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所在的該國中部,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婆羅洲(加裡曼丹)以南,爪哇海以南,巴厘島以西。爪哇島隻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五大島,但它擁有該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并且在政治和經濟上占主導地位。面積為132,187平方公裡(包括近海馬都拉島,面積為126,000平方公裡)。
自然地理
地形
爪哇的地形以山脈和丘陵為主,中間間隔盆地位于亞歐闆塊和印度洋闆塊的滅絕邊界上。

地質活躍,地震多發,火山。爪哇長1064公裡,中間寬約100公裡,兩端寬160公裡。該島有一個東西向的垂直山脈,山脊上有許多火山,兩側是石灰岩山脈和低地。爪哇是一個火山活動較多的地區,盡管嚴重噴發的數量非常低;有112座火山,其中隻有35座是活躍的。火山聚集在島的西部,而中部和東部則更分散。最高的火山是塞梅魯,海拔3,676米。在火山帶的南部,有一系列未連接配接的高地,海拔約300米。
河流
爪哇的河流又短又短,絕大多數向北流淌,因為形成河流分水嶺的中央山脈比北部海岸更接近南部海岸。然而,也有幾條河流向南流淌。島上最大的河流是爪哇東部的梭羅河和布蘭塔斯河。這兩條河流以及許多較小的河流都可用于灌溉,但隻能在雨季航行,隻能乘船航行。
氣候
爪哇的氣候是熱帶氣候,全年炎熱潮濕。北部海岸的平原是最熱的。
爪哇地形圖
山脈涼爽得多。高濕度往往會造成令人衰弱的氣候。次年11月至次年3月,西北季風期,多雨多雲;4月至10月為東南季風期,晴天和降雨較少。雅加達的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760毫米。雅加達的日平均最高溫度為30°C,最低為23°C。托薩裡在大陸高原,海拔1,735米,平均氣溫為8-22°C。爪哇的土壤肥沃,因為火山灰會周期性地給土地施肥。
物種
爪哇植被是南亞的,但與澳洲有關;有超過5,000種已知的植物。潮濕的山坡上長滿了茂密的雨林,爪哇西部長滿了竹林。島上的果樹包括香蕉,芒果和各種亞洲品種。島上的動物群包括獨角犀牛,爪哇虎,野牛和昆蟲。
資源
1. 農業資源
火山灰周期性地使土地變肥,
爪哇經濟作物地圖
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自然條件優越,咖啡、茶葉、煙葉、橡膠、甘蔗、椰子等産品豐富。
農作物主要有玉石、木薯、花生、大豆和甘薯。
經濟作物:木絲、芝麻、香蕉、芒果、榴蓮、柑橘和植物油,供當地消費。
茶葉、咖啡、煙草、橡膠、金雞(奎甯的原料,生長在西爪哇高地)、甘蔗、木絲(生長在島東部)和椰子的出口量很高。
2、礦産資源
礦藏包括石油、煤、錳、鐵、金、銀、磷、硫、碘等。,
3. 動物資源
該物種富含獨角犀牛,老虎和野牛,盡管這些動物現在隻能在一些更偏遠的地區獲得。猴子,野豬和鳄魚也在島上。約400種鳥類;100種蛇;500種蝴蝶和多種昆蟲。
森林資源
森林兩旁種滿了柚木,竹子,西谷椰子樹,桉樹以及高大的桦樹和黃麻樹。柚木是Java的主要出口産品之一。
景觀
1. "罐頭樹"
關于爪哇罐頭樹的最早消息來自一位名叫卡爾·利奇的德國探險家。
爪哇食人族樹
1903年,卡爾·利奇在對爪哇進行了五年的遠征後傳回德國。他告訴人們,他見過一棵可以吃人的樹,當地居民把它當作神的樹來崇拜。一名當地土著婦女因違反部落戒律而被驅趕去爬樹,結果被幾片堅硬的樹葉緊緊包裹着,幾天後葉子重新打開時隻留下一堆白色的骨頭。結果,關于食人植物的謠言在爪哇島四處傳播。
2. 梵天火山
梵天火山是東爪哇著名的旅遊景點,結合了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俗,是爪哇最着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深受國内外遊客的歡迎。它位于布拉莫 - 登格爾 - 斯莫盧山國家公園,是泗水西南部登格爾山上的三座活火山之一,相距約150公裡,高2393米。遊客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到達這裡,但外國遊客通常在泗水 - 帕洛林戈市 - 恩古迪沙利村的旅遊路線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位于太平洋火環(太平洋盆地的火山和海底斷層弧)。地區,面臨一系列地質劇變。梵天是火山群中最着名的活躍的火山旅遊目的地。
