汝傳、三子紀汝似、四子紀汝憶。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史料中對紀曉岚的四個兒子沒有太多的記載,這也是因為他們的官職不高,功績也不大。長子紀汝佶沒有遺傳紀曉岚的文采,好不容易考上個秀才,經過幾次鄉試才勉強中了個舉人。

或許紀汝佶這個舉人也是乾隆有意照顧的,畢竟父親紀曉岚聲名在外,兒子連個舉人都考不上,就是乾隆恐怕也覺得說不過去。紀汝佶考中舉人後,又參加過幾次會試皆名落孫山無緣進士功名。後來還是乾隆看在紀曉岚的面子上,才給了一個候補知縣的頭銜,其實他的一生并沒有放過知縣實缺,而且四十多歲就去世了。

紀曉岚對長子紀汝佶是寄予厚望的,但無奈兒子不成器,他在《月微草堂筆記》中曾評價過紀汝佶,說: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頗聰慧,讀書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舉于鄉,始稍稍治詩,古文尚未識門徑也。會餘從軍西域,乃自從詩社才士遊,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後依朱子穎于泰安,見《聊齋志異》抄本,(時是書尚未刻)又誤堕其窠臼,竟沈沈不返,以迄于亡。”

從紀曉岚個人看來,紀汝佶雖然天資聰穎,卻也是讀書未多。這樣的一個人,想要在獲得進士功名,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次子紀汝傳在讀書入仕的道路上,比大哥紀汝佶更不靠譜。史料記載他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最後還是捐了一個監生的功名。按清制,監生是可以參加鄉試考試的,隻不過紀汝傳連個舉人也考不上。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紀曉岚負責編撰《四庫全書》後,把紀汝傳調到自己身邊從事一些謄寫之類的雜活。好在紀汝傳工作勤懇表現不錯,乾隆特簡他為湖北布政使經曆,後來又屢有調動,任南昌府、九江府通判,這個官也是不鹹不淡,不過是知府的屬官而已。

三子紀汝似同樣也不是讀書的料,史料中沒有記載他在讀書上有任何的天分,也沒有獲得過任何功名。同樣也是以捐納成為附學生,并花錢捐了個候補縣丞。在紀氏家族的記載中,紀汝似為廣東東莞縣丞。

四子紀汝憶是紀曉岚在64歲時生下的,可謂是老來得子。這個兒子更不成器,史料中對他沒有一個字的介紹,據禦史個人猜測,他可能連秀才的功名也沒有,即便是縣丞一類的低級官吏,恐怕也沒有擔任過,而且大機率是一個纨绔子弟。

紀曉岚的四個兒子,可以說是一個不如一個,最高的功名不過是舉人,最大的官職也是通判。這與紀曉岚的從一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按照清代官場上的規律,一二品大員的子弟,一般都會中個進士,不說官至尚書、巡撫,至少也得混個知府一類的中級官員當當。

紀曉岚有四個兒子,竟然連一個進士都沒中,而且還一個不如一個

紀曉岚是進士出身,又是文人領袖,這樣的家庭背景想不出進士都難。唯一的解釋就是紀曉岚在家教上并不重視,又或是他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不想讓後代子孫繼續為官,安心地做一個富家子弟。不過,在官本位的專制時代,似乎這個解釋又有點說不過去。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