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是雲貴高原溫潤氣候的天然屏障,它自西北向東南縱貫雲南省中部,也是雲南省東西兩半氣候的分界線。由于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從山麓到山頂依次為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複雜的地貌和多樣的氣候,孕育出複雜而穩定的森林生态系統,以及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對“國寶”西黑冠長臂猿監測和保護、開展鳥類監測環志……在人迹罕至的哀牢山原始森林裡,有一群護林員常年穿梭于深山老林間,他們不僅是哀牢山生态系統的守護者,還是生态資料的采集者。他們定期開展動植物資源調查、森林健康狀況評估等工作,為科研機構和管理部門提供一手資料,助力制定科學的生态保護政策。

經驗豐富的護林員,也不敢單獨進山

“不要帶人入山”“看到陌生面孔進山要通知管護局”……随着哀牢山在網上走紅,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為了防止遊客闖入“禁區”,最近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大岔路哨所哨長李忠斌和同僚們在哀牢山下附近的村子裡走村串戶,忙着給老鄉們作宣傳。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最近網上有很多哀牢山的資訊,我們擔心遊客誤闖迷路,是以這段時間都在附近的村裡作宣傳。”李忠斌告訴開屏新聞記者,自己是新平縣者竜鄉人,雖然從小就生長在哀牢山下,但在做護林員前,他也沒進入過哀牢山。“我們當地人放牛放羊都是在哀牢山的外圍,裡面是不敢進去的。”李忠斌說。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現在,李忠斌和同僚每個月會進入哀牢山核心區1至2次,每次都會在山裡呆5至8天,除了日常的巡護外,他們還要對野生動物的活動痕迹、糞便等進行采樣、登記。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進山前,護林員們會做充足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但即便經驗豐富,下雨時他們也是不敢進山的。“下雨的時候,河水會上漲,山裡會突然起霧,人在裡面很容易迷失方向,在這種環境下,人也很容易失溫。”李忠斌說。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哀牢山裡,有護林員用石頭和樹枝搭建的巡護房,這也是他們在密林中的臨時落腳點。李忠斌說,有一次他和同僚對巡護房進行修繕,當他和另外一名護林員到巡護房附近找樹枝修屋頂時,山裡突然起霧,即便之前做了标記,他們依舊找不到回巡護房的路。後來,所幸聽到了隊友的呼喚,他們才循着聲音找到了巡護房。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在哀牢山深處,電話和GPS都是沒有信号的,判斷方向隻能依靠标記和經驗。”李忠斌告訴記者,即便是進山經驗豐富的護林員,也不敢單獨進山,每次進山,要5人以上才能進入,而且巡護時,大家的間隔隻能在10米左右。

朝夕相處,西黑冠長臂猿會在樹上聽護林員唱歌

1981年,哀牢山自然保護區被劃定為以保護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生态系統及西黑冠長臂猿等珍稀野生動物為目标的大型省級自然保護區。西黑冠長臂猿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數量j僅為1100至1300隻。在大陸,西黑冠長臂猿也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極度瀕危物種,它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極強,其數量的多少是自然生态優劣的晴雨表。

2010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開展了國家級和縣級保護區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分布調查。調查報告顯示,新平境内哀牢山有西黑冠長臂猿種群124群、約500隻。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今年44歲的李林國是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的一名護林員,他的主要工作,是和同僚們對管護區内的西黑冠長臂猿活動進行監測。在多年的朝夕相處下,隻要李林國在山裡唱歌,長臂猿甚至會在樹上聽他唱歌。

​解碼哀牢山|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裡,有這樣一群“神秘人”

“它們警覺膽小,是以在山裡跑步要輕,不能吓到它們。此外,由于西黑冠長臂猿在樹上活動的速度很快,是以跟蹤它們時,速度還不能慢。”多年的跟蹤監測,讓李林國和同僚們掌握了和西黑冠長臂猿相處的方法,他們追蹤西黑冠長臂猿時,總會用腳掌先着地,等腳掌落地後,腳跟再落下,這樣一來,踩在落葉上的聲音就會減少;至于速度,那是日積月累練出來的。

李林國的父親也是一名護林員,受父親的影響,李林國同樣熱愛着大山。在他看來,對西黑冠長臂猿的跟蹤監測過程,就是和這些小精靈交朋友,他的生活,已經與哀牢山融為了一體。

開屏新聞記者 李春麗 何曉宇 文 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 供圖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何丹 陳潔

責任校對 貓恩泊

主編 熊波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