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9月26日,福建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拍照。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國慶長假,“人從衆”模式正式開啟。熱情高漲的遊客除了湧向熱門旅遊城市,也走進了松弛閑适的縣域小城。
近兩年,縣域旅遊熱潮興起,小衆開始變得大衆。根據《全國縣域旅遊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3年全國1866個縣域旅遊總收入平均值為42.95億元,接待遊客總人數平均值為508.27萬人次,分别同比增長41.19%、35.18%。
這股“奔縣”熱潮延續到了今年國慶長假。旅遊平台的資料顯示,國慶期間,縣域小城旅遊熱度持續攀升,帶動多個縣城文旅訂單量翻倍。
“奔縣”備受青睐
不同于之前的“特種兵式旅行”,縣域旅遊更像是生活旅居,節奏更慢、更松弛,對長期快節奏生活的大城市人群有很強的吸引力。
攜程釋出的《2024國慶旅遊預測報告》顯示,國慶期間,一二線城市旅客帶動鄉村遊訂單增長超60%,縣域遊訂單同比增長20%。
從地域來看,地處中心城市或知名景區周邊的縣市關注度較高。這些地區或旅遊資源豐富,或交通場站直達率高,或處于經濟圈、經濟帶中,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建設。
工作在南京的張女士準備利用今年十一長假打卡老家安徽的縣城和鄉鎮。她告訴國是直通車,如今家鄉安徽發展迅速,一些縣城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相比于熱門旅遊城市,去縣城或小鎮不僅可以逃離城市“人從衆”,還更具地方特色和趣味性,“每一個縣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像張女士一樣反向“奔縣”的不在少數,縣域遊正在成為文旅消費新寵。以不久前的暑期為例,攜程《2024暑期旅遊市場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暑期,五線城市旅遊訂單同比增長34%,縣域旅遊訂單同比增長22%,均高于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增速。
多個旅遊平台資料表明,雖然一、二線熱門城市依然是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但小衆城市、三線以下城市、縣城和中心城鎮逐漸成為國内旅遊新的增長點。
住宿業是旅遊市場的縮影,縣域旅遊的熱風毫無意外地吹向了縣域民宿。途家民宿進階副總裁胡陽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縣城探索。今年以來,縣域民宿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特點,預訂量和供給量均超過市場平均水準。
多重因素助推縣域旅遊
縣域旅遊的火爆并非偶然。
“在當下旅遊方式越來越多元的背景下,旅遊産業一定會向以縣域為核心的區域旅遊發展,縣域旅遊火起來是必然的。”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李明德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
相較于傳統的大衆旅遊目的地,人少景美、各具特色的縣城更具魅力,且成本效益更高。随着縣域景區基礎設施的提升和住宿服務的優化,越來越多追求個性化旅遊體驗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去探索縣城。
資料圖: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葛竹坪鎮山背村:“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旅遊發展。中新社發 田文國 攝
交通條件的大幅提升,是縣域旅遊興起的重要前提。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資料,預計到2025年,大陸高鐵将覆寫98%的城區人口50萬以上城市,高鐵網絡覆寫率将持續提升。
李明德指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利好舉措以及鄉村振興的政策方向,助推了縣域旅遊的熱潮。2023年,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釋出《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打造鄉村旅遊、休閑農業、農家樂、自駕遊等精品線路。很多縣城和中心城鎮找到了發展的新機遇。
“政策利好下,旅遊業成為一些有條件、有資源縣城的重要産業發展方向,是縣城主動、積極地探尋自我發展道路的展現。”李明德說。
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超過66%的個人消費增長将來自下沉市場。李明德認為,縣域旅遊将為縣域全面發展創造機遇、提供契機。
旅遊需求激增,縣城如何應考?
“奔縣”的熱潮為縣域文旅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多元度的考驗。
去縣城打卡,不是所有的遊客都收獲了惬意的遊玩體驗。在網上,不乏年輕遊客對縣城之旅的“吐槽”,比如配套設施不完善、旅遊市場不規範、收費高、環境髒亂等問題。
在突然暴增的旅遊需求面前,顯然不是所有的縣城都做好了準備。
李明德指出,縣城要想接住文旅這股“潑天的富貴”,需要學會走向市場,加強市場營銷思維。同時加強基礎設施、旅遊接待設施等硬體建設,增強相關商業、服務業配套。
此外,還應積極營造優質服務的軟環境,強化服務意識,營造和諧、文明、融合的旅遊氛圍。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研究院刊文指出,對于縣域小城來說,提升旅遊公共服務品質是當務之急。要建立常态化的監管機制,在提升遊客旅遊體驗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小城在引入文旅項目時要保持理性,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切忌一味跟風而大興土木、勞民傷财。
雖尚有問題待解,但在李明德看來,縣域旅遊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增長潛力巨大,将帶動整體文旅産業發展。
來源:國是直通車 編輯: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