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金庸小說裡最經典的一句台詞是什麼,在筆者看來,無疑是郭靖那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可以說是這句話把“武俠小說”的整體格調拔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它讓世人知道,原來“武俠”可以不僅僅隻是小家子氣的武林紛争,也可以有家國大義。
隻是這句話對于郭靖而言又好似“道德綁架”一般,難道就因為他是俠之大者,他就注定要用自己的一生為國為民,乃至付出性命?這對于他而言,未免有些過于殘忍了。
(郭靖、黃蓉劇照)
是以有沒有一種可能,“郭靖戰死襄陽”隻是表象,結合書中的細節來看,或許他當初隻是詐死,而後來的他則是以另一個身份繼續影響着武林。
一、襄陽城破
金庸并未将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的過程直接寫出來,但通過《神雕俠侶》末尾的那次襄陽大戰,讀者也能感受到戰争的慘烈。
當年數以萬計的蒙古鐵騎奔向襄陽之時,守城的群雄都覺末日來臨,唯有樂天派的周伯通不以為然。
事實也确實如此,若非楊過及時救場,殺了金輪法王和蒙哥,襄陽城怕是會在那次大戰中就被蒙古大軍給攻破了。
是以當《倚天屠龍記》中提到郭靖一家戰死的消息時,筆者的反應先是錯愕,後又歸于平靜,因為這似乎是早已注定的事,畢竟郭靖早就說過,自己能做的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過郭靖有心戰死,卻也有人不希望他戰死。
最後的大戰爆發時,郭靖自然是攜妻子黃蓉一同殺入敵陣,隻是當年耶律齊被困敵陣時,金庸就借郭芙的視角表達了一種觀點:“郭芙眼見丈夫身旁的士卒越來越少,一顆心不住的下沉,深知戰陣中千軍萬馬相鬥,若落了單被圍,武功再高也必無幸。”
哪怕郭靖與黃蓉的實力遠比耶律齊強,卻也難擋千軍萬馬。
(黃蓉、郭靖劇照)
而書中是由郭襄的傳人提到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的結局,可金庸也說了,郭襄當時遠在西川,并沒有親臨襄陽,對于襄陽城裡發生的一切,自然也隻是道聽途說。
是以當年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郭靖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面,或許正是愛妻黃蓉被殺。
黃蓉死後,他頓時萬念俱灰,他兩眼一黑,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他也就不知道了。
當他再次醒來時,眼前居然是一位故人,一位他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的故人。
二、昔日舊情
當年郭靖離開大漠,回到中原,最傷心的人無疑是華筝,後來那女子甚至不遠萬裡追随郭靖的腳步,隻為讓他回蒙古娶自己。
奈何二人後來因為種種誤會,甚至華筝還間接害死了郭靖的母親,以至于郭靖斷了回蒙古的所有念想,華筝自知沒臉再見郭靖,于是隻能留下一封訣别書,就這麼安心投奔自己的兄長了。
可華筝當真能放下郭靖嗎?
這世間萬物唯有一個“情”字最難解,華筝是個重情之人,當她聽到襄陽戰事告急之時,也難免會擔心郭靖,于是她選擇随忽必烈出征,力求忽必烈不要傷害郭靖的性命,勢必要将郭靖生擒。
華筝是忽必烈的姑姑,加上郭靖也曾是蒙古的金刀驸馬,是他父親的“安達”,他自然也會念及舊情,留郭靖一命。
下面是筆者推測的劇情。
當郭靖再次見到華筝時,隻有滿眼的不可思議。
“我這是在哪。”
“我曾說讓你等我百年,莫不是老天讓我在九泉之下來與你相會?”
華筝百感交集,盡管郭靖違背了婚約,她也确實是間接害了李萍,她隻是平靜地将來龍去脈說清。
“襄陽城已被攻破,你妻兒都已戰死,你……你回不去了。”
郭靖長歎一聲,再沒說話。
(華筝劇照)
“我們可以開始全新的生活,遠離紛争。”
“大汗說了,隻要你不再與他作對,他可保你不死,蒙哥之死,他也絕口不提。”
郭靖見華筝表情真摯,也想起當年在蒙古生活的種種片段,眼下他還能如何?也隻能無奈答應。
“好,不過我還有一件事要做。”
三、托付重任
郭靖接受了華筝的愛,二人兜兜轉轉數十載,終于還是走到了一起,隻是在退隐之前,郭靖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做,那就是找個合适的傳人,讓他代替自己,抗擊蒙古,華筝知道郭靖沒那麼容易放棄,隻能默許。
終有一年,郭靖在江湖中遇上一位青年才俊,那人一表人才,同時背後還有極強的勢力,正是率領群雄抗擊大元的不二人選。
不用多說,那人正是陽頂天。
(郭靖、華筝劇照)
多數人可能有所不知,張三豐說過,明教自唐朝開始就在江湖中作惡多端,到了倚天時代,反倒是最收斂的時候,甚至張三豐從未親自出手懲戒明教“群魔”,也正是因為陽頂天座下的明教衆人都成了抗元先鋒一般的存在。
比如楊逍就說過:“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鞑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複為念,隻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
陽頂天如何會有這般覺悟?
除非他是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點,毋庸置疑,那人就是在襄陽詐死的郭靖。
隻是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向來不外傳,郭靖不便傳他此招,而另一招則更為合适。
當初郭靖在華山就有自創武功的想法:“兩人來到華山南口的山荪亭,隻見亭旁生着十二株大龍藤,夭矯多節,枝幹中空,就如飛龍相似。郭靖見了這古藤枝幹騰空之勢,猛然想起了‘飛龍在天’那一招來,隻覺依據《九陰真經》的總旨,大可從這十二株大龍藤的姿态之中,創出十二路古拙雄偉的拳招出來。”
而後來他便以此創出了“大九天手”,這也是陽頂天那“大九天手”的來曆。
(陽頂天劇照)
陽頂天不解郭靖為何不親自統領群雄,郭靖卻道:“屬于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負了你師娘一次,不可再失信于她,我去意已決,中原的未來在你手中。”
于是陽頂天帶領明教衆人抗元,甚至跑去少林寺拉攏三渡,奈何那三僧因正邪門戶之見,反而想趁機殺了陽頂天,這才有了後來的那場對決。
至于陽頂天的結局,《倚天屠龍記》中已寫明。
而郭靖則與華筝找了一處避世之所,安穩地的度過了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