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每天都會花半天的時間到小區居民家裡坐一坐、看一看、問一問,和老鄰居之間的關系更密切了。”日前,在秋浦街道九華社群,網格員丁翠萍再次來到“百姓說事點”,和小區居民圍坐在議事圓桌,講解今年最新的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政策,講解完畢後,丁翠萍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家常唠嗑中,用心記錄群衆反映的大事小情,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難題的“好點子”。
自今年7月開始,貴池區在秋浦街道正式啟動“優+”暢連工程試點工作,持續優陣地、優服務、優思維,在該街道5個社群各選擇1個試點小區,每個試點小區确定1名網格長和網格員,堅持每天開展不少于半天的入戶走訪等活動,将為民服務陣地繼續前移,同時利用小區黨支部、百姓說事點等群衆身邊的一線站點,讓社群為民服務從“等上門”變“走進門”。
不久前,丁翠萍前往東湖小區的獨居老人檀非容家中走訪,作為相熟了十幾年的“老鄰居”,剛一進門,老人就十分熟絡地拉着丁翠萍的手來到了自家房子的屋後,道出了自己遇到的難題。原來,老人所居住的小樓因建成年限較久,樓棟的排水管破損,一下雨,雨水就會直接沿牆體流淌,甚至通過牆面滲入老人家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丁翠萍立即向九華社群居委會反映情況,第一時間幫助老人協調解決問題。
“接到網格員反映的當天,我們就聯系了施工隊去檢視檀阿姨居住的那棟樓,考慮到近期陰雨天氣比較多,施工隊當場确定了維修方案,第二天就重新架好了排水管。”回想起當時的情況,九華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江鳳春記憶猶新,排水管修好後恰巧又迎來了連續的雨天,但是老人家中再沒有了滲水的煩惱。
群衆事無小事,民有呼“我”有應。近幾個月來,“優+暢連”工程的試點為社群實作居民有事“快響應”,服務居民“零距離”打通了一條新路徑,上門走訪過程中,網格員們不僅會向每戶居民發放便民服務聯系卡,友善群衆有事“說話”,還會在秋浦街道推出的“網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式裡及時更新小區戶況,記錄走訪台賬,更加便于社群了解居民動态與需求,讓基層治理更有質效。
“我們将繼續推進‘優+’暢連工程試點工作,健全社群工作者常态化上門聯系走訪機制,同時借助社會化服務項目開展形式更加豐富的群衆性文化活動,培育群衆身邊的志願服務隊伍服務群衆。”秋浦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吳小英表示,在試點推進過程中,街道也将及時梳理群衆反映的各類訴求、沖突、問題,推動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力争問題“在小區發現、在小區解決、在小區滿意”,讓群衆在家門口更有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