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風起,去蘇博抓“活蟹”

秋風起,蟹腳癢。每一次季節的變化,都能在蘇州的市場上被準确地捕捉到。一條窄窄的石闆巷裡,糕團、粽葉、甜甜糯糯的香,輪番登場,那些幾個月前還是青團的招旗,仿佛一夜間翻了個面,大大的“蟹”已占據蘇州秋天的主場。

陽澄湖大閘蟹是蘇州的城市名片,也是美食的流量擔當。螃蟹是“涼物”,不能多吃,蘇州博物館推出的柿子奶油芝士慕斯便是絕佳替代品。一隻隻萌蟹,有着橘黃色的殼、囧囧有神的大眼、“孔武有力”的大鉗,一看就是有“鉗”的蟹老闆。其外表雖軟萌,内心卻很豐富。猴菇餅幹的底座上,是天然青提夾心柚子慕斯,餅幹的顆粒感、青提的清爽、慕斯的細膩,讓口感疊次遞增。

秋風起,去蘇博抓“活蟹”

以大閘蟹為靈感的創意,不僅好吃,而且好玩。平江曆史街區中張家巷16号,是蘇博的文創小鋪,差別于一般的藝術品商店,它以主題性小空間店鋪形式呈現。一座鋪子,一隻盒子,一個空間,構成了店招的設計概念。四四方方的盒子,既是小鋪實際的空間,又如同一個意向,可以承載不同内容,“毛絨”便是秋日的主題。

秋風起,去蘇博抓“活蟹”

走進小鋪,布幔、竹簾、竹匾、竹簍、竹編蒸籠……整個空間以竹子和亞麻營造出古意與惬意兼備的氛圍,仿佛讓人回到過去冒着白色水蒸氣的老市場。招旗獵獵,記憶裡的市井煙火與小鋪神奇重疊,而這市井氣息不隻由竹與麻布構築,還包含了購買江南“特産”時的“儀式感”。

在操作台的互動體驗區,一名顧客挑選了一隻“當季”毛絨大閘蟹,将專屬“體驗券”交給店員後,隻見店員從池子裡撈上一隻肥肥的蟹,端端正正擺在台上稱重,再用棉繩合攏蟹腿、收起蟹鉗,最後把這隻體重和顔值都“合格”的大閘蟹交給顧客。一邊的毛絨定勝糕和毛絨粽子也有自己專屬的糕團打包過程,它們被店員從蒸籠裡取出,吹一吹晾晾涼,貼上傳統的裹貼,一隻從裡到外都具有江南特色的“糕團”便交到顧客手上。

秋風起,去蘇博抓“活蟹”

蘇州博物館文創部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毛絨款大閘蟹、定勝糕和粽子的設計,源于蘇博館藏金殿唱題名片袋和清代刺繡戳紗糕粽挂件,這些被用在文物上的圖案,有着“前途無量”“諸事定勝”的美好寓意。此外他們在設計上非常注重細節,體驗券和定勝糕包裝上裹貼的畫面設計也是由館藏相關文物二次創作而來,還特别定制了打包用的“保鮮”充氣袋,它們将伴随着“水靈靈”的毛絨文創一起,把美好祝願帶給市民遊客。

秋風起,去蘇博抓“活蟹”

據了解,蘇博文創蟹黃黃毛絨系列、諸事定勝毛絨包挂和吉祥安康小粽子毛絨挂件由于銷售火爆,目前均處于限購狀态,生産人員正加緊“踩縫紉機”趕制,以不負公衆的厚愛。

(記者 朱執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