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蟲子天下!隻談小說,不談曆史!
其不管大家對劉備的看法到底如何,僅從小說《三國演義》來看,劉備确實既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軍事家。
說劉備是個政治家,可不是僅僅因為他會“哭”,而是因為他能從一介布衣,在諸雄群立的東漢末年,一路成長為蜀漢的皇帝,就非常能證明,劉備絕對是個完美的政治家。
說劉備是個軍事家,一是可以從劉備沒得到諸葛亮之前,經常也能打勝仗能看出來,二是可以從劉備伐吳的戰鬥當中可以展現出來。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劉備依然能打勝仗。
隻是,政治家兼軍事家的劉備,卻在攻打東吳的最後一戰當中,被當時毫無名氣的陸遜,給火燒連營了,一下子就把劉備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那些家底子,燒得是一幹二淨。
那麼,劉備為何會敗給陸遜呢?
有人說,是因為劉備報仇心切;有人說,是劉備急功近利;也有人說,是劉備驕傲自滿,被之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
其實,上面這些觀點,隻能片面的代表劉備被陸遜打敗的原因,并不能全面的诠釋劉備為何不是陸遜對手的最根本的原因。
其實這個原因,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已經交代的非常清楚,也就是說,書中的答案,是十分明确的。
你看,荊州對于劉備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就因為劉備在奪取川蜀之後,如果荊州還在劉備手裡,那麼北可以打擊北方的曹丕,南可以攻打東南的孫權。
而現在,鎮守荊州的關羽被殺死,荊州回到孫權手裡,那麼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就不得不另辟蹊徑。于是,劉備不得不走夔關,走白帝城,而不敢走荊州。
雖然說,這也是攻打東吳的一條線路,但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那個年代裡,走這樣一條道路,勢必會讓劉備的伐吳大軍,前後綿延好幾百裡。
因為,劉備在全力攻打東吳的時候,也不得不防備北方的曹丕,而在那個有限的空間裡,劉備隻能綿延好幾百裡駐軍,進而形不成特别強大的集團戰鬥力。
是以,盡管劉備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肯定知道“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兵家之大忌”這句軍事上的名言,但是站在當時劉備的角度來看,在那個狹長的空間裡,在長江的南北兩岸這樣的環境當中,你讓劉備如何紮營?
是以,這就給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無形當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是以,之前大家所認為的劉備被陸遜打敗的原因,都隻是表象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書中的答案也非常明确,就是因為關羽的原因,導緻軍事重地荊州丢了,也就導緻劉備丢失了真正可以打敗孫權和曹丕的最重要的大學營。
你們覺得,蟲子天下說得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是什麼情況呢?請留下你的評論!
下期預告:火燒連營的時候,為啥不見趙雲的身影?他不是後應嗎?
歡迎關注蟲子天下,持續更新更多關于文學故事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