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作者:雲南省農業廳

棉鈴蟲、煙蟲是兩種非常相似的昆蟲,在生産中很難區分,同一種是鱗翅夜蟲,又稱棉鈴真夜蟲,煙真夜蟲,分布廣泛。棉鈴蟲是櫻桃蕃茄,秋葵,球棗,皺羽衣甘藍,腌羽衣甘藍,甜瓜,扁豆,荷蘭豆,甜豌豆,甜玉米,蔬菜大豆,蘋果,梨,橙子,桃子,李子,葡萄,無花果,草莓,棉花和其他作物。煙草和綠色昆蟲對煙草、辣椒、蕃茄、南瓜、棉花、玉米、高粱、大麻、大豆、豌豆、扁豆等有害。

<b>作為有害特征</b>幼蟲腐爛植物的花蕾、花、果實、種子,還有鑽莖、果穗、蔬菜球等,早期攝入嫩莖、嫩葉和芽。

<b>形态特征</b>棉鈴蟲成蟲成體長14~18mm,翅膀展開30~38mm,灰褐色~黃褐色。前翅有棕色的環和腎形圖案。腎形圖案的前緣靜脈上有兩條棕色的線條,腎形圖案的外側是棕色寬的交叉帶,末端區域的靜脈之間有黑色斑點。尾翼為黃白色至灰褐色,末端區域為棕色至黑色。雄陽末端有1個倒鈎,陽柄内小圓錐形角大有小(約12對)。除了皺紋外,雌配囊的囊附着物還覆寫着小的三角形刺。卵長約0.5mm,呈半球形,呈乳白色,有網狀花紋,兩個垂直周之間有1~2個短的垂直棱鏡,多為兩叉式或三叉式,中間肋骨25~30個,多為26~28個,蛋孔不明顯。老幼蟲體長30~42mm,體色變化很大。從淺綠色,淺紅色到紅棕色,黑紫色,通常為綠色和紅棕色類型。頭棕褐色、背線、副背線和閥線為深色垂直線,閥白色,腹趾鈎為雙序中帶。兩根前胸側毛發(L1、L2)連接配接到前胸閥的下端或相交。身體表上布滿了小荊棘,底部的痘痘更大。它長17至21毫米,呈黃褐色。腹部第五至第七節的背部和腹部兩側有7至8排半圓形雕刻,臀部鈎刺穿2。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圖1 棉花鈴蟲是蕃茄 圖2 棉花鈴蟲幼蟲 圖3 棉花鈴蟲變成蠕蟲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圖4 棉鈴蟲雄性成蟲陽莖末端倒鈎 圖5 棉鈴蟲雌性成蟲交配囊附在皺紋和小三角刺 圖6 棉鈴蛋放大

莖上有一個小圓錐形角

煙酸與棉鈴蟲非常相似。主要差別在于:成人機身顔色為黃色,前翼上線條清晰,後翼棕色黑色寬帶内側有一條棕色黑色線條,外側略凹。雄性陽莖末端沒有小鈎,雄性莖的長圓錐角小而多(約23組)。雌配囊的囊附着物上隻有皺紋,沒有小的三角形刺。蛋略平,淡黃色,垂直雙序,以1長1為主,中間肋骨21~26,超過22~24,蛋洞明顯。幼蟲的兩根前胸毛(L1,L2)的連接配接距離前胸閥的下端較遠,體面較小。身體的前部略厚,較短。閥門小而低,很少突出。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圖7 煙霧和綠色昆蟲作為甜椒 圖8 煙霧和綠色昆蟲幼蟲 圖9 煙霧和綠色昆蟲變成昆蟲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棉鈴蟲、煙青蟲的識别及防治

