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今日頭條「頭條深一度」獨家稿件)
1972年1月,美國陸軍向工業界發出了招标書,要求各公司設計一款新式的直升機。對于這款新直升機,美軍提出了很多要求,可靠性、生存能力和使用周期都要提高,還要有更安靜的螺旋槳系統。
對于這種大活,美國各大軍火商非常重視。最終,1976年12月,西科斯基公司的方案成功中标,這款西科斯基UH-60直升機很快就成為經典,熱銷全世界,尤其在索馬裡的驚天一墜後,還為世界貢獻了一部經典電影——《黑鷹墜落》。
但是,雖然黑鷹墜落讓這款直升機獲得了世界級的知名度,但黑鷹直升機的第一次亮相,卻并不是在索馬裡,而是在一個知名度無限趨近于負數的國家——格瑞那達。
格瑞那達國旗
英法福報
格瑞那達,位于美洲東加勒比海的向風群島上,我知道你可能對這個區域名稱沒什麼概念,不過沒關系,格瑞那達附近的國家都比較知名,比如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牙買加,巴貝多貝裡斯,瓜地馬拉巴拿馬,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巴哈馬,聖文森特蘇利南,還有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蓋亞那,墨西哥尼加拉瓜,特立尼達多巴哥,薩爾瓦多和古巴,和古巴。總之,都是一些通遼宇宙的成員國和準成員國。
在一衆豪傑的包圍之下,格瑞那達顯得不太顯眼。從地理上講,格瑞那達由六百多個島嶼組成,但除了主島和另外兩個小島外,幾乎都是無人的礁石,即使在通遼宇宙裡,格瑞那達的體量也是比較不堪入目的,它的面積隻有334平方公裡,隻相當于0.005T(通遼)。目前人口高達十一萬,大約相當于北京地鐵十三号線西二旗站每天人流量的三分之一。一句話,甘比亞跟他一比,絕對算是超級大國。
格瑞那達加勒比海的地圖位置
公元1498年,哥倫布發現了這裡,跟随他的水手将這裡命名為格瑞那達(一座西班牙城市的名字)。1609年,24個帶英探險家第一次登陸,半年後就被本地人殺戮殆盡。1649年,法國人也來了,他們吸取了帶英的失敗經驗,足足湊了兩百多人才敢登島,而且還拿出了三把斧子,兩瓶白蘭地和幾個玻璃球來跟本地人騙取了島嶼的所有權。應該說法國人的行為讓人感動,他明明可以搶,卻偏要給你幾個玻璃球,他真的,我哭死。
經過五年的激戰,本地土著最終被法國人趕盡殺絕,由于本島已經被殺成了白地,法國人又運來了大量黑奴在這裡充當木斧将軍,搞了不少種植園,爺要是開始賺錢啦!
然而,所謂荒地無人耕,一耕有人争,法國人一賺錢,英國人就返場了。1762年,帶英強占了格瑞那達,開始對本地的奴隸進行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進入19世紀,為了友善香料種植和交易,帶英終于做了一回人,對格瑞那達進行了不少建設,還普及了一定的教育,到1901年,格瑞那達已經擁有六萬多人口,成為了加勒比海比較富裕的島嶼。
由于地理重要性約等于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對格瑞那達沒有絲毫影響,忙于打仗的帶英甚至讓本地人開始了自治,二戰結束後,英國已經沒有力量管理這些無關緊要的島嶼,于是1946年,帶英找來了風向群島的殖民地官員,小朋友啊,你已經是個成熟的政治實體啦,該學會獨立啦!
格瑞那達國徽
從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為什麼英國可以體面退場而荷蘭隻是個大冤種,英國早就看清了南美殖民地的吸血潛質,戰争一結束就抓緊切割,想像蘇利南一些吸血?門也沒有啊!
