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當你在夏日的清晨被揮之不去的“嗡嗡”聲打擾了美夢,當你在黃昏的樹蔭下因為不斷增加的瘙癢草草收場了聊天,在倍感煩惱的同時,你大概也會對這些擺脫不掉的蚊子産生好奇。本篇文章将帶你走入一種較常見的蚊子——白紋伊蚊的世界。

PART.01

形态特征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雙翅目蚊科伊蚊屬昆蟲,俗稱“花蚊子”,又稱“亞洲虎蚊”,起源于東南亞,現已擴散分布到全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白紋伊蚊體态中等,黑白或黑銀相間的斑紋是它的經典特征。在大陸,白紋伊蚊是登革熱主要傳播媒介之一。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PART.02

生活史及栖息習性

白紋伊蚊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蟲期。卵、幼蟲和蛹都在水中生長發育,成蟲離開水生活,也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蚊子。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雄蚊不吸血,通常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及花蜜維持營養。白紋伊蚊雌蚊主要吸食人或動物的血液以擷取産卵必須的營養,一個生殖營養周期内可多次吸血,以保證卵巢發育。白紋伊蚊雌蚊在室内和戶外全天都會叮咬吸血。活動高峰通常出現在早晨日出前1-2小時和傍晚日落前2-3小時,日落前叮咬吸血的活動比日出前更為頻繁。

白紋伊蚊主要在白天産卵,光照和氣溫對産卵都有影響。有研究發現,6-9月是白紋伊蚊産卵的高峰期,溫度在25-30 度之間,繁殖能力最強,産卵最多。白紋伊蚊雌蚊吸血後會尋找陰暗、潮濕、避風的場所栖息。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PART.03

健康危害

“亞洲虎蚊”并非浪得虛名,雌性白紋伊蚊性格非常兇猛,叮咬後皮膚奇癢,叮咬處會出現紅腫、皮炎,抓破後比較容易潰瘍感染。日常叮咬倒算是比較輕的騷擾,更嚴重的是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媒介。

登革熱的典型症狀是“高熱三痛三紅”+皮疹。

高熱:突發高燒(40℃以上)

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

三紅:面紅、頸紅、胸紅

皮疹:四肢軀幹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

在大陸,登革熱主要由“患者→白紋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熱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白紋伊蚊叮咬後,病毒在白紋伊蚊體内繁殖一段時間後,通過叮咬傳播給其他人。

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熱,請及時就醫,積極診斷和治療。同時,應按醫生的建議隔離,以避免将疾病傳播給其他人。當然也不用過于驚慌,經及時、規範治療後,基本可以康複,但也有少數重症病例死亡的案例,不可掉以輕心。預防登革熱的關鍵是盡量避免被白紋伊蚊叮咬。在外出時盡量穿長袖長褲,在風險較高的地區可以适量使用驅蚊劑防護。保持室内清潔衛生也有助于減少蚊蟲孳生。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PART.04

防範措施

1.改造孳生環境,做好實體隔離

戶外通過平窪填坑,疏通下水道、污水池以及污水井加蓋,及時清理廢棄輪胎裡的積水,倒扣置放廢棄的缸罐等措施,改造白紋伊蚊的孳生環境,減少人和白紋伊蚊的接觸機會。去戶外蚊蟲多的地方,建議穿淺色長袖長褲加以防護。

室内平日勤倒垃圾,盡量保持衛生整潔,同時經常清理積水的盤子、 花盆托盤,各種存水容器加蓋,防止蚊子産卵。每周檢查衛生間地漏和廚房下水口,清除積水,雨後及時檢查居住環境周邊有無積水。為活動區域安裝紗門、紗窗以及使用蚊帳可以安全有效防止大部分室外白紋伊蚊的入侵叮咬。對已進入室内的白紋伊蚊,可使用電蚊拍等工具有效殺滅或驅趕。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2.科學使用驅蚊産品,防範潛在風險

室内通常采用蚊香液、電熱蚊香片、氣霧劑等産品驅蚊。不建議同時使用兩種及以上化學驅蚊劑。驅蚊時,一定要注意使用環境及安全,盡量避開可燃物,人不在時,應及時拔掉電源插頭。家長應該格外重視化學殺蟲劑對嬰幼兒健康潛在的危害,尤其是誤食帶來的嚴重風險,萬一有誤食情況發生時,及時就醫。

3.借助食物鍊,以魚制蚊

利用自然食物鍊來控制白紋伊蚊,比如在水溝、水池、河溪放養柳條魚、觀賞魚等,在稻田内放養鯉魚、羅非魚等措施,可以把白紋伊蚊扼殺于成蚊之前。

預防登革熱,小心白紋伊蚊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