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智能化的時代,智能制造不算是一個陌生的詞,什麼是智能制造?說白了,智能制造就是一種全新的制造模式,它把精益生産、柔性制造、靈活制造和雲制造這些先進的制造範式全都融合在一起。
具體來說,這智能制造有三個發展階段,就像三級台階一樣,分别是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這三個階段環環相扣,就像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地推動着制造業不斷向前邁進。
不過呢,這裡面有個大問題。很多企業在推進數字化制造的時候,就很容易掉進了誤區裡。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析分析這些誤區,把智能制造的這三個發展階段給大家剖析明白,希望對有智能制造需求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智能制造發展的三個階段
智能制造,這一概念在誕生之初,或許更多地被了解為一種專注于産品制造過程的技術革新。然而,随着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制造已經超越了最初的定義,演變成一種更為廣泛和深遠的制造模式。
在智能制造的演進過程中,湧現出了多種不同的制造範式,如精益生産、柔性制造、靈活制造和雲制造等,它們在推動制造業的轉型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然而,這些範式之間相對獨立,缺少一個統一的體系和架構,這給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周濟院士提出了智能制造的三種基本範式: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這三個範式互相銜接,逐漸展開,代表了智能制造發展的三個連續階段。
1、數字化制造
數字化制造構成了智能制造的基石,其核心在于實作各個環節的數字化。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和系統,設計、制造、營銷和服務等環節的資訊和業務得以數字化,建構起一條覆寫産品全生命周期和企業全價值鍊的數字主線。這不僅推動了企業制造模式的轉型更新,如實作個性化定制和數字化制造供應鍊,而且超越了單一産線或裝置的數字化改造,以及單一資訊系統的建設。
數字化制造的意義,在于它打通了企業内部的資料鍊路,確定了資料資訊在制造過程中的無縫流動。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深入分析,企業能夠獲得對裝置、産線乃至整個工廠營運過程的實時洞察。
2、網絡化制造
網絡化制造,也叫網際網路+制造,是在數字化制造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的成果。它借助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雲技術的力量,将企業連接配接成一個緊密的制造生态網絡。
在這個網絡中,企業不再是孤立的島嶼,而是生态鍊中互相依存的節點。通過資源共享和整合,企業能夠優化産業鍊資源配置,為市場和使用者提供更靈活、更高效、更優質的産品和服務。
3、智能化制造
智能化制造,作為新一代智能制造的代表,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它的核心特征在于整個制造系統具備了感覺和學習能力,預示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在這一階段,人工智能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角落,為制造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人工智能在制造和營運管理中的應用将提升産品品質、生産效率,并優化決策過程。機器人利用裝置互聯和機器學習技術,能夠實作産線上的精準協作。傳遞的産品,作為人工智能的載體,将具備狀态感覺和自主決策的能力,與使用者和環境進行實時互動,徹底改變現有的産品和服務體驗。
這三種範式—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智能化制造—并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沒有明确的界限,也不會互相替代,而是在不斷的演進和更新中互相融合。企業在實作數字化制造的基礎上,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或工業雲平台,逐漸疊加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向網絡化制造或智能化制造轉型,形成一個持續發展的循環。
二、數字化制造容易陷入的誤區
在大陸制造企業邁向數字化制造的征途中,面臨着一系列挑戰和認識上的誤區,下面就來給大家盤一下,看看你的企業中了幾條:
1、對于無人工廠的追求理想化
有些企業對”無人工廠”或”黑燈工廠”的追求過于理想化。他們認為數字化工廠的建設就是全面自動化和機器人化的過程,是以在自動化裝置和産線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但實際情況是,沒有足夠的數字化基礎,單純的自動化裝置或産線隻能解決局部問題,無法實作制造資料鍊路的貫通,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有些企業在購買了昂貴的自動化裝置後,由于缺乏技術團隊和高昂的維護成本,最終不得不将這些裝置閑置。
此外,過度強調”機器換人”也是不現實的。在未來的智能制造中,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人、機、系統的融合協作是自動化裝置所無法替代的。即便是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高科技電子企業,生産策劃和關鍵決策依然需要人的參與。
2、過于強調智能化忽視了數字化建設
有些企業管理者在推進數字化制造或智能制造項目時,過分強調智能化,而忽視了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他們可能還沒有實作裝置資料的自動采集和工廠中的房間聯網,就急于實作生産過程的智能化;或者在存在大量資訊孤島、IT/OT尚未打通的情況下,就急于建立工廠數字孿生。這樣的智能化建設,即使建成,也隻是表面的工程,無法為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價值。
智能制造的實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僅靠一兩個供應商實施幾個項目就能實作質的飛躍。企業需要重視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購買裝置或系統時,應考慮其是否具備開放的資料接口或服務接口,逐漸建構起企業内部裝置和系統互聯的數字網絡。在這個基礎上,再逐漸推進智能化的建設。
3、将MES當作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有些企業将MES(制造執行系統)視為智能制造的同義詞,認為引入MES系統就是實作智能制造的關鍵一步。這種認識促使原本較為平靜的MES市場突然變得活躍起來。不可否認,MES是企業實作生産數字化的關鍵組成部分,但智能制造的範疇遠不止于此。
4、工業裝置上雲
工業裝置上雲在大陸制造業中逐漸興起,尤其是對中小型制造企業來說,這一趨勢正變得日益顯著。盡管裝置上雲對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功能增強和生态系統建設至關重要,但它為企業帶來的具體業務價值和商業模式仍需進一步明确和加強。
在生産領域,對資料的即時性有着迫切需求。在5G技術廣泛應用之前,将裝置資料上傳到雲端進行集中管理和應用,可能并不總能直接解決企業在生産效率提升或減少裝置意外停機等實際問題。目前,這一過程更多地為宏觀經濟資料分析提供支援。
是以說制造行業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市場環境變化頻繁、産能原料浪費嚴重、産品利潤成本管控困難、關鍵人才異常流失等等,企業不能把制造業的數字化建設當兒戲,要把一些方案落到實處,建立問責機制,實作真正的降本增效!
三、總結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斷深入,我們站在了一個工業革新的新時代門檻上。通過剖析智能制造的三個發展階段—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揭示了制造行業轉型更新的過程和發展方向。同時指出了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常見誤區,如對“無人工廠”的理想化追求、過分強調智能化而忽視數字化基礎建設等,這些問題提醒制造企業在轉型路上需要更加審慎。
如果大家在尋求一些關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可以點選連結下載下傳這份我給大家準備的《制造業數字化全流程資料包》,擷取對大家有價值的借鑒和深入思考的方向!https://s.fanruan.com/9cp5u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