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作為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标志着季節漸入深秋,氣溫明顯下降,早晚的露水開始增多,預示着寒涼季節的真正到來。此時,自然界陽氣逐漸收斂,人體也需要順應自然規律,調養身體以适應寒冷氣候的變化。合理的飲食結構對于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尤為重要。我們将圍繞寒露時節的飲食調養,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飲食建議。
适當增加能量與微量營養素的攝入
随着氣溫的下降,人體為了維持體溫,基礎代謝率會有所增加,相應地,對能量的需求也會增大。是以,寒露期間應稍微适當增加能量的攝入,同時通過攝入充足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A來提高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主要存在于谷類、豆類及幹果類食物中,如全麥食品、糙米飯、豆類等,它們是能量産生的關鍵輔助因子。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柑橘類、猕猴桃、彩椒、綠葉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髒及富含β-胡蘿蔔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蘿蔔等,經常曬太陽可以生成維生素D促進骨骼健康,這些維生素都能有效增強免疫力,對抗寒冷天氣帶來的挑戰。
選擇溫補食物
寒露時節應注重溫補,以滋養五髒,防寒保暖。寒露時節,食用羊肉配以生姜,不僅補陽取暖,還能驅寒保暖。而雞肉與栗子同食,則能夠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鴨肉與山藥也是較好的搭配,既滋陰又消膩,适合秋季幹燥的氣候。同時,建議應多食根莖類植物,如蕃薯、芋頭、洋芋等薯類,它們既能替代主食提供能量,又能補中益氣,調節腸道菌群,增強體質。
多吃新鮮蔬果,保證膳食均衡
雖然氣溫轉涼,但新鮮蔬果的攝入不可忽視。深綠色葉菜富含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應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建議選擇當季新鮮水果,如蘋果、梨、鮮棗、柿子等,它們富含水分和膳食纖維,有助于潤肺降燥。需要注意的是,水果罐頭、幹制蔬菜等加工食品由于可能添加了大量的糖分或鹽分,應盡量減少攝入。果汁和蔬菜汁不能代替新鮮的蔬果。
減少油膩,控制鹽分
寒露時節,人體容易因寒冷而偏好重口味食物,但高鹽高油的飲食不利于健康。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應堅持清淡少鹽的膳食原則,限制烹調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天,避免過多攝入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烹饪方式上,推薦蒸、煮、炖、烤等健康烹饪方法,減少使用黃油、酸奶油等高脂肪調料,以達到控油少鹽的目标。
定時适量飲水,充分補充水分
深秋季節外界濕度降低,人體需要足夠的水分來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建議每日足量飲水,以白開水和淡茶水為佳,避免攝入含糖飲料和含酒精飲品,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影響健康。
合理安排餐食,三餐定時定量
寒露期間,仍然應當遵循“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膳食原則,合理搭配主食與副食,保證三餐定時定量,早餐尤其重要,不可忽視。适量增加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如魚、禽、蛋、瘦肉、奶制品,同時搭配豆類及其制品,確定蛋白質的充足供應。零食的選擇應注重健康,可選擇堅果、酸奶等,适時适量,避免高糖高脂高能量的不健康零食。
寒露節氣的飲食調養,核心在于順應季節變化,增強體質,防寒保暖。通過攝入多種多樣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并進行合理搭配,既滿足身體對能量和營養成分的需求,又兼顧飲食的多樣性與均衡性。同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适量運動,充足睡眠,心态平和,共同建構起抵禦寒冬的堅固防線,讓身心在這個季節裡依然充滿活力與健康。/健康科普
供稿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 陳征
快點“一鍵三連”,
一起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