梵天山位于登加爾山的頂部,
爪哇的纏繞山在清晨的陽光下
要攀登梵天山,您必須首先攀登吉爾山。丹格爾山就像一個與尖頂隔開的花園圓錐,在平台頂部中間形成高高低高的邊,南北寬9公裡,東西長10公裡,平台是過去丹加爾火山噴發形成的一片沙海。沙海中有三座活火山,其中一座是梵天山。梵天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隕石坑中的另一個隕石坑,直徑10公裡,邊緣有一個直立的,350米高的石牆。梵天和兩個火山錐像礫石上的島嶼一樣矗立着。站在山頂,附近騰格裡的高地景色優美,煙霧缭繞的火山錐和大峽谷,寒冷的湖泊,瀑布,洞穴和高山森林比比皆是。再加上涼爽的風,被白雲包圍,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布拉莫山最迷人的景色是在日出時。想欣賞日出的遊客可以在前一天晚上下山,當星星點綴時,夜霧還濃,需要早起摸摸一下黑到聖山的山頂前進,遊客一般步行或騎山。在大約4點.m,梵天的頂部在橫梁上是金色的。冉冉升起的紅太陽與周圍的風景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多彩的世界。但是,這裡的溫度很特殊,白天溫度在30-35攝氏度之間,而夜間氣溫幾乎下降到0攝氏度,遊客在夜間登山時必須穿好衣服。
3. 普蘭巴南寺廟建築群
普蘭巴南寺廟建築群是當今印度尼西亞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寺廟。
世界遺産
它是記錄印度尼西亞祖先輝煌文化的載體。普蘭坦寺廟建築群由240座寺廟組成,其中大部分已淪為瓦礫,但在自然和人為災難的滄桑之後,一些主要寺廟在人們的努力下進行了重建。Pranbanan寺廟建築群位于印度尼西亞日惹以東17公裡處,以其居住的村莊命名,該村莊可能是公元8世紀和10世紀古爪哇王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普蘭巴南神廟有八座寺廟,其中三座是為了紀念濕婆,比希努和羅莫的三位印度教神。中央庭院有三個主廳。濕婆廟高46.5米,裡面是濕婆的妻子杜爾迦雕像,也是最高的廟宇。濕婆神廟的北側是毗濕奴神廟,南側是婆羅門神廟,南迪神廟前面。在維西努神廟和婆羅門前是北側的瓦哈諾神廟,它與南側的神廟相連。在主廣場的每個大門前,東西兩側都有四座克利爾神廟。主廣場的四個角落各有一座小寺廟。
普蘭巴南神廟建築群的建立基本上是對生活在Mahamuro山的神靈的神話描述的模仿,是以各種雕刻和裝飾都是按照仙境完成的。例如,裝飾圖案取自山脈,蓮花,異國情調的動物和人物,仙女等,葉子和樹枝彎曲在各種圖案之間,整個圖案創造了一個夢幻般的仙女世界。每座寺廟都有雕像,例如大廳朝東的濕婆馬哈德瓦雕像,杜爾迦雕像以及印度教教義中許多着名人物的雕像。寺廟建築群的牆壁上完美地雕刻着羅莫嘉納·羅莫傳記中的印度教神話,每天晚上,在普蘭巴南神廟後院的開箱即用的舞台上,這些着名的神話都以強大的傳統芭蕾舞劇的形式上演。
普蘭巴南聖殿群的傳說,
梵天圖塔努爾寺院團體婆婆
這是Lara Jong-Ghlan廣為人知的故事,她一天晚上同時建造了數千座寺廟,到第二天早上,隻有999座寺廟完工,包括普蘭巴南寺廟建築群。基于普蘭巴南神廟的奢華建築和裝飾風格,它被認為是公元10世紀左右爪哇中部建築風格的後期産物。但直到今天,還沒有發現确切的證據來揭示這些建築物是由誰建造的,何時建造的。根據已經發現的銘文,據推測,這些寺廟是由Lakay Piccardin王朝在公元8世紀和9世紀建造的。
人文地理
曆史時期
島上的Trinil以1891年發現直立人或"爪哇"化石而聞名。它還表明,早在80萬年前,爪哇就是人類活動的場所。爪哇移民顯然來自東南亞大陸。早在2500年,爪哇就有家庭農業。
1. 印度教和佛教時期
印度商人在公元1世紀左右來到爪哇,印度教印度人在那之後發展起來,在8世紀,當馬塔蘭王國處于繁榮時期時。馬達藍王國以爪哇中南部為中心,由Shailendra王朝統治。盡管
日惹梵天
最初是濕婆印度教的信徒,後來的真田藍王朝的國王接受了大元佛教。在9世紀末和10世紀初,在婆羅浮屠,門杜特和爪哇的許多其他地方建造了巨大的佛教紀念碑。
