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四十年,披荊斬棘新馬邊。
1984年,經國務院準許,馬邊彜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這是馬邊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開啟馬邊走向繁榮進步的嶄新一頁。
40年來,沐浴着黨的民族政策光輝和改革開放春風,馬邊23萬各族人民更加堅定跟黨走,堅持用汗水澆灌夢想、以實幹砥砺奮進,實作了一躍千年的曆史巨變,一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生态宜居、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的美麗幸福新馬邊在小涼山地區卓然而立。
40年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馬邊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功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開啟全縣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新篇章。
巍峨的大風頂,見證了山水彜鄉的滄桑巨變;奔騰的馬邊河,奏響秀美馬邊振興發展的恢弘樂章。2023年,馬邊實作地區生産總值64.7億元,是1984年的122倍;縣級财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1億元,是1984年的356倍,獲評全省2023年欠發達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考核評價第1名。馬邊用高品質發展實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時代答卷”。
馬邊縣城風貌
團結奮鬥 索瑪花盛開山水彜鄉
今年以來,以馬邊教育扶貧為題材的電影《阿莫阿依》在364個城市播放了5400場。彜族少女阿莫阿依走進“桐華班”,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故事,讓無數人動容。
桐華,得名于珙桐花,高山珙桐花期雖晚,卻終将綻放,帶給人希望和美好。
為了澆灌這朵希望之花,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關懷下,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托底性幫扶等力量彙聚馬邊,促成系列政策疊加落地,馬邊順勢而進、創新而為,全縣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今日馬邊,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
馬邊彜族自治縣40年發展曆程,也是一部民族團結奮鬥史。
這部團結奮鬥史,飽含馬邊人走出群山、連通四方的渴望。2021年元旦,仁沐新高速公路馬邊支線正式通車,小涼山地區不通高速公路的曆史由此終結。在通車儀式上,70多歲的曲别格初抹了好幾次眼淚,他在馬邊工作47年,從馬邊坐車到成都從最初的30多個小時,到六七個小時,再到如今兩個半小時,“馬邊離世界越來越近了”。用路來丈量開放速度,馬邊有迹可循:樂西高速公路建設加速推進,村村通公路跑公交,交通線變旅遊線。今日馬邊,天塹變通途,鄉村變景區,群衆緻富路在拓展,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這部團結奮鬥史,脫貧奔康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馬邊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92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告别“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貧瘠之地,“桐華班”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4.2萬元、1.8萬元。“共産黨,瓦吉瓦(彜語:好得很)!”這句話表達了彜族群衆對黨的感恩之情。今日馬邊,現代文明蔚然成風,各族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闊步前行。
這部團結奮鬥史,唱響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華彩樂章。40年來,黨的民族政策在馬邊全面落實,彜、漢、苗等各民族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彜族語言文字得到傳承發揚,“學前學普”寫入《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今日馬邊,各族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民族團結進步的“索瑪花”盛開彜鄉。
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展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三産融合 助力城市聚優培強
“國慶假期,我們公司的生産線24小時不停機,滿負荷運作,200名員工值守生産一線。”四川蜀能礦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蜀能礦産”)副總經理楊安臣介紹,蜀能礦産磷酸鐵锂廠與新能源行業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實行訂單式生産,今年7月就開始滿負荷生産,年内訂單已飽和。
蜀能礦産磷酸鐵锂廠開足馬力趕訂單
這是一場合作共赢的雙向奔赴。
馬邊是國家重要的磷礦戰略資源富集地,擁有豐富的玄武岩礦産資源和水電資源。自治縣成立以來,馬邊工業由“零”起步,到“礦電磷”主導,再到如今轉型發展,正積極由資源富縣向産業強縣轉變。
蜀能礦産項目的落地實施,對推進馬邊綠色磷化工産業延鍊補鍊強鍊,搶占電池正負極材料市場、延伸發展锂電新材料産業具有重要意義,助力馬邊磷化工産業向價值鍊高端延伸。
