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迎峰度夏煤炭供給有保障 增産保供穩價政策工具多

目前,當"夏季高峰期"用電高峰期,受各種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導緻煤炭市場供需持續緊張時,業内人士一直在談論。煤炭價格會繼續上漲嗎?夏季煤炭供應能否跟上?帶着這些問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了多位行業人士和有關部委負責人。

資料顯示,7月14日,全國發電量達到271.87億千瓦時,全國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1.92億千瓦,均創曆史新高。"這是炎熱天氣下的特殊電力狀态。國家煤炭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忠民認為,每年夏季氣溫比較高,從工業生産到消費用電量都會比較高。此外,2021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穩步複蘇,工業生産恢複較好,煤炭消費量高于去年同期。

"近期,電煤消費量開始下降,夏季高峰期煤炭供應得到充分保障。國家發改委營運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新聞》記者,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繼續推進煤炭産銷體系建設,供應能力不斷增強,為確定夏季高峰期煤炭需求提供有力支撐。上述負責人透露,即使在7月15日,全國電廠煤炭消費量達到747萬噸的曆史峰值時,全國範圍内也沒有出現煤炭短缺,電廠庫存仍處于合理水準。該負責人指出,從整體上看,多種能源協同作用充分,在一次能源、水和風景資源方面更為理想,最大有望滿足日電需求超過275億千瓦時,峰值電力等能源需求可得到有效保障。

社會煤炭儲量差距遠大于

每年夏季高峰期,煤炭供不應求的情況時有發生,今年也是如此。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均增長7.0%,行業持續快速複蘇。

7月份,動力煤消費旺盛,一度達到740多萬噸的曆史峰值,全國統一電廠供應能力平均達到日均650萬噸。"這個煤炭消費和用電的季節性高峰期,短期市場緊張的出現也是市場變化的常年格局,沒有必要放大這種現象。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會長李偉認為,上半年,得益于先進産能的有效釋放和煤礦智能開采的推進,我國規模以上煤炭生産企業産量增長6.4%,有力支撐了煤炭經濟發展需求。他說,就該工廠的供應能力而言,到2020年8月中旬,日均供應水準将在590萬噸左右,到今年7月中旬,煤炭供應水準已超過日均640萬噸,增長8.6%。他透露,近期煤炭消費量約為650萬噸,比峰值點低100萬噸,目前供應能力更加無問題。

"光存儲和消費"是行業的慣例。對于近期市場人士認為電廠庫存為"市場缺煤"的解讀,李偉對此不以為然:"以煤炭為主的消費電力行業,過去高峰夏時有提早補貨的做法。例如,去年在煤炭消費高峰期,電力企業的庫存達到1.4億噸,然後日消耗量下降,庫存同時下降,高煤炭供應和高庫存在整個夏季高峰期持續。但這種情況也造成了電力企業大量資金占用和資源浪費,随着企業庫存管理的科學化,煤炭供應能力不斷提高,煤炭終端庫存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國家發改委近日提出,電力企業煤炭消費實行差異化庫存管理(旺季7~12天),是拉近市場距離市場、穩定市場、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舉措。李透露,最近的供應缺口約為50萬噸。據國家将繼續投放1000萬噸儲量向市場估算,如日供應差50萬噸,可滿足20天的煤炭需求,這還不包括高峰期近3000萬噸的正常倉儲空間。"是以,它有能力和安全地滿足電力行業夏季煤炭需求的高峰期。"李說。

李說,中國一直以主要運輸管道、重要中轉節點、重點地區為依托,依托國家能源、中國煤炭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等央企,以及陝煤集團、湘彤集團、四川煤炭集團等大型地方國有企業和第三方物流園區,布局50多個政府煤炭儲備基地,涉及23個省份, 基本實作了重點煤炭消費區的全覆寫,有效縮短了煤炭的供應距離。顯著提高終端企業煤炭供應效率。國家儲備基地現已形成1億噸政府可排程儲備能力,有效補充社會存量總量,增加供給彈性和彈性,彌補區域煤炭儲存因消費強度不同而失衡。

其實,對于煤炭市場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保障——煤炭中長期合同制。"超過80%的動力煤是在中長期合同中,這些産能是有保證的。李忠民介紹,從國家煤炭交易中心的監測情況來看,目前中長期合同現金率一般在90%以上,可以穩定"基本盤"。李忠民進一步分析,目前煤炭價格居高不下并不是由于政策信号釋放不足,而是少數市場煤炭和少數電廠沒有簽訂中長期合同,再加上一些貿易商有囤積行為,導緻整個市場對價格的預期都受到了誤判。總體來看,其實煤炭價格通過中長協會早已趨于穩定,市場煤炭庫存容易被炒作,無法代表整個市場的真實狀态。

