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的"閨蜜軍團"
最近,葉珂的"閨蜜"頻頻在網上發聲,為她澄清各種傳聞。
有趣的是,每當葉珂陷入輿論漩渦,總有一位神秘閨蜜及時出現,為她化解危機。
當有人質疑黃曉明與葉珂的婚姻狀況時,閨蜜A跳出來說:"已婚!不在一起過節難道跟你過節啊!"
當葉珂陷入"名媛教育訓練班"傳聞時,閨蜜B則表示:"沒人教育訓練我們!"
甚至,當網友吐槽黃曉明眼光不行時,閨蜜C立馬現身力挺:"黃曉明是最頂尖的男人。"
這些閨蜜們的出現,總是恰到好處,言辭犀利,直擊要害。
然而,細心的網友發現,這些"閨蜜"的照片竟然驚人地相似,仿佛都在共用同一張臉!
障眼法背後的真相
那麼,為什麼葉珂要用閨蜜的身份來發聲呢?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一個古老而有趣的故事。
清朝時期,官員之間有一套獨特的送禮方式。比如,一個地方官想給京城大官送禮,他會先去古董行。老闆會根據他想送的金額,推薦一幅字畫。
有趣的是,這幅畫恰好就在那位京官家中。地方官付錢給古董行老闆,老闆去京官家中"買"下這幅畫。
最後,地方官再将這幅畫作為禮物送給京官。這樣一來,京官賣了幅畫,地方官買了幅畫,古董行老闆跑了趟腿,皆大歡喜,又不留下把柄。
現代社會的"障眼法"
其實,這種"障眼法"在現代社會也屢見不鮮。
比如,某公司老闆想要談成某個項目,他可能會安排一個"顧問"去給這位項目負責人做幾次"咨詢",然後支付高額的"咨詢費"。
表面上看,這隻是一筆正常的商業往來,實際上卻暗藏玄機。
前幾天,張雨绮的“我有個山東朋友”那個故事,其實也是個“障眼法”。
再看看我們身邊。小王想給上司提個建議,但又怕直接說出來不妥當。于是,他可能會找個同僚說:"老張,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麼樣?要不你幫我跟上司提一提?"
這樣,即使建議不被采納,小王也能保全面子,還能維持與上司的良好關系。
葉珂的"影子軍團"
回到葉珂的案例。
她讓"閨蜜"發聲,實際上是在運用一種現代版的"障眼法"。
通過"閨蜜"之口,她可以在不直接面對公衆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立場,澄清謠言,甚至反擊批評。
這種方式有幾個明顯的好處:
首先,它給人一種客觀公正的感覺,仿佛是局外人在說話。
其次,如果言論引起争議,葉珂本人可以撇清關系,保持形象。
最後,這種方式還能制造話題,吸引更多關注。
葉珂的多重身份
這一切颠覆了人們對葉珂的認知。
她不再是那個單純的"名媛",而是一個精通公關、擅長營銷的"多面手"。她用不同的身份在網絡上制造話題,吸引眼球,讓自己始終處于輿論的中心。
有人說這是高明的自我營銷,也有人認為這是欺騙公衆。
但不可否認的是,葉珂用這種方式成功地把自己推向了娛樂圈的頂流。
在這個真假難辨的娛樂圈,誰又能厘清楚哪個才是真實的葉珂呢?
也許,連葉珂自己都分不清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