在馬塔藍軍衰落後,東爪哇的一個國家取得了進展,直到它與蘇門答臘島上強大的Srivijaya(SanFazi)帝國發生沖突,并于1006年被擊敗。國王埃爾蘭加(1019-1049)設法複興了這個國家。在他登上王位期間,文學和藝術蓬勃發展,印度史詩首次從梵文翻譯成爪哇語。這為向普通人灌輸印度教思想開辟了道路。埃爾蘭卡在他的兩個兒子中平均配置設定他的王國,其中一個是伊利(沿着布蘭塔斯河)的統治者,并且更強大。該地區是爪哇文化的中心,直到13世紀,當時西爪哇仍然由利弗的死亡統治。伊利王國成為香料貿易的貿易中心。來自印度的穆斯林和中國商人來到各個港口短期停留。
爪哇的政治中心後來被轉移到東爪哇瑪琅高地的新辛哈薩裡王國。Kertanagara(1268-1292)是王國最偉大的國王,統一了爪哇,并将其權力擴充到婆羅洲南部,巴裡和其他東部島嶼。随着格爾達納卡拉的英年早逝,他的王國崩潰了。随後,東爪哇的滿者伯夷帝國于1293年成立。帝國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的大部分島嶼,甚至是蘇門答臘的前利沃領土。這個強大帝國的創始人是首相加查·馬達(1331-1364)。麻将巴赫王朝在14世紀後期開始衰落,最有可能是在16世紀初,當時伊斯蘭主義者摧毀了印度河爪哇統治的最後遺迹。
2. 穆斯林王國的崛起
最早的伊斯蘭傳教士,被稱為瓦利松戈,其中幾位來自中國,被認為與當時鄭和在馬六甲海峽的海洋貿易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其中許多仍然儲存完好。雖然伊斯蘭教被接受,但其教義被納入當地人的一些長期信仰中,是以爪哇的伊斯蘭教具有明顯的當地特色。
幾個世紀以來,穆斯林商人一直通路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但直到15世紀,聖雄王國才感受到穆斯林商人之間競争的嚴重影響。隨著穆斯林國際貿易網絡在該地區的持續增長,沿海的爪哇人面臨著兩個選擇:與穆斯林戰鬥或團結。最後,許多爪哇人與穆斯林聯合起來。16世紀初,東爪哇的許多港口都完全脫離了垂死的麻将巴希帝國。在中爪哇和西爪哇也建立了幾個穆斯林王國,部分原因是西爪哇的巽他語在早期受印度殖民的影響較小,并且能夠更快地适應伊斯蘭教。在16世紀,Padjang,Ma da Blue,Preanger,Cheribon和Bantam都成為爪哇的獨立穆斯林國家。其中,馬塔藍在16世紀80年代曾經控制過東爪哇和中爪哇,是最後一個偉大的爪哇王國。
3. 荷蘭殖民時期
當荷蘭船隻于1596年首次通路爪哇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迅速在沿海建立了許多貿易港口,并在巴達維亞市(雅加達)建立了總部。這座城市于1619年由荷蘭控制。從17世紀70年代開始,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聲稱控制爪哇的各個穆斯林王國。在17世紀的最後25年裡,西爪哇的一些穆斯林王國承認了該公司的主導地位,1743年爪哇中部的北部和東北部也是如此。1755年,馬達藍王國的其餘部分被劃為兩個荷蘭國家:蘇拉卡爾塔和日惹。在荷蘭強制傳遞給當地貴族的制度下,爪哇農民種植水稻,桉樹,糖,胡椒和咖啡等作物。荷蘭殘酷的殖民統治激起了爪哇人民的反抗。
179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倒閉,荷蘭政府接管了爪哇的行政管理。爪哇從1811年到1816年被英國人短暫統治,至今仍受荷蘭管轄。由蒂博尼戈羅上司的爪哇起義發生在1825年至1830年之間,荷蘭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整個19世紀,爪哇是所有荷屬東印度群島中最集中和嚴格統治的。是以,爪哇自然而然地成為20世紀初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的中心。自1903年以來,爪哇人越來越多地在地方政府工作。1925年,印度尼西亞人在人民議會中占多數。
在荷蘭殖民時期,清朝稱爪哇為"Juroba"。青正軒《澳門紀事報》《三祖仁皇帝康熙55月55日辛亥聖訓雲:出訪海外有魯松、尤羅巴兩地》。尤羅巴是紅發泊位的地方,呂宋島是西部泊位的地方,那裡藏着許多盜賊。徐繼軒在《易知路》中提到一本書,名叫《海島易志》,作者是乾隆在56年,作者是王海。王海是漳州龍溪縣人,不宜經考驗,泛海到爪哇,徐繼軒稱自己"在羅巴住了十年,除了在阿比丹的某家"。"Juroba"指的是Pawwa島:"Abidan",翻譯為Kapitan,荷蘭語是Kapitein,中文意思是船長。
