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于僞軍大多參與了對同胞的戰争,因而在有僞軍的國家僞軍士兵大多受到廣泛地指責。 這些僞軍穿戴和日本人不同,戴的是布帽子,可見日本人當他們是工具。老百姓稱他們為“二鬼子”。另外,抗美援朝時期南韓軍隊、越南戰争時期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也被大陸稱為“僞軍”。
在抗日戰争時期,日本占領區内的反抗活動此起彼伏,為鎮壓地方反抗而牽制了大量的作戰用正規軍。為解決前線作戰兵力不足的現象,希望利用當地現有的兵員維持統治,招募當地人民來負責占領區治安。根據日本占領區的傀儡政權的管轄範圍,設立如“南京和平建國軍”、“華北治安軍”等,各傀儡政權沒有互相幹預僞軍活動的權利,但日本軍官有權随時任意調遣地區的僞軍。
1938年時,僞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随着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在華僞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其中,又以1943年5月14日,龐炳勳、孫殿英兩人聯名通電投日,所率領的軍隊數量為龐大。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經過中國軍方統計,除僞“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僞軍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是什麼因素促使這麼多的中國人為侵略自己祖國的敵人服務呢?
02
政治上的獨裁
蔣介石政權建立後,在政治上實施獨裁統治,壓制民主、鏟除不同政見者,進而造成了統治集團内部派系林立。地方與地方之間、國民黨與其它政治力量之間、國民黨内的派别之間争權奪利,鬥争十分激烈。陳公博在其《苦笑錄》中曾這樣描述蔣介石政府中汪精衛上司的行政院:“行政院簡直是委員長行營的秘書處”,甚至“是秘書處中一個尋常的文書股”。汪精衛為争做最高領袖,早在“還都”之前,就曾計劃在西南地區依靠龍雲、劉文輝、鄧龍光、張發奎等地方實力派的支援,成立反共的“中央政府”。在蔣介石獨裁政治的壓制下,一批大漢奸便以此為借口脫離蔣介石獨裁政府,打出“曲線救國”的旗号,“理直氣壯”地投入到侵略者的懷抱。在1938年,僞軍的數量隻有78000人,汪精衛投敵後,受其“曲線救國”謊言的蠱惑,僞軍數量迅速上升到145000人,增長了85%。
03
軍事上的獨裁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蔣介石實作了形式上的統一,但他對握有重兵的各個地方實力派仍心有餘悸,處處設防,時時排擠,經常假借種種理由打擊、削弱、吞并各地的軍事實力。在待遇上,自己的嫡系部隊在地位、軍饷、裝備等方面處處優于地方“雜牌”部隊。這些“雜牌”部隊在心中充滿了對國民政府的不滿。
在日軍強大的攻勢面前,一些思想狹隘的“雜牌”部隊将領便為儲存實力,或為私欲,或為怨恨,而忘卻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賣國求榮,賣身投敵。
我們可以看出,抗日戰争中投降日軍的軍隊,大多都是被蔣介石稱為“雜牌”的部隊和地方武裝。如汪精衛“國民政府”中七個僞軍集團軍司令,六個來自于原西北軍、東北軍和山東韓複榘等的軍隊,隻有郝鵬舉一人原來是胡宗南的部屬(此人因在軍中強奸他人之妻,畏罪潛逃投奔汪僞政府)。
04
生活的窮困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民不聊生。迫于生計,許多老百姓不得不在日本占領區為日軍服務,或通過參加僞軍來謀生,進而充當了日軍侵華戰争的走狗。汪精衛僞政權的日籍顧問影佐祯昭為籠絡僞軍,曾對汪說:
“綏靖部隊并警察駐屯于都邑者希望其給養能每人每月二十五元,陰曆正月請主席平均賞給每人五元,于人心收攬上可生甚多之效果。”
這些薪金在當時足以讓僞軍士兵養家糊口。在金錢的吸引下,不斷有下層的群眾加入僞軍隊伍。這種情況令當時在中國的英國僑民柯爾斯也感到非常驚訝:
“他們(日本人)就像到市場采購物品那樣随便和容易,發現合适的目标後,就想法接近獵物,赤裸裸地用金錢勾引”。
05
日軍的威逼利誘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大陸東北廣大地區,很快又攻陷京、津地區。于是一些人被吓掉了抵抗的信心。甚至連蔣介石的親信,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周佛海也對抗戰前途悲觀失望,他認為“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我是相信抗戰下去是要滅亡的,但是宣傳上卻不能不鼓吹最後勝利。我是主張和平之門不全關的,但是宣傳上卻要鼓吹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在這些高官的影響下,許多漢奸官員也認為“日本經濟發達,勢力強大,中國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打是打不過的”。
