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招聘季剛過,不少2024屆應屆畢業生卻高興不起來,踏入社會興奮與期待,被HR冷冰冰“疫情班”标簽澆滅熱情
“我們不考慮疫情期間畢業大學生,” 這句話,幾乎成壓垮不少應屆生一根稻草
突如其來疫情,不僅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着教育和就業市場,曾經炙手可熱應屆畢業生,如今卻面臨着前所未有困境,究竟是企業偏見,還是時代選擇?
對于企業來說,招聘從來不是做慈善,經濟下行壓力下,每個招聘名額都顯得彌足珍貴,企業需要是能夠快速融入團隊,創造價值人才,而不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培養“潛力股”
線上教學成為常态,許多高校實習實訓項目被迫中斷,這導緻許多應屆畢業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難以滿足企業對崗位技能直接需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缺乏實踐經驗,是橫亘應屆畢業生和企業之間一道鴻溝
除技能上差距,疫情也影響着這一屆畢業生學習和生活習慣,習慣網課自由散漫,一些學生進入職場後難以适應高強度節奏和紀律要求
開會玩手機、工作拖延、缺乏時間觀念……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細節,卻成為企業HR眼中“不靠譜”代名詞
“現年輕人,抗壓能力太差!” 一位HR面試結束後忍不住吐槽
将所有疫情班應屆生都貼上“能力不足”标簽,顯然有失偏頗,依然有不少學生保持着自律和積極學習态度,他們利用有限資源提升自我,積極參與線上實習和項目實踐
招聘市場競争日益激烈今天,企業更傾向于選擇那些“确定性”更高人才,那些能夠清晰展示自身優勢,并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畢業生,更容易獲得企業青睐
面對這樣現實,大學生們該如何調整心态,提升自我呢?
要加強自我管理,培養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制定合理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避免沉迷網絡和遊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鍛煉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要注重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提升專業技能,努力成為複合型人才
要保持積極樂觀心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自身競争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 疫情隻是一塊試金石,它考驗着每一個人适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對于那些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我年輕人來說,疫情帶來挑戰,未嘗不是一次機遇
充滿不确定性時代,唯有不斷學習,才能激烈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并非有意歧視疫情班應屆生,隻是招聘時更加謹慎,許多企業經營困難,招聘預算縮減,他們不得不将有限資源投入到“成本效益”更高人才上
“我們也希望給年輕人更多機會,但現實情況不允許我們冒險,” 一位創業公司HR坦言
就像一場雙向選擇,企業尋找合适員工,應屆畢業生也尋找心儀平台,當雙方預期出現偏差時,沖突和沖突便所難免
“疫情期間,我們學校很多課程都是線上教學,實習機會也很少,我了解企業想要招有經驗人,但也要給我們這些‘小白’一些機會啊!” 一位畢業生社交媒體上抱怨道
是特殊一段經曆,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這段經曆或許充滿遺憾和無奈,但也并非一無是處
鍛煉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資訊篩選能力,讓他們更加珍惜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協作
“疫情教會我,要學會适應變化,擁抱不确定性,” 一位應屆畢業生求職信中寫道
與其抱怨環境不公,不如積極調整心态,将挑戰轉化為機遇
如何才能求職大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讓企業看到你潛力和價值?
除紮實專業知識和技能,良好職業素養同樣重要
守時守信、責任心強、團隊協作能力強、溝通能力強……這些看似“軟性”素質,卻是企業招聘時格外看重
“學曆是敲門磚,能力是通行證,而職業素養則是你加分項,” 一位資深HR這樣說道
求職過程中,應屆畢業生要展現出積極主動态度和良好精神面貌,認真準備履歷和面試,提前解企業文化和崗位需求,面試中展現出自信和真誠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人,” 這句話,任何時候都适用
除自身努力,應屆畢業生還可以借助學校和社會力量,提升就業競争力
許多高校都設立就業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履歷修改、面試技巧、職業規劃等方面指導,積極參加學校組織招聘會和企業宣講會,也是解就業市場和企業需求有效途徑
一些社會機構也提供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和就業指導服務,幫助應屆畢業生提升就業競争力
“條條大路通羅馬”, 求職之路并非隻有一條,關鍵是要找到适合自己方向和方法
對于企業來說,也應該轉變觀念,給予“疫情班”應屆畢業生更多了解和支援
建立更加科學合理招聘評價體系,不應簡單地将畢業時間作為衡量人才唯一标準
提供更多實習和教育訓練機會,幫助應屆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職業技能
營造良好企業文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是企業發展第一資源”, 企業與應屆畢業生之間,不應該是“對立”關系,而應該是“合作共赢”關系
才是決定未來關鍵
“疫情班”應屆生,并非“天之驕子”,也并非“不堪重用”
是這個時代見證者,也是未來建設者
隻要給予他們足夠時間和機會,他們必将用自己智慧和汗水,創造出更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