4. 獨立性
爪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占領。爪哇于1950年成為新獨立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曆史在繼續
爪哇也以其爪哇猿和直立人而聞名,直立人大約在公元前100萬年左右到達爪哇,在爪哇東部的布蘭達斯河附近發現了直立人化石。兩百萬年前,日德蘭高地和迪古爾高地的充沛降雨使大量熱帶植物得以繁衍生息,為許多史前文化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1. 印度教和佛教王國
爪哇文化和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南亞次大陸的語言和文化的影響,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曆史遺迹的證明,例如佛教寺廟遺址梵天和普蘭巴南印度教寺廟。
公元二世紀,東漢孝道皇帝永建六年(131年)葉移送東漢。"葉音"是古老的爪哇梵語名稱Yavadvipa。
公元五世紀,董金一西高僧法八年(412年)落戶葉博提。Yeboti是Yavadvipa,古代爪哇。
漢代以後到隋朝稱為全息單曲
唐朝被稱為陵,婆婆
宋朝爪哇島上有三個國家:西部的塔魯納,中部的馬塔蘭和東部的伊犁。宋太宗被東爪哇國王達瑪珠送去進貢三年(992年)。那時,默羅國王已經統一了爪哇,将他的權力擴充到了尤林州巴厘島,并在蘇門答臘島與三佛作戰。但東爪哇-桑法齊戰争導緻東爪哇軍隊戰敗,國王達姆瓦姆卡被殺。三佛擴充到爪哇。
13世紀辛卡裡在爪哇島上的興起。
1290年,辛卡裡國王克爾塔納加拉将桑法基驅逐出爪哇。Kertarajasa是Sinkhari國王Kotanagara的女婿,建立了強大的滿洲王朝。
以滿族博弈為首都(位于今泗水西南部)。
科塔納加拉國王随後被叛軍賈亞卡特旺殺死。
從1292元到元29元,袁靜久必烈派出一千艘由海軍組成的軍艦,從福建省泉州市渡海,登陸爪哇,與滿族國王凱塔拉亞薩聯合攻擊新閡族叛徒賈亞·卡特希望,摧毀阇亞卡特國的信仰。滿族國王凱塔拉亞薩随後反擊陸軍并統一了爪哇。元石稱滿族博拉茲為"Ma'a Bache",是爪哇的首都。
Manchur Boyi被稱為最着名的印度教王國,曾經統治着今天的印度尼西亞西部大部分地區。Manchur Boyi這個名字來自滿者伯夷橘子樹,印度教徒将其視為神靈。到16世紀,當穆斯林王國取代滿族在西部島嶼上的地位時,滿族王國搬到了東部的巴厘島。
明朝被稱為爪哇。
在永樂先生的歲月裡,鄭先生去了頭巾,Geiresik,泗水,Madjapahit和Changkir。
在67世紀,許多海上勢力在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崛起,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水域。與此同時,這些王國繁榮昌盛,與中國和印度的海上貿易蓬勃發展。在此期間,許多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者翻譯了許多文學和宗教文本。
2. 穆斯林王國和荷蘭殖民統治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設立了"貿易和行政總部"。在殖民統治期間,荷蘭人專注于雅加達和其他沿海城市,如三寶壟和泗水。荷蘭殖民者還通過一些本土力量間接統治了山區島嶼,例如爪哇中部的馬塔蘭王國。
19世紀,荷蘭政府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手中接管了東印度群島,1830年,荷蘭統治者開始在所謂的"耕作制度"(荷蘭cultureurstelsel en cultuurprocenten)中引入變相的奴隸制,導緻廣泛的饑荒和貧困。各種政治和社會抗議活動接踵而至,一位名叫穆塔圖利(Mutatuli)的荷蘭作家寫了一部名為《馬克斯·哈維拉爾》(Max Havelaar)的小說,以抗議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應對各種抵抗運動,1901年荷蘭議會通過了一項道德政策(Etnisch beleid),客觀地使一些爪哇人接受了荷蘭式的教育,其中許多着名的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者出現,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居民