對于格裡納達來說,帶英的甩鍋絕對是個災難。因為本地的種植園完全服務于英國,英國一撤出,種植園經濟迅速衰落,勞資沖突極為嚴重。
但準備甩鍋的帶英可不管你這個,他們隻求盡快脫身。1950年,格瑞那達修改法律,為殖民地獨立做準備。然而,就在這即将甩鍋的臨門一腳的時候,一個男人站了出來,給帶英上了一課,他的名字叫埃裡克·蓋裡。
蓋裡出世
1922年,埃裡克·蓋裡出生于格瑞那達格倫威爾,父親是一名種植園打手,負責日常鞭策(實體)農民幹活。受父親影響,小蓋裡也很快成為了一個路過狗子扇耳光,超市雞蛋搖散黃的豪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進獄系人才。
成年以後,父親曾經在附近的教堂裡給他謀了個神父助手的活,然而沒過幾天,神父就把蓋裡送了回來,因為他發現相比于做助手,這孩子對當打手的興趣更大一些。1939年,蓋裡又去附近的國小成為了一名沒有編制的編外老師,成功帶出了兩屆熱血高校後,蓋裡又被學校勸退了。
實在走投無路之下,蓋裡隻能開潤,1941年10月,蓋裡跑到荷蘭殖民地阿魯巴島,去煉油廠裡找了個活兒。
然而,所謂心中有龍場,處處可悟道,經過了幾年的社會毒打以後,蓋裡覺悟了。他知道自己這樣開朗活潑的人才,如果想走正常路線,是永遠沒法成事的。那麼如果想出頭,應該怎麼辦呢?
想做官,殺人放火受诏安!
不過,平心而論,蓋裡并不是蘇聯律賊那種反人類分子,他選擇的方式,是帶動勞工搞罷工,給殖民地政府添堵。在阿魯巴島上,蓋裡組織了幾次成功的罷工,1949年,他被荷蘭踹回了格瑞那達,在格瑞那達繼續搞事,利用英國開放黨禁的機會,蓋裡搞了個組織叫做——格瑞那達體力和腦力勞工工會,并且在1951年2月,組織了一次全島的總罷工,罷工很快演變成騷亂,蓋裡的手下在全島到處打砸搶,把格瑞那達的大量建築焚毀,以至于格瑞那達居民稱總罷工那天為“紅色天空日”。
如此顯眼的行為讓英國政府目瞪鼠呆,帶英斷定,蓋裡是個我們需要的人才,小夥子,既然你如此的大智大勇,為何不和我們一起管理别人呢?
面對英國的诏安要求,蓋裡沒有絲毫猶豫,前一秒還是勞工領袖的他立刻發出了呼籲,工友們回家吧,我們的訴求帶英已經知悉啦!相信會妥善解決的,大家撤吧!
所謂有人把握時代脈搏,有人最終黃土埋脖,靠着出賣工友,蓋裡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轉型。1951年4月,他組織成立了格瑞那達聯合工黨,成為了殖民地政府的高官,從議員到部長,蓋裡的地位不斷上升。1967年,蓋裡正式當選為了格瑞那達的殖民地總理,爺要爽一下了!爺要花天酒地,揮金如土了!
格瑞那達—加勒比海中的隐秘珍珠
1967年8月,蓋裡正式就任,人生何所求?暴富和自由,現在已經掌權了,蓋裡就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給老子蓋個總理府!
雖然蓋裡的行為聽起來屬于奢侈腐敗,但其實你大可不必憤怒。因為蓋裡的格局始終從非常小到無限大之間來回波動,在現實的物質世界中,他的格局是很小的。
當年的格瑞那達,經濟水準并不比非洲強啥,但格瑞那達的缺點是它比較小,是以相比于科特迪瓦的博瓦尼,格瑞那達的總理府略微寒顫了一些。博瓦尼的總統府四面院牆22公裡,而蓋裡蓋的總理府就是一個堪比公園管理所的二層小樓,落地價隻花了700英鎊,就這還帶裝修,還包括了額外買了架鋼琴的錢,跟蓋裡的總理府相比,博瓦尼的私人動物園都顯的豪華了一些。
但即使這樣,蓋裡的鋪張浪費還是引起了格瑞那達上下的一緻公憤,格瑞那達的百姓當年還沒有認清蓋裡的本質,紛紛指責蓋裡挪用如此巨款來建造豪宅。蓋裡費了好大力氣才糊弄過去,最終結果您猜怎麼着?嘿,沒怎麼着!
