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10月5日,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釋出了一段視訊講話,表示如今的以色列正在“七線作戰”!
這所謂的“七線作戰”,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組織、葉門胡塞武裝等一系列武裝力量,以及在背後支援其餘中東國家的伊朗。
如此多線作戰,以色列非但沒有顯露出頹勢,陷入被圍剿的困境,反而越戰越勇,大有一種要征服整個中東的野心。
以色列到底憑什麼能在多線作戰的情況下,依然立于不敗之地?它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以色列七線作戰
新一輪巴以沖突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戰火不僅沒有熄滅,反而越燒越旺,以色列在戰場上的動作越來越激進,局勢也越來越複雜。
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在講話中明确表示,以色列現在同時面對七個主要敵對勢力。
自去年10月7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便相繼跟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還有黎巴嫩的真主黨産生了激烈交火。
這場沖突的規模和烈度完全超出了大家的預期,尤其是加沙地帶,在以色列慘無人道的無差别襲擊之下,簡直已經淪為了“人間煉獄”。
據報道,光是在加沙,就已經有超過4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被卷入戰火的無辜者,甚至連婦女和兒童都無法幸免于難。
而黎巴嫩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死傷慘重,幾乎沒有任何緩和的迹象,沖突一再更新,導緻數百萬無辜百姓流離失所。
以色列的敵人還不僅僅是哈馬斯和真主黨,它還在葉門、叙利亞、伊拉克等戰線上同時與胡塞武裝、什葉派民兵等勢力對抗,伊朗也在以色列的打擊目标當中。
面對這麼多條戰線,以色列卻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反而越打越勇,不斷取得局部戰場的勝利。
這讓不少人産生了一種錯覺,覺得以色列是“無敵的”,似乎可以同時對抗這些強敵,輕松應對複雜的局勢。
以色列能否征服中東?
盡管以色列在多條戰線上表現得極其強硬,似乎給人一種“即将征服中東”的架勢,但現實并沒有那麼簡單。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的确很強,尤其在裝備和戰術上占據了優勢,但要想徹底征服中東,這個目标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光靠武力遠遠不夠。
雖然以色列在戰場上不斷打擊哈馬斯和真主黨,甚至重創了它們,但這些組織并沒有被徹底摧毀,反而在戰後迅速恢複了元氣。
更讓以色列頭疼的是伊朗這個大國,伊朗不僅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還在背後全力支援這些反以組織。
面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伊朗已經多次發出嚴厲警告,明确表示任何對伊朗的冒險都将招緻毀滅性打擊。
假如以色列在多線作戰的情況下,再與伊朗硬碰硬,那隻會讓它陷入一場沒有盡頭的消耗戰,結果隻會是拖垮自己。
更何況,以色列國内的局勢也不容樂觀,戰争的持續不僅給以色列帶來了慘重的人員傷亡,還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國内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也在日益高漲,反戰的聲音越來越大,遊行示威活動頻頻爆發,甚至爆發過70多萬人走上街頭,要求停止戰争的遊行抗議。
群眾的情緒已經非常疲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内塔尼亞胡政府的決策,認為他的強硬政策隻會讓以色列陷入更深的困境。
而且,以色列面臨的不隻是戰争的短期代價,長期來看,高科技領域的精英人才大量流失對國家的未來發展也是緻命的打擊。
因為動蕩不安的局勢,許多本應為以色列未來貢獻智慧的人才選擇移居國外,尋找更穩定的生活環境。
這些精英的離開将嚴重削弱以色列的科技創新能力,未來可能很難保持它在國際上的競争力。
美國無條件支援以色列
毫無疑問,以色列之是以能在中東地區如此強勢,美國的全力支援是關鍵因素之一。
從去年10月7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向以色列提供了超過179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個數字是驚人的,足以說明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立場。
不僅如此,美國還在中東部署了海軍艦隊和航空母艦,随時準備應對可能更新的全面戰争,是以以色列在戰場上所展現出的強大實力和底氣,很大程度上都離不開背後有美國撐腰。
更何況美國的無條件支援不僅限于軍事援助,還展現在外交上的庇護。
近日,以色列竟然敢對駐紮黎巴嫩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動手,甚至公然挑釁包括中國在内的40個國家,完全将國際秩序視若無物。
然而,即便是面對這樣的國際壓力,美國仍然選擇站在以色列這一邊,絲毫沒有跟它劃清界限的意思。
相反,美國選擇了繼續給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支援。
10月13日,美國國防部甚至宣布将向以色列提供“薩德”反導系統,這套系統可不是小打小鬧的武器,它表明了美國希望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繼續保持戰略優勢的決心。
那麼,美國為什麼對以色列如此偏袒?
歸根結底,是因為中東在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石油資源的控制,美國一直希望通過支援以色列來確定它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不會受到威脅。
而另一方面,猶太裔在美國政界、商界和媒體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在選舉中的力量使得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不敢輕視以色列的問題。
是以,無論是從選舉政治的角度,還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美國都不可能輕易放棄對以色列的支援。
這也是為什麼以色列在面對衆多敵對勢力時,仍然敢于在多線作戰中繼續推進,因為它知道背後有美國這個靠山。
然而美國的支援并不是萬能藥,不能為以色列的未來鋪平所有的道路,畢竟美國如今在國際社會上都變得聲名狼藉,很多國家已經選擇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面。
更何況随着美國的戰略資源逐漸分散,它在中東的影響力可能會逐漸減弱,到那時以色列僅僅依靠美國的幫助,估計也無法再做到現在這樣有恃無恐。
結語
以色列雖然憑借美國的全力支援,在中東沖突中暫時占據了優勢,但這并不意味着它能夠輕松地“征服”中東。
多線作戰帶來的壓力是長期且巨大的,國内經濟的消耗、社會的分裂、以及反戰情緒的高漲,都會給以色列未來的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即便是有美國這個強大的靠山,以色列也無法無限期地依賴外部援助,畢竟美國自身的全球影響力正在減弱。
而那些看似被打擊的敵對勢力,不僅沒有被徹底消滅,還在頑強地恢複和反擊。
更何況以色列的種種惡劣行徑,早已達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一旦失去美國的支援,或是美國無法繼續提供更多的支援,想必以色列終将迎來應有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