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繭,又稱玉米鑽心絲蟲、箭蟲等,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蟲,全國各地都發生過,是面積最大、最嚴重的害蟲,每年都會發生,由于防控不及時,導緻大量玉米被殺滅,損失十分嚴重。今天,小編推薦了一種防治玉米繭的新藥,使用一次,可以連續感染玉米繭,療效超過80天,還能治療蚜蟲、粘蟲、甜菜夜蟲等害蟲,節省時間,防治效果好。
有害症狀
玉米繭主要以幼蟲危害玉米葉片、莖稈、果穗、雄穗等部位,最初孵化的幼蟲主要針對玉米葉的皮和葉肉,随着害蟲的逐漸生長,較老的幼蟲潛入心葉腐爛的心葉和莖,受影響的葉片長大,生長出來, 半透明的薄膜形或一排小圓孔,稱為花葉;當玉米雌穗堆積時,幼蟲集中在幼蟲或雄性穗中咬住雄穗,雄性穗被拉出後,幼蟲被蛾子放入雄性穗莖中作危害,被殺死後,雄性穗風吹吹容易造成斷裂,雌性穗長出後, 雌穗生長 大量老齡成熟幼蟲,雌穗繼續對種子粒有害或腐爛成雌穗及其附近部分,損害髓鞘組織,影響養分運輸,使果實穗發育遲緩,上千粒重減輕,形成早熟和造粒, 産量大幅下降。
發生規律
玉米繭在中國一般發生1~3代,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江西、湖南、雲南、貴州等地發生2~3代,山東、河南、江蘇、湖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天津、北京等地,2代,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青海等地通常發生1~2代。第一代通常發生在春季作物上。危害不嚴重,第二代主要發生在春季玉米和夏季玉米,是危害最大的一代,第三代一般發生在秋季以後,主要危害南方秋季作物。
危害對象
玉米繭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糧食,也危害棉花、大麻、甘蔗、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薯、豆類等作物。
防控方法
玉米繭主要對幼蟲有害,幼蟲多在心葉、莖或果實穗上,藥物難以接觸,是以,必須提前防範。在玉米繭幼蟲期、玉米角口期,可采用150億孢子/g球狀孢子白色剛性菌顆粒劑300克混合細砂約3公斤,裝在礦泉水瓶中供心髒流失,孢子白色剛性菌可不斷感染玉米繭能有效控制玉米繭的危害, 有效期長達80天,同時,既能治療蚜蟲、粘蟲等害蟲,又無毒、無藥物危害、無污染,是目前最經濟、最省力的防治方法,防治時間長,防控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