圖10 雄性成年蠕蟲陽莖内的長圓錐形角 圖11 煙蟲交配囊附着的皺紋 圖12 煙酸蟲的卵擴大

生活習慣<b> </b>

棉鈴蟲發生在東北2代,内蒙古和新疆等地3代,華北4代,長江以南5~6代,雲南7代。在土壤中過冬。成蟲有照料光枝和楊樹樹枝的習慣。晚上交配産卵。卵散布在植物的頂部和嫩端,嫩葉,果實條,果莢,果穗和莖基部。每隻雌性産下100至200枚卵。卵子發育期為15°C時6至14天,20°C時4天,25°C下4天,30°C下2天。幼蟲隻能啃嫩葉、嫩苞等,一般在鐵人三項中開始鑽,四到五隻幼蟲轉印頻繁(甜)辣椒,六歲相對弱化。幼蟲可以鑽入許多果實穗,果實莢等。幼蟲為6齡,發育期為20°C28天,25°C18天,28.5°C13.5天,30°C17.5天。老齡成熟幼蟲在3至9cm的表土層中建造腔室,攝入前期約為3天。氡的發育期為20°C時28天,25°C時18天,28.5°C時13.5天,30°C時9.5天。棉鈴蟲溫暖潮濕。成蟲在23°C以上的溫度下産卵,很少在20°C以下産卵,幼蟲在25~28°C和相對濕度75%~90%下發育最合适。月降雨量超過100mm,相對濕度超過70%時嚴重。雨水過多導緻土壤闆塊,不利于幼蟲進入土壤,而幼蟲的死亡率增加。此外,大雨可以沖走棉鈴蛋。成蟲需要以蜂蜜植物為食,以補充營養。第一代成蟲遇其他作物開花期,如果溫度适宜,大量發生,對第二代棉鈴蟲造成嚴重危害。主要的天敵是寬紅眼蜂、玉米眼蜂、牙唇蜂、棉鈴蟲側溝蜂、大量腿蜂、傘裙追逐蒼蠅和草狀小黑蜘蛛、T型狼蛛等。

拟除蟲菊酯的代數比棉鈴蟲少,并且比棉鈴蟲發生得稍晚。成蟲的産卵也比棉鈴蟲少。幼蟲的習性與棉鈴蟲相似,但在食物和有害特性上有很大差異。煙熏綠蟲主要對辛辣(甜)辣椒有害。在辣椒生長較多的辣椒葉的上部前部或葉後産卵,後來在果實、片狀或花瓣中産卵。通常,每個地方隻生産1粒谷物。三頭蟲開始腐爛果實後,隻要食物充足,一般不再有果實(不同于棉鈴蟲)。在田裡超過1個水果1個蠕蟲。然而,當食物量小并且發生害蟲數量時,水果中可能有2到3個幼蟲,每個幼蟲生活在1個房間中。當幼蟲吃掉胎兒座位時,果肉被吃掉,或者當幼蟲腐爛并且幼蟲尚未老化時,它們也可以變成果實。通常幼蟲在離開果實并進入髒繭之前是老熟的。是以,田間防治比棉鈴蟲更難,施藥前必須掌握幼蟲鑽果實。彩色甜椒在夏季和秋季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煙草種植面積大,辣椒辛辣(甜)等菜田的煙草和綠蟲現象多為嚴重。成蟲在蕃茄上産卵,但很少有幼蟲存活下來。卵的發育期為3~4天,幼蟲為11~25天,成蟲為10~17天,成蟲為5~7日。主要的天敵與棉鈴蟲基本相同。

<b>控制方法</b>棉鈴蟲和煙草蠕蟲的控制方法相似,三歲果實後的煙草幼蟲不再鑽出來,藥物控制必須在金剛石腐爛之前進行。

1、冬季和早春消除大地,減少野外越冬蟲源。

2、用黑光、高壓汞燈、楊樹枝或性誘因誘捕盆殺蟲。

3、根據棉鈴蟲對不同宿主的選擇性,在田間有意識地種植快樂食物宿主作物誘導帶,引誘棉鈴蟲産卵,減少對蔬菜生産的危害。

4、結合田間管理,用整枝叉去除蟲葉、果實和嫩端等,增加耕作和灌溉的時期,破壞棉鈴蟲正常化。

5、産卵高峰期後3~4天和6~8天連續噴灑蘇雲金丁替林Bt乳液或HD-1粉劑,或棉鈴蟲核多角化病毒。在幼蟲2歲(未腐爛)之前選用5%農夢專用乳膏3000~4000倍液态,10%以上高貴懸浮液1500~2000倍液态,3%摩比長乳液1000~2000倍液态,5%粘死g乳液100~2000倍液态,52.25%農地乳液2500~3000倍液态, 5.7%的樹木得到乳液3000~4000倍液體,12.5%的保鮮懸浮液8000~10000倍液體噴霧。建議在幼蟲在早晨或晚上活躍時噴灑幼蟲。

引用:

1. 中國農業出版社,鄭建秋著,《現代蔬菜害蟲識别與防治手冊》;

2. 中國農業出版社,高文軒、于玉敏編纂的《蔬菜病蟲害和草類識别與防治手冊》;

3. 中國農業出版社,趙曲華主編,《葡萄病蟲害的原色圖》;

華夏出版社,陸培軒、龐震等撰稿,《中國果樹病祜頭原色圖》;

5. 上海科普出版社,趙美軍,李麗珍《多彩昆蟲世界》主編;

6. 農業出版社,北京農業大學主編,《昆蟲學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