美洲ETO
在蓋裡擔任總理的時候,格瑞那達還沒有正式獨立。雖然不太懂得治國,但蓋裡十分懂得如何煽動民粹,1972年格瑞那達大選,蓋裡抛出大餅——選我,我帶格瑞那達獨立!
其實這是一項沒有任何難度的任務,因為英國對格瑞那達絲毫沒有挽留之情。靠着獨立的承諾,蓋裡拿下了1972年的大選,然後開啟了獨立談判。1974年2月,格瑞那達正式獨立,爺成為了開國領袖了!(格瑞那達實行總理制,總督為名義元首,總理為實權上司人)
如果說,在英國治下,蓋裡還有所收斂的話,那麼獨立後的蓋裡,則完全放飛自我了!
在20世紀當上司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路線問題。在那個波瀾壯闊的世紀裡,有人帝國主義(肯尼迪) ,有人非洲稱帝(博卡薩),有人世界爸權(勳宗),有人政教合一(杜瓦利埃)。然而,此時的蓋裡卻着實給世界開了個大眼,他的主張既不姓資也不姓社,在所有的外交場合,蓋裡隻有一個主張——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自從成立以來,聯合國就是個豪傑頻出的地方,在這裡,有人精神煥發有人精神病發,而在衆多的地緣糾紛,路線鬥争,民族沖突之中,蓋裡的報告始終能成為聯合國的一股清流,終其一生,他都在談一個除他以外幾乎無人涉足的話題——神秘學。
由于文化上比較捉襟見肘,蓋裡對一些玄而又玄的神秘學特别感興趣,認知水準上限不高于地攤小報,下限不高于村口大媽。也許是覺得有錢敗家沒錢拜神,作為格瑞那達的一國首領,蓋裡對随處可見的碳基生物沒啥興趣,而是緻力于推進UFO探索事業。1977年,他在聯合國長篇大論,要求聯合國成立委員會調查飛碟現象和百慕大三角疑案,1978年,他要求聯合國将此年設立為“不明飛行物年”。在幾乎每次與美國的交往中,蓋裡都請求美國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調查UFO現象。如果按照三體裡ETO的劃分,蓋裡大概屬于降臨派。
當然,如果你以為蓋裡的格局僅限于地外文明的話,那就實在看低了蓋裡。實際上,蓋裡對神秘學的涉獵頗為廣泛,在國内,他宣稱自己是巫毒教大祭司,能跟外國人進行精神交流,格瑞那達巫毒客,能以精誠緻魂魄。在國外,他在會見皮諾切特時一本正經的跟皮帶帥講,大兄弟你信我的,尼斯湖水怪指定有!
