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食探索家
你見過在會“走路”的魚嗎?過山鲫就是這樣一種奇葩的魚類,它們生而為魚,卻不會安分地在水中呆着,一身反骨地勇闖陸地的世界,讓人連連稱奇。
這種奇特的魚類以前經常能在兩廣地區看見它們的身影,現在為何很少見了呢?
在曾經的南方地區,尤其是兩廣地帶随處可見神奇的過山鲫。有人可能會問,過山鲫究竟有多神奇呢?
過山鲫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們屬于淡水魚的一種,卻不在水裡好好待着,反而喜歡成群結隊地往陸地上“行走”。人們經常能夠看到“魚堅強”過山鲫奮力地在陸地上翻越的情形。這種能在陸面上如履平地的魚類,學名叫做攀鲈。
過山鲫的身上最令人側目的就是它們扁長略呈方塊狀的體型,過山鲫精悍壯實的身體表面覆寫着一身堅硬厚實又排布緊密的魚鱗,這是它們能在陸上“行走”的資本。
厚實的保護層,使其能夠安全無虞地翻越一路上的坎坷與阻礙。擅于在水外生活的過山鲫,是一個實打實的“狠角色“,它們“皮糙肉厚”從頭武裝到尾。過山鲫的頭部就像鑽頭一樣小而尖,背鳍像長滿鋼釘一樣依次展開,震懾力十足。同時,過山鲫的尾巴強健有力,一個神龍擺尾便能助推自己在陸上“行走”。
過山鲫來自熱帶魚大家族,屬于本土物種,平時的它們主要栖息在溪流、水溝之中。過山鲫的食量很大,掠食本領強且性情兇猛,小型魚類、蝦類都在它們的食譜之中。過山鲫的野心使其不甘于隻攝食水中的生物,就連短暫停留在溪流邊的昆蟲都會被它們一個“打挺”躍出水面蠶食。
值得一提的是,過山鲫雖然生而為魚,但是它們似乎更享受在陸地爬行的生活。過山鲫之是以能夠“異于常魚”地在陸上當起遠征兵,主要得益于它們長有特殊的鰓上器,使其能夠像“開外挂”一樣呼吸陸地上的空氣,這是它們“傲行”于地面上、差別于水中遊魚的秘密武器。
喜歡群栖的過山鲫即便是在陸地上“遠征”也要成群結隊,從水面靈活躍出的它們集合完畢之後,便會開啟“花式行走”的場面。
過山鲫的肌肉發達且強健,這為它們在陸地上行走提供了充足動力。此外,過山鲫堅硬有力的胸鳍及腹鳍就像人類雙腿的作用一樣,為它們的“遠征”提供了有力支撐。盡管過山鲫有在陸地上“行走”的資本和條件,但是它們畢竟是魚類,在陸地上爬行時難免“狀态百出”,讓人忍俊不禁。
在浩浩蕩蕩的過山鲫爬行群像中,一條過山鲫更賽一條地滑稽,一條撲棱滑動地向前爬行,另一條呈現的則是扭曲翻滾的爬姿,還有的過山鲫賣力地用肌肉發力和借用魚鳍的支撐以便小小地“飛躍”一番。
相較于過山鲫曾經的雲集盛景,如今的過山鲫種群可謂是“魚丁稀落”,在山野之間已經很難再見到熙熙攘攘的過山鲫爬行大軍,即便是在水體中,它們的身影也很少見了。為什麼過山鲫會變得越來越少呢?
過山鲫野生種群變少的背後,離不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人類的不當活動,二是環境污染嚴重緻使水質變差。
首先來說說過山鲫被人為捕捉、傷害的原因,在過去人們容易将過山鲫誤認為鲫魚,它們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讓人混淆,進而被人類捕捉上岸。當人們發現所捕捉的魚是過山鲫而不是鲫魚的時候,就會将其丢棄,當這種傷害性的行為過于頻繁的時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過山鲫的數量。
此外,過山鲫是一種相當兇猛且不安分的魚類,它們的存在會極大地擾亂其它魚群,進而對漁民的捕撈作業造成影響。這就誘發了人類對過山鲫的傷害行為,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後,難免會減少其種群數量。
另一方面,由環境污染所緻使的水質變差,嚴重影響着過山鲫的繁衍生息,使其生長和繁衍受到惡劣影響。過山鲫種群有特定的習性,當所栖息的水體環境變差時,它們會躍出該已被污染的水體,尋找新的居所。同時,過山鲫還喜歡在雨後往山上爬行,尋找潔淨的水源。雖然過山鲫生命力極其頑強,還能在陸地上爬行相當長的時間,但是近年來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水體,使得過山鲫的生存空間變得十分逼仄。
無論它們轉移到哪個地方,迎接它們的似乎都是被化學農藥、工廠廢液污染的水生環境。這些“含毒量”極高的水源影響了過山鲫正常的生長和繁衍,甚至使其難以存活,野外種群受到極大摧殘。這也是造成過山鲫野生種群銳減的一個重大因素。
聽聞了過山鲫的“奇事”之後,有人好奇,看上去是個硬茬的過山鲫,究竟能不能吃?作為一種淡水魚類,過山鲫肯定是能吃的,差別就在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認為過山鲫肉質肥美多汁。
也有人認為過山鲫體型不大,含肉也少,食之猶如雞肋。另外,過山鲫的烹饪處理難度很大,它們有着堅硬尖銳的魚鳍以及“一身铠甲”,使人難以剖殺處理。
另一方面,過山鲫由于時常不安分地流竄到不同水體的原因,身上難免會攜帶較多污染物和細菌,對于野生的過山鲫,在食用的時候應該謹慎小心。也有人會想,既然過山鲫在兩廣地區分布廣泛,對于喜食野味的兩廣人來說,豈不是美事一樁。
其實,事實恰好相反,大多數人認為過山鲫是難啃的硬骨頭,在野外不潔環境生存的它們說不定身上還會攜帶不少的“髒東西”,是以人們對過山鲫的食用是十分謹慎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山鲫數量的減少更多出自于環境污染、人為傷害等原因,而不是食用因素。
神奇的過山鲫生而為魚,卻超越了魚的特性,能夠在陸上“行走”。昔日數量衆多的它們,因為環境污染等因素逐漸變得稀少了,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