爪哇島的居民屬于蒙古物種的海洋(或南部)分支。島上有三個主要民族,即占主導地位的爪哇人和泰瑟槍
爪哇島上的水稻梯田
人民和馬都拉,以及兩個較小的民族:騰格爾人和巴杜伊人。爪哇人占爪哇人口的近70%,主要居住在該島的中部和東部。塔杜拉人主要居住在西部,馬杜拉人居住在爪哇東部和馬都拉。所有三個主要民族都講馬來語,絕大多數是穆斯林。還有大約200-300萬中國人。
爪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島上的平均人口為每平方公裡770人。爪哇島僅占該國土地面積的7%,在印度尼西亞人口占多數。爪哇的人口增長率一直很高。1815年人口約為500萬,21世紀初增長到約1億。絕大多數人口仍然是農村,但爪哇的城市發展迅速。主要城市是雅加達,萬隆,三寶壟,泗水,蘇拉卡爾塔和日惹。在中部和南部平原以及北部平原,農村人口密度最高。
經濟
島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已被開墾,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由運河、水壩、溝渠和水庫組成的複雜灌溉網絡極大地促進了島上的水稻生産。其他作物包括玉石,木薯,花生,大豆和甘薯,其中大部分種植在低地地區,由農民在小塊土地上經營。山坡和灌溉稻田開闊的梯田是鄉村景觀最常見的特征。生産木絲、芝麻、蔬菜、香蕉、芒果、榴蓮、柑橘和植物油,供當地消費。出口茶葉、咖啡、煙草、橡膠、金雞(奎甯的原料,生長在西爪哇高地)、甘蔗、木棉(生長在島的東部)和椰子。這些專門出售的作物中有幾種曾經通常在大型家庭種植園種植。牲畜,特别是水牛,主要作為拉動動物飼養。進口鹹魚和幹魚,但也進口中爪哇和西爪哇的池塘和稻田中的魚。Java生産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奎甯産量。
西北海岸附近的阿朱那油田是印度尼西亞石油的主要來源。有一條天然氣管道将這些油田連接配接到Cilegon。在Cilacap,Jepu和Surabaya有煉油廠。島上還開采少量錳,硫,磷酸鹽,金和銀。小規模制造包括蠟染印刷,鑄鐵,銀加工,農具,鞣制,瓷磚和其他陶瓷産品。較大的行業包括紡織,橡膠制品,汽車裝配,釀酒以及生産鞋子,紙張,肥皂,水泥和香煙的工廠。
Purwakarta附近的Jatiluhur大壩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大壩。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網絡連接配接着主要城市。雅加達有國家無線電網總部和一個國際機場。雅加達附近的泗水和丹絨普勒克是主要港口。
文化遺産
3-16世紀的印度爪哇建築包括大型佛塔(建于約800年前)和Medu神廟;雪武佛教寺廟(建于9世紀);壯觀的普蘭巴南濕婆神廟(建于9世紀);Jalatunda(建于10世紀末)和Belahan(Belahan,建于11世紀中葉);以及建于10世紀左右的圓形印度寺廟Jabung。
1. 梵天屠夫塔
在爪哇中部的日惹,西北約40公裡處,有一組梵天屠夫塔,建于公元778年左右,被稱為金字塔,吳哥窟,長城,泰姬陵,比薩斜塔和其他七大世界建築奇迹
梵天屠殺寶塔
一。這些建在山上的石雕,經曆了戰争、地震、火山爆發和宗教糾紛等自然和人為的災害,在漫長的歲月裡,熱帶樹木枝繁葉茂,樹根茂盛,不僅裂開了浮屠夫的岩石,還掩蓋了山上的廟宇。
所謂的婆羅門屠夫,在印度尼西亞土耳其語中解釋為"山上的寺廟",通常"浮動屠夫"指的是寶塔。梵天象牙的結構和風格與普通佛教寺院不同,據說從空中向下,整個建築形成幾何曼荼羅,即寬度較低的窄級塔形。在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确認後,1973-1983年開始進行大規模和全面的挖掘和修複。
2. 普蘭巴南
在梵天的同一時代,印度教徒不願意示弱。在日惹東北約16公裡處,已經建成了237座大大小小的寺廟,命名為"Plantbanan"。然而,普蘭巴南不如梵天那麼出名,因為它比吳哥窟小得多,因為它與吳哥窟的大小相同。
城市
