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讀秒财經搜尋發現,千萬粉财經部落客“大藍”被抖音平台封号。
目前,“大藍”原賬号首頁顯示:“由于違反《抖音社群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該賬号已被封禁。
10月初,千萬粉絲部落客“大藍”曾連發幾十條股市相關作品,标題包括“A股大盤公開預測”“新手炒股賺錢買哪隻股票”“我是不是真的全倉了”“公開預測8号股票漲跌”“推薦大家炒股,我真的錯了嗎”等帶有強引導性的炒股内容。
在視訊中,“大藍”稱發視訊通知粉絲買股票是不想讓粉絲錯過牛市,跑的時候也會發視訊通知粉絲,不需要不是粉絲的人來操心。但在其評論區裡,出現了大批跟風被套出現虧損的網友評論。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10月9日,“大藍”連發作品稱自己因推薦股市被網暴,其表示自己發視訊隻是不想讓粉絲錯過牛市,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動虧錢的股民情緒,讓自己遭到了網暴。據媒體報道,“大藍”的賬号頁面顯示其為财經自媒體,簡介中未顯示有證券從業相關介紹,更沒有證券投資顧問執業編号等内容。
“大藍”,視訊截圖。圖源:每日經濟新聞“大藍”,浙江衢州人,原名藍天航,早年間是一名健身教練,但因為口才好還有商業頭腦,2015年左右就進入了微商行業,售賣健身餐。在這一過程中,“大藍”營運起了抖音賬号,自此嘗到了流量的甜頭。2020年6月開始拍攝口播視訊的“大藍”很快就拍出了爆款視訊,三個月漲粉400萬,這次爆紅讓他發現了比微商更好的生意——流量。彼時他對于“流量密碼”的概括是“反差、博眼球、反向認知”,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他的确也是這麼做的。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大藍”此前釋出過《新手炒股賺錢買哪隻股票》《公開預測8号股票漲跌》《股票節後為什麼一定會漲》等視訊。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目前這些視訊均未顯示,但10月9日釋出的《預測了一切卻被網暴》《9号大跌我的一些想法》可正常播放。
截圖自抖音
蟬媽媽資料顯示,從9月30日到10月8日,“大藍”漲粉近百萬。首頁簡介顯示,其投資帶貨直播間、網紅機構、連鎖餐飲品牌、短視訊直播教育訓練機構、食品廠等,但并未有證券從業相關介紹,也沒有證券投資顧問執業編号等内容。
不同于其他财經部落客專注指點緻富迷津,大藍的視訊内容更豐富,從情感困惑秀恩愛,到五花八門緻富經,甚至連各種熱點時政他也要點評一番。剛好這些内容在不同階段都是毫無争議的流量密碼。
在擁有龐大關注量後,他開始變現。據藍鲸财經報道,“大藍”的課程售價從19.9元到7980元不等,大多數課程在百元左右,多款熱門課程銷售量超6萬,但這并不是其核心收入來源。
他曾在一段視訊裡講述,除了低價引流課程,他還售賣6980元的線上線下正價課、2.98萬元的小班課、9.8萬元的私董會、29.8萬元的IP孵化服務等,他表示孵化服務具有“對賭性質”,且隻向私董會開放。
銀河商學官網顯示,“大藍”的私董會會員超722人,若按此計算,僅該項目就有超7000萬元的收入。他曾在視訊裡表示:“沒有不能付費的粉絲,隻有不懂變現的網紅。”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人民網釋出的一篇題為《副業變負債?短視訊教育訓練課程被指“割韭菜”》的報道,曾點名“大藍”的賬号。
該報道中提到,開課吧售賣短視訊變現課程的主播“大藍”,抖音個人認證為“财經自媒體”,自稱“白手起家,三次破産東山再起”“有豐富的從身無分文快速搞到100萬的經驗”“分享從負到億的财富真相”,更是直接在其短視訊中表示“搞教育訓練割韭菜”。
今年5月,“大藍”的賬号因違反社群規定被禁止關注,在被禁止關注前不久,其賬号直播功能也曾被封禁了30天。
最近社交平台上掀起“薦股熱”
一些投資類自媒體以“發牛股”、
“大師推薦”、“收益翻倍”等噱頭
吸引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入群已經有人被騙!
