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貨的蕃薯粉條沒有蕃薯成分?毆打職業打假人?被勒索敲詐30萬?
最近,直播帶貨圈的陰霾不僅籠罩在安徽小楊哥身上,還蔓延至了遠在東北的雨姐一家身上。
從網紅“翻車”的曆史經驗中可以總結出,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就像港片裡那句經典台詞說的“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本着這個“混江湖”的原則,9月26日,“東北雨姐”專門釋出視訊回應了引發争議的打人事件以及蕃薯粉條事件。
圖源:視訊号
後又通過直播,給網友們梳理了近期系列事件的來龍去脈,并為自己的爆粗口和打人行為,公開向“家人們”道歉。
其中還提到了自己被職業打假人“擺了一道”,就打架糾紛一事遭對方要求開價30萬元的勒索。
誠然,在當地派出所的治安調解協定書中,該糾紛被描述成“打假部落客以粉絲身份上門求合影,期間偷錄視訊時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
也就是說,打假部落客“大娃”和“賞金獵人 灰燼”一開始是用僞裝者的身份去偷錄視訊,并不是他們自己所說“上門維權”。
這個舉動以及背後的目的,不言而喻了。
當然,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打假部落客“賞金獵人 灰燼”發視訊稱,所謂的“敲詐30萬”是被反口誣陷的,其實是東北雨姐主動自願給的“掩口費”。
在這個人人都能講5分鐘好故事的網際網路時代,好編劇、好演員遍地都是,他們聯袂奉上的一出又一出好戲,精彩程度遠超電視劇。
對于這種反轉不斷的瓜,千萬别被一些極具噱頭的話題模糊了視線,關鍵還是回到出發點——産品身上。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賣貨人壓根不清楚貨的真僞與好壞。
打假演變成了一門生意,而且很多時候還是一門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生意。
歸根結底,不管打假人是要錢還是要流量,既然雨姐帶貨産品能讓有心之人找到把柄,這已經表明了雨姐團隊在選品上确實存在疏忽。
是以,回到廣大消費者最關心的“蕃薯粉條無蕃薯粉”事件,雨姐表示9月21日已将粉條送檢,“如果檢測報告出來了,(粉條)有問題,我傾家蕩産都賠。”
圖注:廠家已承認蕃薯粉條含有木薯粉
雨姐如此信誓旦旦,顯得誠意十足,甚至還帶着自己的“嬌夫”老蒯上演了一場“猛士落淚”,但部分網友已經不買賬了。
一陣見血地點評道:“買到假貨沒哭,被打的沒有哭,賣假貨掙錢的哭了。”
圖源:微網誌網友
還有網友調侃雨姐一家子的演技感人,堪稱“東北電影制片廠”。
當然,也有“家人”持寬容态度,認為“别的網購也會踩雷,沒必要苛求網紅賣的貨都是好的”。
翻車隻有零次和無數次。
在發生蕃薯粉條事件前的20天,東北雨姐釋出的一則宣傳盤錦稻田蟹視訊也被網友360度打假了。
後面,雨姐在直播中也承認了是劇本擺拍,表示“受到官方平台豐收節活動邀請,為家鄉盤錦河蟹做宣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螃蟹擺拍風波對于東北雨姐的粉絲量影響并不大。
但這一次的輿情,明顯要惡劣許多。
一是,确實涉及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了;二是,涉及與其他網紅的糾紛,讓網絡輿論又有了更多的談資。
《網際網路品牌官》了解到,自9月23日打假部落客爆料以來,截至發稿,東北雨姐粉絲量下将至2351.9萬(仍在持續下降),掉粉将近100萬。
圖源:抖音
從危機公關的角度看,東北雨姐在事發三天後才做出回應,無疑已經錯失了公關的最佳時機,讓購買了該款蕃薯粉條的消費者寒了心。
有純視訊粉認雨姐沒必要在這個風波中陷入自證。
這屬于站着說話不腰疼了。
畢竟,在東北雨姐下單的消費者,想必大部分都是她的視訊粉。
因為喜歡她的内容,因為出于對她信任,才會選擇在她的直播間下單。
不回應、不處理這樣的處事作風,不僅無知愚蠢,到頭來還會讓自己自食惡果。
且看這段時間開始被集中清算新舊債務的瘋狂小楊哥,他便是直播帶貨圈最具參考意義的反面教材。
到底誰在看直播帶貨?
網絡世界有一個很割裂的現象:一方面對直播帶貨的網紅人人喊打,另一方面,在這些網紅的直播間人人買爆。
資料顯示,近一個月,“東北雨姐”總共直播了4場,場均觀看人次500多萬,累計帶貨銷售總額在2500萬-5000萬。
其中,遭遇盤錦河蟹視訊擺拍風波後,在9月7日的兩場直播中,東北雨姐累計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期間還一度居于帶貨總榜榜首。
“翻車”帶來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歸其原因,大衆的聲讨僅停留在輿論層面,并未能動搖東北雨姐的基本盤。
粉絲在,家底在。
說白了,網紅其實就是靠包裝走到大衆跟前的産物,他們借助粉絲基礎進行定向營銷。
對于被曝出負面消息的網紅,甭管網友罵得多兇、分析得多在理,粉絲該信的還是會信,該買的還是會買。
人們的寬容度為什麼會這麼高?
答案是:整個行業大環境的風氣使然。
直播帶貨迄今也不過才走到第9個年頭,整個行業就像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
由于車速過高,承載的人和物也在呈指數攀升,高速膨脹導緻的後果就是翻車不斷。
想一下處于車頭的超級頭部主播,諸如薇娅、李佳琦、瘋狂小楊哥、辛巴、董宇輝、羅永浩等人,哪一位從沒有被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僞劣産品等問題絆倒過?
備受萬衆矚目的大主播都尚且如此,那些中小主播就更加不堪設想了。
某位公關人士表示,多數網紅完全沒有風險管理概念,“一提到風險,他們一般回複:上次這麼做沒出事,别人這麼做也沒出事”。
繁榮發展的表皮之下,埋藏着巨大的隐患。
問題并不會憑空消失,隻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越積越多,直到等來一個爆發的時機。
今年7月份,抖音“美妝一哥”駱王宇就因帶貨的“CSS油橄榄精華”涉嫌虛假宣傳,他本人将面臨高達1.5億元的退款金額。
還有被一枚月餅絆倒的三隻羊,由此牽出了企業内部存在的系列問題。如今,不僅被開出“天價”罰單,還同時被合肥市市場監管局責令暫停經營、被抖音平台進行停播處理。
圖源:抖音黑闆報
層出不窮的翻車事件,已經敲響了行業變革的警鐘。
提醒帶貨主播們,務必要在選品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與物力。對進入直播間的品牌做好風險篩選,并嚴控産品品質。
在當好把關人的角色後,若直播間還是流入了問題産品,就拿出該有的擔當,為信任自己的消費者兜底。
而不是賣貨時稱“家人”,出事後翻臉不認人。
僅靠自律去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顯然是異想天開的。
最後,還是得通過健全的法律法規去監督和管理行業從業人員,不斷完善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明确各方在直播帶貨中的責任劃分,将那些被忽略的漏洞一個個全堵上,并建立更為嚴格的處罰機制。
若不對這些黑心之人“下狠手”,遭殃的永遠都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