蓋裡在聯合國讨論UFO
1977年,巴拿馬運河協定簽訂,卡特總統邀請他來華盛頓作為見證者,面對美國的邀請,蓋裡誠惶誠恐。他給卡特寫信:“您是和平的使者,我們都很愛戴您”,但蓋裡說這話不是他自己說的,而是上帝托他給卡特帶個話,因為來之前他跟上帝聊了一下。在通遼宇宙裡,上帝祂老人家始終是加班加點,一會在非洲創造赤道幾内亞,一會在海地派耶稣去選擇杜瓦利埃,一會要在多米尼加跟特魯希略五五開,一會還要在格瑞那達給卡特捎話,都快不夠祂忙活的了。
在會見卡特的時候,蓋裡說自己曾經親自登上過飛碟,跟裡面的外星人唠過嗑,把卡特聽的一愣一愣的,成為了美洲外交界的一段神話。
當然了,如果你以為蓋裡隻是一個每天裝神弄鬼的神棍那就錯了。實際上,蓋裡的治國邏輯是——治大國如烹小鮮,而我不會做飯。格瑞那達獨立後,蓋裡立刻開始了宮有制改革,沒收了不少種植園,大頭給自己,小頭分小弟。
除了宮有制經濟外,蓋裡還想搞一點私人産業。可是,相比于家大業大的馬科斯和坐地開礦的邦戈,格瑞那達實在是絲毫沒有施展空間。堂堂一國總理,自己想開點買賣,居然卑微到隻能發展第三産業,蓋裡開的買賣全都是飯店,酒吧,夜總會這種娛樂場所,你送我一個好苗子,我還你一個老搖子,産業級别還不超過劉華強。
雖然在衆多的通遼仁君中,蓋裡還不算太殘暴,但種植園經濟本來就是極度脆弱的,由于一點拟人的事都不幹,在他的治下,格瑞那達經濟完全崩潰了,大量種植園抛荒,失業率逼近50%,貧困線下人口逼近40%,再努努力就可以跟賴比瑞亞争雄了。
在蓋裡的如此德政之下,格瑞那達國内的勃勃生機也是可以了解的,罷工遊行接連不斷。但此時的蓋裡卻沒有選擇用軍隊鎮壓,這倒不是他多麼尊重法律,主要原因是,三百多平方公裡的格瑞那達根本就沒有軍隊。作為一個海中孤島,沒錢沒資源的格瑞那達要是組織軍隊的話,多少有點自作多情了。
雖然沒有軍隊,但格瑞那達擁有一支五百人的龐大警察部隊,不過蓋裡對警察部隊并不信任,搞罷工出身的他對警察的戰鬥力一清二楚。是以,蓋裡唯一能參考的,就是海地的先進經驗。
在海地,蓋裡的前輩杜瓦利埃同志搞了一個私人部隊叫做通頓馬庫特,有樣學樣的蓋裡也把格瑞那達的流氓們組織了起來,成立了個幫派叫“貓鼬幫”。不過由于财力有限,貓鼬幫隻能算是低配簡裝毛坯版的通頓馬庫特。這群人不僅沒有統一組織,沒有統一武器,甚至連統一的着裝都沒有。蓋裡讓他們一人準備一個小木闆做武器,就推出去搞鎮壓了。
貓鼬幫鎮壓
總之,在蓋裡的治下,格瑞那達基本是經濟上蕩氣回腸,内政上人人罵娘,外交上國際社死,文化上喪心病狂。從獨立以來,這個國家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沒熟。這樣的統治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而其中最不滿的人,叫做——莫裡斯·畢曉普。
新寶石
1944年,莫裡斯·魯伯特·畢曉普出生于荷蘭殖民地阿魯巴島,家裡曾經也是一個騾馬跪族家庭。但畢曉普的父親比較有頭腦,1950年,他的父親開了一家雜貨鋪,從此走上緻富路。
在可以上學後,畢曉普來到了格瑞那達。父親對畢曉普的期望很高,他要求畢曉普的成績必須達到滿分,而且非常注重意志品質培養,家中買車後依然要求畢曉普步行上學,盡量不要乘車。
畢曉普父親魯伯特
事實證明,畢曉普相當争氣,從小就是學霸,常年拿獎學金。也正是在高中時代,畢曉普開始對政治、曆史和社會學産生興趣,很快,他找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伯納德·科爾德。
科爾德出身法官家庭,從小聰明過人,和畢曉普同為學霸,在兩人接觸後,兩個人發現彼此的三觀相當一緻,很快就成為了鐵哥們。
畢曉普(右)和科爾德
