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果,有助于新藥開發和電池儲能技術突破

極端記者孫玉虎麗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結果于英國夏令時10月6日17:45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該獎項由德國科學家本傑明·李斯特和美國科學家大衛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C MacMillan對有機分子的不對稱催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果,有助于新藥開發和電池儲能技術突破

來源:社交媒體

這兩位科學家到底是什麼?

根據公開記錄,1968年出生于法蘭克福的本傑明·李斯特是一位德國化學家。他曾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化學,1997年在法蘭克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在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并繼續擔任助理教授。自2003年以來,李斯特一直是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的教授。

本傑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er)是非對稱有機催化領域的先驅之一,他開發了一種新的不對稱催化模型:對陰離子引導的非對稱催化的手對手抗性。手的特征,是左手和右手之間的關系,可以在空間中鏡像重疊而不能完全重疊。

這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果,有助于新藥開發和電池儲能技術突破

本傑明·李斯特(左)和大衛·麥克米倫(右)(來源:路透社)

David Macmillan于1968年出生于蘇格蘭,是美國有機化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10年至2015年擔任該校化學系主任。

麥克米蘭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後選擇離開英國,并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Larry Ofman教授的指導下前往美國開始他的博士研究,并于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

1998年7月,麥克米倫作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的成員開始了他的獨立研究所學生涯。他于2000年6月加入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他和他的團隊将研究興趣集中在選擇性催化的新方法上。

Macmillan的團隊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并将這些新方法應用于一系列複雜天然産物的合成。

什麼是"有機小分子不對稱催化"?

諾貝爾化學獎曾因其過去與化學相交的工作而被認為是"Lisy獎",今年它獎勵了"有機小分子的不對稱催化",許多人認為這是對傳統化學的回歸。

建構分子是一門困難的藝術,Benjamin Lister和David Macmillan開發了一種建構精确分子的新工具:有機催化。據CNN報道,諾貝爾化學委員會成員Penella Witung-Stavscheid表示,兩人的發現"開辟了一種關于如何'組裝'化學分子的全新思維方式"。

"這個新的'工具箱'今天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如藥物發現和精細化工生産,并極大地造福了人類。Viton-Stavscheid補充道。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分子的建構,小到能儲存在電池中的能量,大到足以抑制疾病惡化的分子就離不開建構。反過來,這項工作需要能夠控制和加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但不是産品的最終部分。

報告稱,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隻有金屬和酶是兩種類型的催化劑。2000年,李斯特和麥克米倫各自發現了第三種催化劑,也稱為不對稱有機催化。

據了解,在過去的20年中,新型催化劑已被應用于多個領域,包括用于制造新藥和在太陽能電池中捕獲光的分子。諾貝爾化學委員會稱贊這兩個人"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這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果,有助于新藥開發和電池儲能技術突破

相關報道截圖(來源:CNN)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說,李斯特和妻子在一家咖啡店喝咖啡時,接到了諾貝爾委員會的電話。"我的手機螢幕上有一個來自瑞典的電話,我看着我的妻子,我的妻子看着我,下一秒我就跑出了咖啡店,"李斯特說。你知道,這真的很神奇,太特别了。"

欲了解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緻新聞"用戶端,請勿擅自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用付費。24小時熱線027-867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