有泗水、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
在印度尼西亞的13,700多個島嶼中,爪哇島僅占全國7%的面積,是第一個。它是首都雅加達,第二大城市泗水,第三大城市萬隆,第三大港口三寶壟,以及着名的曆史名城日惹,茂物等全國主要工商業,旅遊城市的所在地。在交通方面,爪哇的鐵路占該國長度的75%,是以不難看出該島在印度尼西亞的重要性。
海關
在爪哇有一個有趣的婚禮習俗。當新娘和新郎來到新娘家迎接他時,新娘的家人在他面前放了一塊銀盤。把生雞蛋放在盤子裡,新郎會在公共場合赤腳打破它。這意味着新郎将永遠愛着新娘,即使血肉沒有改變。然後,新娘臉上帶着微笑,拿起水,跪下來給新郎洗腳,以示感激和服從。
華僑
爪哇約有200-300萬海外華人。回顧曆史,早在公元前,中國人就漂洋過海來到爪哇。在爪哇島上發現了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5.C)的雕像,陶器和薄薄的綠色釉面龍勺。荷蘭考古學家德弗林斯(De Flins)研究了在印度尼西亞出土的中國陶器,他得出結論,早在2000年前,中國人就漂洋過海踏上了印度尼西亞的土地,有些人可能已經定居在西爪哇的萬丹。
東晉王朝的高僧顯然通過陸路前往印度取道,在他從海上回家的路上,他漂流到Yeboti(即爪哇)七年(公元411年)。法賢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通路過爪哇的中國人。
在唐朝(9世紀)的最後幾年,由于黃巢起義,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居民逃往巨大的港口三福旗。南宋(公元12-13世紀.C)是印度尼西亞華人協會的最初形成。元朝末期和明朝初期(14世紀中葉至15世紀初),印尼的華人社會非常繁榮。
15世紀,跟随鄭和到西方的馬歡寫了《燕雅的勝利》一書:"富樂博伊......國有三等,......一流的唐人,是廣東泉等地人居住的地方...有許多人被禁食從穆斯林的大門。"這表明,在鄭和到達爪哇之前,已經有一些中國人,其中一些是中國穆斯林。
在清朝的最後幾年,"南海下遊"導緻中國人的數量急劇增加。它可能超過3000萬。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努力工作,與當地人民相處融洽。自16世紀末以來,印尼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不斷受到殖民者的幹擾和破壞。從那時起,特别是近百年來,兩國人民在反對殖民主義和外國侵略的鬥争中一直在受苦和互相支援。他們在反對殖民主義的鬥争中并肩作戰。1740年巴達維亞華人反荷蘭起義(紅溪事件)就是一個光輝的例子。1945年印尼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也為維護印尼的獨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1956年,菅野總統在通路廣州時,對曾經支援印尼人民鬥争的海外華人領袖黃傑說:"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你們的幫助,讓我們再次感謝你們。
在長期的文化貿易交流中,中國人發揮了橋梁作用。"自我們兩國之間的第一次海上貿易以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一直是友好鄰居,"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齊奧(Shastro Amizio)在1955年說。中國的船隻不僅帶來了貨物,還帶來了許多定居我國的中國商人,勞工和工匠,帶來了中國的技術和古代文化,直到現在,我們的許多島嶼仍然保留着這些文化的精髓。"
然而,自1960年代印尼軍方上台以來,印尼政權一直被大規模排斥。他們以清朝共産黨的名義屠殺了50多萬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他們斷絕了外交關系。到1998年,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在印尼的排華騷亂中喪生,爪哇島上的中國人經常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