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時節的原野上,藏狐“狐三條”時而恣意奔跑,時而慢下腳步開始狩獵,時而找片草叢休憩片刻……看着衛星定位項圈傳輸回來的軌迹點位和周遭環境照片,齊新章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齊新章是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救護工作。“根據項圈傳輸回來的資料顯示,截至10月10日,藏狐活動狀況正常,可初步判斷放歸成功。”齊新章說,這也是國内首次實作受傷救治藏狐佩戴衛星項圈後放歸。
藏狐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分布于大陸青海、西藏、甘肅、新疆與四川西部等地,也見于尼泊爾、印度等國的部分地區。
這是被救護的藏狐“狐三條”。(受訪者供圖)
據悉,今年6月4日,這隻藏狐被青海省西甯市湟源縣日月藏族鄉的一處網圍欄卡住,因行動不便、體況較差被送至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進行收容救護。經過體檢,該藏狐被确定為雄性,是2023年出生的亞成體,體形略瘦;體表被毛淩亂,全身被污泥污染,無明顯外傷,X光檢查、血液生理生化檢查均無異常。
“這隻藏狐剛救助回來時渾身淋濕,臉瘦瘦長長,像一個三角形,活脫脫一張麻将‘三條’。按照中心慣例,我們給它命名為‘狐三條’。”齊新章說,根據救護相關技術規程,“狐三條”被單獨隔離飼養,進行體況恢複。
随着“狐三條”身體狀況不斷好轉,8月初,中心通過投喂活鴿、活兔等方式,對“狐三條”的奔跑、捕食等野外生存能力進行測試和評估,初步确認它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滿足放歸條件。
9月26日,藏狐“狐三條”被佩戴上了衛星定位項圈。(受訪者供圖)
随後,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定制的衛星定位項圈抵達西甯。齊新章介紹,該項圈除了具備正常定位功能外,還内置了高清攝像頭,能夠捕捉藏狐生活周邊的環境畫面,影像資料可用于放歸結果評估和科研資料收集,以研究野生藏狐的行為習性。
9月26日,在佩戴衛星定位項圈後,“狐三條”被帶到救護地附近放歸。放歸地為一處海拔3300米的緩坡,為典型的高寒草甸生境,附近有溪流提供水源,周邊還生活着大量的高原鼠兔。
随着轉運籠緩緩打開,“狐三條”快速跑出,短暫停留觀察四周,最後消失在低矮的草甸中。
據了解,截至10月10日,衛星項圈共獲得“狐三條”定位資料325條,拍攝照片近50張。齊新章介紹,項圈回傳資料顯示,“狐三條”日常在放歸地半徑約2千米範圍内活動,活動面積約10平方千米,“它喜愛在開闊的環境活動和捕食,晨昏活動最活躍,具有明顯的晝行性。”
齊新章表示,這次放歸實作了動物醫學與生态保護學的緊密結合,将為藏狐個體行為學等研究提供更加豐富的基礎資料。
來源:新華社
免責聲明: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賬号僅分享不做商用,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