日本為了彌補在戰争中人力、物力的不足,鞏固占領區,掩蓋其侵略面目,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以各種方式對中國進行威脅利誘,并十分重視利用扶植漢奸僞政權,利用僞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1938年日本和汪精衛一派人物梅思平、高宗武在上海簽訂《日華協定記錄》時,虛僞地宣稱:
“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兩年内從中國撤兵”。
接着,日本内閣對華提出近衛三原則,進行欺騙誘降,最終促使抗日營壘中的汪精衛派分化出來,成立了中國最大的傀儡政權。
日本在華的四大特務機關除了不擇手段地從事間諜活動外,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制造漢奸和僞軍部隊。他們或金錢勾引,或私利相誘,或武力威逼,極力拉攏腐蝕部分中國人。加之國民黨統治腐敗,不得人心,部分群眾為了私利而忘記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投靠日寇,加入僞軍部隊,并積極參與、指使漢奸不斷抓丁擴充僞軍隊伍。如當時汪僞政權僞軍中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警衛部隊三個師的兵員都是“從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抓來的壯丁和從僞軍别的部隊中挑選的士兵組成”。
06
從“先遣軍”到“正規軍”
在14年的抗日戰争中,國民黨軍隊與僞軍之間從未真正交過戰。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抗日武裝和人民群衆抵抗、消滅了僞軍的絕大部分,共斃傷、俘虜和迫其投誠118萬餘衆。另外,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消滅了僞滿軍隊全部和僞蒙軍隊一部共8個師又12個旅,約20萬人。至抗日戰争結束時,汪僞軍及華北僞軍,除略有逃散外,建制尚屬完整。屬于南京汪僞政府之僞軍尚有15個軍,52個師,9個旅及特種兵,共28.2萬餘人;僞“華北政務委員會”軍隊共13個集團(旅)及炮、工兵一部,共55000餘人;僞“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殘餘軍隊還有9個師的番号,加上其直屬部隊共14000餘人。以上僞軍共計351000餘人。他們都被蔣介石收編,投入到反共反人民的内戰當中。
在戰争結束之前,蔣介石就做好了利用各地僞軍打内戰的準備。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投降當天,國民黨政府就将僞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部改稱為“華北先遣軍總司令部”,并令其“固守現地,等待國軍”。第二天,蔣介石對全國僞軍釋出指令:
“……我淪陷區各地下軍及各地僞軍,應就現駐地負責維持地方治安,保護人民,各僞軍尤應乘機贖罪,努力自新,非本委員長指令,不得擅自移動駐地,并不得受非經本委員長許可之收編……”
緊接着,蔣介石又對漢奸和僞軍進階将領大肆封官晉爵,委以重任。他任命大漢奸周佛海為上海行動總隊總指揮,阻止共産黨軍隊接收上海;德王為蒙古先遣軍總司令,李守信為熱察兩省先遣軍總司令,負責集結散駐各處的僞蒙、僞滿殘存軍警部隊,進攻八路軍;孫殿英、龐炳勳也被任命為先遣軍總司令,孫殿英部在河南湯陰,堵截八路軍南下。龐炳勳部則糾集開封附近的僞軍部隊,與徐州郝鵬舉、新鄉孫殿英、商邱張岚峰等部互相呼應,到處阻擊我軍。因對阻止八路軍進入開封有功,1946年春,蔣介石到新鄉召集軍事會議準備大打内戰時,還特别召見了龐炳勳和孫殿英等,還要他們一個個侍立一旁,合影留念。
對于僞軍的改編,國民黨采用了縱隊、總隊的序列,是一個軍,就給以縱隊的編制,是一個師,就給以總隊的編制,在縱隊和總隊之上還冠以“暫編”二字,以示與正規軍的差別。各地僞軍共編為六個縱隊27個總隊73個團,門緻中、孫良誠、吳化文、孫殿英、張岚峰等都被任命為縱隊司令。1946年初改編完畢,11月後,又陸續編為某軍某師正式國軍。
07
僞軍的命運
許多僞軍進階将領受到蔣介石的青睐後,自以為所犯的一切罪惡都可以一筆勾銷了。沒有想到蔣介石大肆重用僞軍,對付共産黨八路軍、新四軍的做法,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各地社會團體和人民群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紛紛提出抗議。
國際法學專家周鲠生也嚴厲譴責蔣介石政府說:
“國人皆說可殺的漢奸周佛海為什麼還不明正典刑以肅國紀?”
蔣介石這才感到人言可畏,無可奈何地訓示軍統局将周佛海、王克敏等大漢奸和一批犯有累累血案的僞軍高官送交軍事法院。後經審判,陳公博、王揖唐、褚民誼、丁默村、僞第11軍軍長富雙英、武漢綏靖公署主任葉蓬、僞華北綏靖督辦齊燮元等人被判處死刑,周佛海被判處無期徒刑(後病死在南京第一監獄)。王克敏被押不久,即病死獄中。其餘受到蔣介石庇護、僥幸逃脫審判的僞軍進階将領及其所屬部隊,也大多在解放戰争中被解放軍消滅或向解放軍投降。
除吳化文在濟南戰役中率部起義外,其他如孫良誠、孫殿英、張岚峰、郝鵬舉等都做了解放軍的俘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