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遷徙的帝王蝶到生活在哥倫比亞森林中的棉頂猕猴,再到在大草原上漫遊的非洲大象,世界上許多動物都處于危險的邊緣。
1.棉頂猕猴。最大的威脅,主要是在哥倫比亞西北部的一小片地區,是栖息地的喪失,目前森林砍伐嚴重。棉頂猕猴也在2008年更新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上的極度瀕危物種級别,這表明滅絕的可能性很高。

棉頂猕猴
2.紅海龜。美國水域中最常見的海龜物種。近年來,由于污染、蝦拖網作業和築巢面積的變化,許多紅海龜在拖網捕撈後死于窒息。這種廣泛分布的海洋種群逐年下降,自1998年以來,紅海龜一直被認為是瀕臨滅絕的,并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保護。
紅龜
3.美洲海牛。海牛曾經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的沿海水域被發現,現在被非法偷獵并以高價出售,因為肋骨可以與象牙相媲美。水污染、捕魚和船隻碰撞的威脅也越來越大。西印度海牛現在在其所有栖息地都受到法律保護。
水下海牛
4. 西部低地大猩猩
農業、放牧和人類住區的擴張正在縮小西部低地大猩猩的生活空間。
氣候變化是對其栖息地的進一步威脅,因為溫暖的氣溫使該地區幹燥,使其更容易受到野火和森林退化的影響。埃博拉病毒的爆發,加上當地部落的狩獵,使其成為極度瀕危物種。[3]
憤怒的大猩猩
5. 科莫多龍
1980年,印度尼西亞建立了科莫多國家公園,以保護科莫多龍及其栖息地。
這個700平方英裡的避難所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據估計,僅存的6,000隻科莫多蜥蜴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小巽他群島上。
科莫多龍
6. 非洲象
非法出售偷獵象牙是非洲大象生存的最大威脅。在歐洲人開始殖民非洲之前,可能有多達2600萬偷獵者。看到非洲的大象數量快用完了,自然保護區就建立了起來,到1970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130萬頭。
非洲象
7. 灰冠鶴
烏幹達的國鳥灰冠鶴有着驚人的堅硬的金色羽毛,其最大的威脅來自人類,他們将其視為地位的象征,導緻大規模偷獵和非法貿易。
兩隻灰冠鶴
8. 巽他穿山甲
聖代的穿山甲瀕臨滅絕。
像亞洲和非洲其他地方的穿山甲一樣,它們用于中醫的肉和鱗片已被偷獵到滅絕的邊緣,但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是有效的。
他穿着穿山甲
9. 霍加皮
Hogapi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中,與長頸鹿有親戚關系,是長頸鹿唯一幸存的親戚。研究人員估計,在過去20年中,受到環境破壞和偷獵的威脅,Hogapi的數量減少了一半。
霍加皮
10. 大齒鋸切
大齒鋸末曾經在溫暖的海水中漫遊。今天,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對鋸末的最大威脅是過度捕撈和與漁網中其他巨型牙齒的纏繞。據悉,鋸斷可長達約7米。鋸齒狀的飛蛾現在非常罕見。
鋸鳐
11. 地犀鳥
地犀鳥原産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壽命極長,是野外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它們正處于滅絕的邊緣,因為污染、伐木和農業破壞了它們的栖息地。
地犀鳥
12. 白犀牛
白犀牛被認為在19世紀末已經滅絕,直到1895年在南非發現了一小群白犀牛。白犀牛沒有攻擊性,但當受到威脅時,它們仍然可以以每小時50公裡以上的速度奔跑。偷獵犀牛角對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構成嚴重威脅。
肯亞國家公園的白犀牛
13. 考拉
考拉是澳洲的标志性動物。我也喜歡叫它熊
樹袋鼠是夜間動物,新陳代謝緩慢,每天睡眠17-20小時。把大部分醒着的時間都花在吃飯上。在上個世紀初,被大量鳥類殺死和出口的袋鼠數量,從100萬隻到1000多隻,現在受到立法的保護。
樹上的考拉
14. 雪豹
人類住區的擴張,特别是牲畜放牧,導緻與大型貓科動物的沖突日益加劇。
牧民有時會殺死雪豹,以防止或報複他們對牲畜的獵物。雪豹一直是人類狩獵和殺戮的對象。捕獵雪豹尋找珍貴而美麗的皮毛是迄今為止對該物種的最大威脅。
雪豹
15. 大食蟻獸
大型食蟻獸的眼睛和耳朵非常小,視力很差,但對氣味的敏感度是人類的40倍。長舌頭,每天可以吃30,000隻白蟻。對食蟻獸的威脅包括栖息地喪失和猖獗的偷獵以擷取它們的皮毛和肉。許多地區面臨局部滅絕。大食蟻獸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脆弱物種。
大型食蟻獸正在覓食
我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将來能看到這些美麗的動物。一切都有精神,沒有銷售,沒有傷害。您認為哪種動物迫切需要保護?我想聽聽您的意見,歡迎留下評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