蜀能礦産是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企業希望深耕馬邊,在新能源電池上遊材料産業鍊上有所建樹,進而推動轉型發展。
這場奔赴,更是為了赢得未來。近年來,馬邊堅持“三産并舉、三産共興、三産融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引擎,加快建構具有馬邊縣域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其中,“一産”突出農産品精深加工,“二産”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三産”突出展示“山水彜鄉、秀美馬邊”的風貌、風景、風物、風情、風味、風俗,促進綠色磷化工産業延鍊補鍊強鍊,推動食品飲料産業鍊向高端延伸,做大做強現代文旅産業,加快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新賽道産業。
當下,馬邊正主動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産業高品質發展,各項謀劃部署正漸次落地——
傳統産業轉型更新。馬邊将原工業園區轉型更新為新型材料特色工業集中區,依托豐富的礦産資源,大力發展锂電池、光伏矽基、非金屬礦物、高性能纖維等先進材料産業;
綠色化工飛地涅槃。依托犍為-馬邊飛地化工園區,加速推動高純黃磷、電子級磷酸、磷系阻燃劑、黑磷等高附加值産品開發應用,積極引進磷化工下遊産業項目,推動産業集約集聚發展,打造綠色化工産業叢集,将磷礦資源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勝勢。
新質布局“蝶變煥新”。着力探索發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賽道産業,新型油、電、氫綜合服務項目正加快布局,推動新能源産業發展實作多元化、高端化。成功引進西南區域“醫藥健康産業研發中心基地”項目,向醫療衛生健康領域“開疆擴土”。
40年來,馬邊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推動短闆産業補鍊、優勢産業延鍊、傳統産業升鍊、新興産業建鍊,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品質、提升全局分量。2023年,馬邊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55億元,連續兩年增速排樂山市前列。
與此同時,馬邊全縣建成38個縣級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青梅竹馬·邊城茶香”品牌,延鍊補鍊出新“綠”:一片茶,從賣鮮葉到賣品牌,效益不斷做大;一根筍,從國内賣向全球,市場不斷拓展;一顆青梅,從果酒到果幹果汁,門類不斷“擴員”……
鳳凰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稻谷飄香
高山茶園
擦亮底色 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9月10日,馬邊彜族自治縣中學校新校區正式投用。“新學校硬體設施齊全先進,環境舒适,大大提升了師生的幸福感。”馬邊中學教師曲别怡嬉說。
幸福感,更來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04年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幫扶馬邊;2016年起,東西部協作、峨眉山市對口援彜。在幫扶力量推動下,馬邊教育事業發生可喜的變化。
從“一村一幼”到“學前學普”,從創新“桐華培優”到實施“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從實施15年免費教育到“9+3”免費職業教育,馬邊學子圓了求學夢。
近年來,馬邊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建成縣級名師工作室11個,創新開辦“馬邊·嘉祥—烏蒙強基班”2個,組建幼教集團5個,2024年聯考大學上線441人,重本上線36人,重本上線率同比提升50%。
變化遠不止于此。馬邊彜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40年來,馬邊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構,教育醫療實作質效“雙提升”,全縣中國小和“一村一幼”規範化建設100%達标,“一村一衛”“一村一醫”全覆寫,縣域内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84年的100倍,群衆的“心事賬單”轉變為“幸福清單”。
大風頂下山水盛景,人文荟萃;馬邊河上流水奔騰,曆史悠久。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邊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交彙區,民族文化絢麗多彩。一直以來,馬邊充分挖掘利用文化遺産和地方特色,建成卡莎莎鄉村旅遊度假區、谷溪美村、雪口山農文旅融合等重點鄉村旅遊品牌項目,并突出傳承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推動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
雪口山漂流
此外,馬邊還将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城市發展建設中,聚力打造“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特色”的民族風情特色旅遊城市,形成了“春有采茶節、夏有火把節、秋有彜曆年、冬有妞妞吙(賽歌比賽)”四季節慶活動齊全的格局。2023年全年接待遊客330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22億元。
小涼山火把節成為馬邊文旅名片
乘關懷而奮起,知感恩而自強。四十風華正茂,奮進新時代,策“馬”揚“邊”再創新輝煌。
來 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