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别投放了代号“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加快了二戰的結束程序,宣告了“曼哈頓計劃”的成功,人類從此進入了核武器時代!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1、曼哈頓計劃的基本介紹:

1942年6月,二戰時期的美國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制原子彈的秘密計劃,又名“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曆時3年,耗資20多億美元,共有10多萬人共同參與,巅峰時期共有56萬參與工作,包括當時西方國家(納粹德國除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于1945年7月16日在美國阿拉莫果爾試驗場成功爆破,并成功制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

2、曼哈頓計劃的啟動背景: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主義在歐洲肆虐,戰火迅速在歐洲點燃。1938年德國實體學家奧托·哈恩發現了核裂變,人類從此打開了科學的新大門,德國實體學家保羅·哈特克随即向納粹德國當局提出開發核爆炸物體得到可行性研究,德國開始執行研發核武器的“鈾計劃”。

著名實體學家愛因斯坦擔心納粹德國如果成功研制出具有超大殺傷力的核武器對人類将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于是聯合匈牙利實體學家利奧·西拉德合作推進美國的核計劃。1939年8月愛因斯坦緻信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制造原子彈的可行性,提醒羅斯福原子彈的威力遠大于任何正常武器。之後又再次給羅斯福寫信強調此事的重要性。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直到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珍珠港基地,美國損失慘重,被迫卷入二戰,在諸多科學家的建議下,美國正式制定了代号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決心制造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炸彈”。“曼哈頓計劃”擁有高于一切行動的特别優先權,執行嚴格的保密制度。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3、曼哈頓計劃的啟動:

1943年春,在科學家奧本海默的帶領下,一大批科學家來到鮮為人知的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組建實驗室集中攻堅,由美國準将格羅夫斯上司,實驗室由奧本海默負責,正式開啟原子彈的研制工作。1942年底,美軍建成原子彈加工廠和制造基地。1944年底,原子彈所需的鈾燃料提取成功,解決了關鍵性難題。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成功爆炸,美國1942年開始實施的“曼哈頓計劃”宣告成功。

4、參與曼哈頓計劃的主要科學家:

奧本海默,首席科學家,被稱為“原子彈之父”;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玻爾,1923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

查德威克,1935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

盧瑟福,核實體學之父,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吳健雄,華裔實體學家,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有“原子彈之母”之稱;

馮·諾依曼,現代計算機之父。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5、曼哈頓計劃産生的曆史影響:

1945年7月中旬,同盟國召開波茨坦會議,會上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此時的日本法西斯敗局已定,但仍然負隅頑抗到底,随着盟軍漸漸逼近日本本土,日本的抵抗越來越強烈,甚至喊出來“一億玉碎”的恐怖口号。如此以來将會給美軍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為了減少人員傷害,加快二戰的結束程序,同時也震懾日本,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對日本啟用原子彈。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别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一顆原子彈,死傷人員無數,給日本造成重大殺傷,人員心理造成嚴重的恐慌,加速戰争結束的程序,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表《終戰诏書》,日本徹底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徹底結束。

曼哈頓計劃——人類從此進入核武器時代!

原子彈的威力讓世界各國都為之震驚,随後全球開啟了核武器競賽,徹底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進而給人類曆史程序帶來前所未有的深遠影響。

原子彈的爆炸産生的破壞力是驚人的,奧本海默意識到這種破壞力對世界影響是災難性的,他引用印度《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話:“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1947年至1952年間,奧本海默在擔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顧問時,一直嘗試遊說國際社會對軍備進行管制,宣揚控制核武器和核不擴散運動,強烈反對研制氫彈。

武器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在于使用者的身份。二戰時期,全世界共同聯合起來抗擊法西斯主義,動用原子彈打擊日本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日本法西斯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在戰争後期還繼續頑抗到底拒不投降,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由同盟關系轉變為對抗關系,雙方搞軍備競賽,大力研制核武器,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這一點是不可取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