那麼,他們一緻的三觀是什麼呢?是馬克思主義。
1959年,古巴革命深刻的影響了兩人,兩人将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視為英雄,為了表示信仰堅定,後來畢曉普生了個孩子,居然起名叫弗拉基米爾列甯。
1963年,畢曉普抵達英國,開始在倫敦大學攻讀法律,在倫敦的畢曉普為了體驗勞工生活,并不缺錢的他時常去臨時當郵差和蔬菜包裝工,以便自己能夠了解底層群眾的需求。
而在同一時期,好友科爾德的生活軌迹就簡單的多,就是投共投共再投共。他先後加入了美英牙買加三國共産黨,政治路徑始終比較單一。
1970年左右,畢曉普回到了格瑞那達。回國後作為律師的他立刻為格瑞那達的罷工者提供法律支援,然後就是屢次入獄并遭到嚴刑拷打,在與蓋裡政權的鬥争中,甚至連畢曉普的父親都為了保護遊行中的幾個孩子而被殺了。
屢次示威但被蓋裡屢次鎮壓後,1974年10月,被迫流亡的畢曉普在國外見到了他的同志和朋友,科爾德。
為了支援畢曉普,科爾德辭去了牙買加的教職,他試着幫畢曉普分析了屢次失敗的原因
科爾德認為,畢曉普鬥不過蓋裡,根本不用理論層面找原因,你一個學者能在理論上輸給一個研究UFO的盲流?你的失敗完全是實體力量的失敗,你知道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嗎?我已經幫你聯系好了支援力量,我們可以把自己人送到古巴或者蓋亞那去訓練,槍杆子裡面出政權!
1975年11月,新寶石運動的12名成員被派往國外接受軍事訓練,這些人後來被戲稱為“十二使徒”,以此為基礎,新寶石運動終于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1978年下半年,在蓋裡的統治下,格瑞那達的經濟完全崩潰。除了政府停擺之外,對于蓋裡來說,最危險的是他連貓鼬幫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但此時的蓋裡居然對自己的處境毫無逼數,1979年3月,他要出訪美國,準備與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探讨UFO問題(這并不是玩笑,确實是他計劃的讨論内容),臨走以前,蓋裡給貓鼬幫交代,等我到了美國,趁着我有不在場證明,你們别管他三七四十八,給我把新寶石運動那群人統統幹掉,但是,不要跟我扯上關系,一句兄弟記心中,有事電話打不通。
一個老闆的尊嚴,來自于發工資。不發工資的老闆是沒資格下KPI的,蓋裡前腳剛上飛機,後腳畢曉普就得到了消息。畢曉普咨詢了“十二使徒”的領袖哈德遜.奧斯汀,詢問我們是否到了攤牌的時候了?
在蘇聯受訓過的奧斯汀毫不猶豫,他表示貓鼬幫本來就是一群流氓,現在連工資都開不出來,我們随便推一下就倒!
那還等什麼呢?動手吧!
1979年3月13日,新寶石運動搬出全部家底,發動軍事政變!
雖然新寶石運動的全部家底,也一共隻有45人,25把槍,但相比于多伊政變的十八羅漢來說,這已經是一支龐大的大軍了。
事實證明,對于蓋裡政權來說,45人甚至都多了一點。他們兵分幾路對警察局電台發動進攻,全程幾乎沒有戰鬥。根本沒有任何士氣的警察和貓鼬幫很順滑的投降了,蓋裡遠在美國聽到了自己已經下台的消息,不知道此時的他還有沒有心情去談UFO問題。
對于新寶石運動來說,革命的勝利似乎來的很輕松,但畢曉普很清楚,對于一個左派組織來說,真正的挑戰不在國内,而在北方的鄰居——美國。
關于畢曉普上台後如何應對美國,請看本文下篇:《哪國總理登上過UFO?》(下)
(搜尋「頭條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