高品質先進生産能力不斷釋放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上半年我國原煤産量為19.5億噸,同比增長6.4%,煤炭供應總體穩定,優質先進産能對保障供應起着巨大作用。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1.4億噸/年的優質先進産能,下半年還将新增近1.1億噸/年,及時補充市場供應。

山東能源集團是山東省最大的企業之一,目前擁有19個煤礦的總産能,産能為500萬噸/年,總産能約為1.879億噸/年。"從我們最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電廠庫存一直處于正确的水準,沒有發現煤炭短缺,"山東能源集團投資發展部負責人尹德偉說。"

尹德偉介紹,鄂爾多斯地區上半年原煤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增長,大量露天煤礦臨時土地獲批,還有多批已完成驗收的煤礦和新開采礦證的煤礦已投産, 總産能超過1.5億噸/年,其中山東能源集團屬于泉格旗金正台煤礦,産能300萬噸/年。

據介紹,山東能源集團緊緊圍繞增加産供的任務,優化煤炭生産布局,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産潛力,保證市場供應,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産原煤10495萬噸。下半年,随着煤礦建設程式的加快,安全治理措施的加強,壓煤村搬遷逐漸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水準的提高,以及産供增加期間優質産能的釋放,有望釋放3000萬噸的生産潛力。

為了降低分階段煤炭短缺的頻率,使煤炭供應和價格長期保持穩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釋出了新的先進煤炭生産能力和增強儲備能力等長期保障措施,旨在通過短期和長期保障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煤炭供應能力。

一方面,煤炭儲備能力正在增加。目前,我國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已形成1億噸政府可排程儲備能力,主要分布在煤炭生産配置設定、消費集中、主要鐵路運輸節點和卸貨港。今年以來,我國已根據煤炭供需情況,四次将國家煤炭儲量投入市場500多萬噸,并将繼續向市場投放1000萬噸儲量,確定煤炭供應穩定。

另一方面,進口煤炭的互補效應明顯。針對今年煤炭進口資源下降,國家鼓勵國内企業早日對外資源對接,提前鎖定資源和價格,我國6月煤炭進口量為2839.2萬噸,同比增長12.3%。根據進口煤炭訂單情況,預計7月和8月将繼續增長,7月份有望超過3000萬噸,可以較好地補充國内煤炭供應。

此外,面對7月20日河南大範圍極端降雨,電力、煤炭等供應受到影響的局面,國家發改委迅速組織有關方面積極應對,加大跨省扶持力度,確定河南省燃煤油氣穩定供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1日8時,約三分之二的重要使用者已經恢複供電,其餘電力使用者正在全面修複。

清潔能源發電能力顯著提高

7月19日,國家發改委政治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祥東在7月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将重點提升各類發電能力,推動重要新電源的及時啟動。 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推進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全力發電。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13.7%。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分别同比增長15.0%、1.4%、13.7%、26.6%和9%。6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7.4%。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複批7個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總投資389億元,主要集中在能源、水利等行業。

随着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進步和成本,向綠色低碳能源轉型成為趨勢。在近日舉行的2021年國際能源改革對話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建華表示,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15.9%,已達到世界平均水準,煤炭消費比例降至56.8%;到2020年底,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将增至10.83億千瓦,占總裝機量的近50%。

不僅如此,天然氣和煤電進一步形成了互補的支撐。目前,瓦斯和電力裝機接近1億千瓦,煤電通過淘汰落後機組,不斷優化安裝結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系統,通過優化天然氣、煤炭資源互補,增強了電力底層支撐能力。

在加強天然氣供應方面,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做好油氣田安全穩定生産工作,國内天然氣保持5.8億立方米/日左右的高水準;目前天然氣供應充足穩定,為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發電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有效保障了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省對發電用氣的需求。

多種能源的協同作用也有助于確定高峰時段電力等能源需求。自夏季高峰以來,從單日最大發電量來看,燃煤機組約169億千瓦時,瓦斯發電9.7億千瓦時,水電54.3億千瓦時,核電穩定在11.8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總量31.3億千瓦時。從整體上看,多種能源協同效應充分,在一次能源的情況下,水和風景資源更加理想,峰值電力等能源需求可以得到有效保護。這些措施也将大大緩解分階段煤炭高峰,并推動煤炭市場遠離穩定。(作者:郭定遠中國經濟指南,中國發展網記者)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