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單仁行”公号,訂閱“單仁行”公号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前天一大早,我趕到了無錫,參加中國電子商務第十屆牛商争霸賽無錫賽區的總結會議。
無錫的30家企業,他們運用全域營銷和AI賦能,在2個月的時間内完成了5.9億的業績,平均每家完成近2000萬,在大家覺得市場很低迷的時候,他們成績斐然。
昨天,我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杭州講《視播時代·如何創新增長》的俱樂部,請來了我們的學員,浙江桐鄉居客家居的何總給大家分享經驗。
他們的團隊雖然不大,但從國内平台走到全球市場進行布局,通過品類創新和營銷突破把自己的足浴沙發賣到了海外市場,
他們能做到,為什麼我們其他企業不行呢?
當然,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今天很多行業和企業都面臨産品同質化、産能過剩、市場萎縮的情況。
包括現場我跟很多企業家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會認為自己的産品缺乏獨特性,似乎自己所擁有的,其他企業同樣具備。
但真的如此嗎?
02
實際上,我一直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所獨特的地方。
就像我經常會問學員,你為什麼會選擇單仁牛商,你覺得我們打動你的地方在哪裡?
很多同學的回答都跟四個字有關“實戰、系統”,是因為我們宣傳嗎?
不,隻有學員真正感受到了這四個字帶來的結果和價值,他們才會真正認同,才會理所當然的講出來。
我之前講過,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第一是把别人口袋裡的錢,放到自己口袋裡,第二件事是把自己腦袋裡的思想,裝進别人的腦袋裡。
教育教育訓練行業恰好兩件事都碰到了,特别是企業教育訓練,這一行做久做大的企業很少,單仁牛商為什麼能在這一行堅持18年?
因為我不會想着怎麼把别人口袋裡的錢,放到我口袋裡來,假如我能幫助客戶賺到錢,他分我一點,那客戶肯定很樂意,是以,課程必須要真實有效,就像文章開頭無錫賽區的學員,要讓他們拿到實實在在的結果。
其次,我也不奢求把自己腦袋裡的思想,強裝到别人腦袋裡,不講形而上學的務虛理念,講的就是企業最為現實的營銷系統。
企業賣不出去産品和服務,講什麼都是假的,特别是做營銷教育訓練。
是以,每個企業獨特的價值,就取決于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找到他們在生活、事業、工作當中想要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進步。
然後,看看我們能做點什麼,能不能為他們創造一些不可或缺的獨特價值,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當然,這必須要求我們要走到使用者身邊,要去了解他們,深入研究市場的需求,不斷優化和創新産品,塑造自身的優勢,這是營銷的首要步驟和意識。
而在視播時代,這就必須要求我們擁抱全域營銷的理念,借助于視訊内容和平台,觸達最廣泛的目标使用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産品和營銷系統。
03
當然,在這兩天的活動當中,我也注意到一些企業的問題。
當我問起他們的營銷,問他們“擷取使用者和線索的機關成本是多少?使用者的生命周期是多長?流失率多少,貢獻占比如何?”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答不上來。
我想,我們再去一步步落實全域營銷的時候,也要關注到一些資料名額,根據資料去複盤檢驗,調整我們的營銷行為。
比如說UE(機關經濟模型),以及LTV(使用者生命周期價值)。
UE是英文Unit Economics的縮寫,中文叫做機關經濟模型。
機關經濟模型,展現了收入與成本關系的最小運作單元,比如說我們是教育企業,那我最小的運作單元就是一堂課程,比如說我是訂閱制企業,那我最小的運作單元就是訂閱裡面的一個服務套餐。
是以,機關經濟有兩種計算方式。
當我們賣的是産品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計算邊際貢獻來确定機關經濟。
公式是:機關邊際貢獻=每機關收入-每機關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的意思就是随着産品的售出,成比例增長的成本,比如我們每賣出一個工業品,就會有原材料、制造、傭金各種各樣的成本,你賣的越多,可變成本也就越大。
如果機關收入減去可變成本是正的,這就意味着随着交易量的提升,有了足夠的規模積累,企業就可以計算出什麼時候能夠抵消掉固定成本,實作盈虧平衡。
這也就是盈虧平衡點,我經常把它叫做企業生死線,你知道了這個點,你就會努力讓這一天越早的到來越好。
當然,如果我們賣的不是一次性交易的實物,而是持續的訂閱制服務呢?
這個時候,計算公式就要稍微變一下了,因為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産品就是滿足使用者。
我們需要清晰的知道,使用者會因為你的服務而停留多久。
這個時候,公式就是:機關經濟=LTV÷CAC。
這個公式看不懂沒關系,我們一個個拆解。
LTV是使用者生命周期價值,是使用者從使用産品到流失的過程中,所産生的總價值。
它有自己的計算公式:LTV=ARPA×毛利率÷客戶流失率。
ARPA大家經常會使用,就是每個使用者産生的平均收入,假如為1000元,毛利率為80%,客戶流失率為10%,那麼LTV=1000×80%÷10%=8000元。
那什麼是CAC呢?
就是我們每擷取一個使用者,需要付出的成本,我們也把它叫“獲客成本”。
比如你想要産生銷售線索,在網上做廣告投放,這是你的營銷成本;有了線索你要有人跟進轉化吧,這就有了銷售和相關支援的成本。
是以,我們把一定時間段的營銷和銷售支出總額相加,再除以新使用者總數,就得到了CAC。
公式就是CAC=總成本÷獲得的使用者總數。
我們在套進第一個公式(機關經濟=LTV÷CAC)就得到了機關經濟。
跟實物産品的機關經濟要為正不一樣,服務的機關經濟如果是1:1,那就等于進入了死亡區域。
一般來說,這個比例越大,就越證明你為使用者創造了獨特的價值,你的商業價值就越大。
04
這兩個名額就能展現企業最小經濟單元的财務名額,雖然計算稍微有點費腦子,但是,數學不會騙人。
每家企業的整體業務都是由最小運作單元累計起來的,通過機關經濟模型,我們能非常清晰看清企業的經營情況,判斷盈利的可能性和時間節點。
如果計算的資料一直在下滑,這就證明企業的效率在降低,可能營收看上去增加了,但利潤和使用者的貢獻是在下降,我們就要去找出問題出在哪裡。
假如是因為采購的成本上升,那就要想辦法在供應鍊和生産環節下功夫;如果是獲客成本太高,那就要優化營銷管道,把錢投到回報率更高的網銷管道上,盡可能多增加自然線索,特别是免費線索;如果是使用者流失率太高,那就要高度重視留存和複購名額,關心使用者的回報和評價。
通過這些細節名額的分析,我們就知道哪些是最應該着力去改善的,哪些雖然重要,但并不緊急,可以往後靠的。
雖然看起來像是算賬,但是一個連帳都算不清楚的企業、經營者,我們又能做多大的生意呢?又能産生多大的後續價值呢?
在視播時代,企業需要有建構全域營銷系統的意識和思維,具備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躬身入局。
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關注這些微觀名額,不斷探索和優化,通過系統化的思考加上行動,才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實作持續的增長和成功。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