甯波男子充值30萬結果無法提現
近期,家住甯波北侖小港街道的梁先生在某直播平台上觀看炒股知識的直播時,收到了自稱是主播的好友申請,私聊後被拉入某炒股群。
群内一“老師”在群内時常分析行情、推薦股票,還有不少群友聲稱自己就是受益者。這讓長期“潛水”的梁先生動了心,并加了“老師”為好友。
“老師”稱現在為回饋使用者免費帶大家炒股,隻要将資金轉入指定APP,按指令操作即可,保證絕對不會虧損。梁先生聽聞興奮不已,便下載下傳了“老師”推薦的APP,并按照其指導在該款APP内進行投資操作。
剛開始時,梁先生幾次小額的投資嘗試收益都不錯,且都成功提現,這讓他感覺這是一個賺大錢的機會,便在該款APP加大投資。
陸陸續續充值了30餘萬元後,發現APP内的餘額無法提現的時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
詐騙分子“收割”套路多
據了解,這些薦股群中不乏各種“收割套路”,群内自稱經驗豐富的薦股“老師”,以提供“優質股票”、帶盤指導、買賣點提示等服務篩選使用者,接下來,則根據不同目的開啟多種“收割”模式。
一、以兜售課程、軟體、咨詢服務為目的,會把“投資有風險”作為免責申明,對使用者虧損不負責。
二、旨在誘導使用者加入股票群後倒賣個人資訊。
三、不法分子通過薦股來操縱股票價格,從中牟取暴利,使用者則可能以“老鼠倉”的形式嘗到甜頭。
四、投資機構通過股票推薦,與使用者建立信任,然後引誘投資者進入其他現貨市場。
還有一種涉嫌詐騙,用僞造的高盈利記錄誘導使用者下載下傳虛假交易軟體,當受害人發現無法提現後才覺察到上當。
業内人士介紹,目前落入“薦股圈套”的人群日益年輕化,但是受制于技術限制,平台在打擊“非法薦股”方面比較被動,往往要投資者收集證據向監管部門投訴或舉報後,進行事後處理。
上海律師協會第十二屆銀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鄒夢涵指出,若投資者因被誘導下載下傳軟體或進入第三方平台和機構投資遭受損失,可以依法追責。相關引導可能構成非法經營、詐騙、操縱市場、傳銷等非法行為。
類似案例此前并不少見
其實,類似的案例過去幾年并不少見不少人都“中招”損失慘重
2023年1月,東莞一位黃護士在小區加入一個炒股群,下載下傳一款叫某某證券的軟體,操作投資,7天後發現提現不了,共計損失65萬元。
2021年10月8日,廣州黃埔區某事主收到自稱“股票監察官”的微信好友添加申請,對方通過推薦炒股廣告,引導事主下載下傳了一個虛假投資平台,并加入“股票交流群”。 “老師”稱平台有一個新加坡的交易所投資碳中和能夠賺錢,讓事主去投資。
在“老師”的蠱惑下,事主轉入4.5萬元投資,3天後平台顯示已經賺了25萬元。事主想要提現但是失敗,對方稱提現使用者太多,網絡擁堵,要後期才能提現,後事主又在對方的慫恿下繼續投入100萬元。當年11月26日,事主聯系不上對方,并發現平台的賬戶資金已經清零,才發現被騙。
警方提示
上海反詐中心10月8日發文提醒:投資伴随風險,不可能存在穩賺不賠,更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總監”、“專家”提供的“内幕消息”。對于投資回報明顯高于正規平台的更要謹防被騙。
另外,市民投資一定要找正規平台進行投資。投資回報明顯高于正規平台的,或者聽他人推薦的投資平台一定要謹慎投資,謹防被騙。
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号、密碼、驗證碼等個人資訊,不掃來曆不明的二維碼,不點陌生人發來的連結。
來源:新聞晨報綜合編輯:林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