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 題:新華網财經觀察丨民宿困惑調查
“十一”長假将至,民宿進入了預訂高峰期。
途家民宿資料顯示,截至9月25日,平台“十一”假期熱門城市民宿預訂量同比去年小幅上漲。
此前有媒體報道,持續多年的“民宿熱”近年來有所下降,部分民宿客流稀少,即使在暑期、小長假等傳統旺季也未呈旺勢。
目前民宿行業發展究竟如何?消費者對民宿的熱情還在嗎?
這是内蒙古興安盟烏蘭毛都草原深處的一家民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民宿主的冷熱“兩重天”
“馬上就‘十一’假期了,我們總共13間房,現在隻訂出去一半。”張家界某民宿主理人無奈地說,“過去遇到假期我們這基本都滿房,如果不提前很難訂上。”
遠在千裡之外的付敏卻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傅敏經營的民宿位于雲南西雙版納,為迎接假期到來,她忙得不可開交。
“今年國慶16間客房已全部預訂滿,價格比平時上浮40%”,傅敏說,“在我們這兒不同檔次的民宿,生意差别還是很大的。”
有業内人士分析稱,之是以造成如此局面,與民宿發展不均衡有關。
來自德國的遊客在桂北山區大寨村的一家民宿賞景(2024年6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近年來,随着旅遊業迎來複蘇,民宿企業注冊量再度走高。
企查查資料顯示,2024年前8個月,大陸民宿相關企業全年注冊量達6.97萬家,同比增加18.11%。
但從地域分布看,截至目前,新增民宿企業超過100家的地區有179個,其中14個地區新增民宿數量是近五年最高注冊量的2-3倍,有2個地區新增數量是近五年最高注冊量的3-5倍。
“民宿行業愛紮堆,哪賺錢就愛去哪。”杭州民宿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夏雨清說。
在浙江仙居,民宿從業者逐年遞增,“但這裡本身的客流量并不足以支撐民宿的入住率”,行簡居易民宿主理人小吳告訴記者。
《2024年中國民宿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一些熱門旅遊景區,如麗江、大理、莫幹山等地,民宿數量的增長速度遠超實際遊客增長需求。
“民宿多,競争對手多,如果沒有過人之處,要想實作高增長很難”,中國飯店協會文旅(民宿)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聶劍平表示。
上述報告顯示,自2020年以來,民宿行業進一步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除傳統鄉村民宿外,城市民宿、度假型民宿等新興業态也逐漸占據市場佔有率,形成了較為多元的行業生态。
盡管統稱為民宿,但從服務、定位上都有很大不同,價格也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
這也造成了遊客對于民宿體驗感各不相同。“就像你去住酒店,五星級和經濟型體驗肯定不一樣的。”夏雨清認為,在不同季節、天氣去到同一個民宿,也會有不同體驗。
選民宿為何成了“開盲盒”
“照片拍得好,入住體驗差”,部分民宿貨不對版近年來廣為消費者诟病,網友戲稱“選民宿如同‘開盲盒’”。
“試錯成本太高了,一不小心踩雷,旅遊的心情都沒了。”遊客闫女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出門更願意選标準化的酒店,隻為圖個安心。
有業内人士表示,“經營管理不規範是民宿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民宿‘盲盒化’的重要成因。”
由于民宿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大部分民宿是由個人房東經營,缺乏專業化教育訓練,整體管理能力不足。企查查資料顯示,個體工商戶在民宿總量中占比約為80%。
常甯市塔山瑤族鄉西江村一民宿從業人員在整理床鋪。新華社發 周秀魚春 攝
“在一些偏遠鄉村,多數從業者就是當地村民,缺少專業教育訓練技能。”聶劍平表示,“整體管理要求低,的确存在非标的情況。”
提升民宿的規範化管理,是消費者的普遍訴求。
“民宿整體體量不大,收入有限,經營者如果想像連鎖酒店一樣做到标準化,需要大量資金支撐,這對大部分民宿主來說有難度。”聶劍平說,“即便如此,想要長遠健康發展,行業規範化這條路一定要走。”
針對消費者關心的“幽靈位址”“退單漲價”“隐私安全”等問題,有民宿平台依據房東房源違約、漲價等情況,更新房東體系,将誠信分納入評級,不合格房源将永久下線。
為解決民宿“照騙”問題,有平台設定了“民宿去濾鏡師”職位,派專人實地驗真,以確定民宿實況與描述相符。
今年2月,《民宿管家國家職業标準(2024年版)》正式出台,分别從接待服務、住宿與餐飲服務、體驗服務、市場營銷等方面對民宿管家提出具體要求。有業内人士分析,這不僅讓民宿管家這個新職業更加規範化,也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這幾年民宿行業正在向着規範化、标準化的方向發展。希望通過标準化的建設,使得民宿行業能夠更加規範地發展。”全國旅遊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國際标準專家龍飛說。
從單一住宿到多樣化服務
近年來,遊客的需求已從單純的“追熱門”轉變為“重品質重體驗”。一項足夠吸引人的體驗,甚至能成為年輕人說走就走的理由。
消費者唐女士分享了今年4月入住杭州梅家塢村一間民宿的體驗:“當地是著名的龍井茶産地,而我訂的這間民宿在一座茶山上,要說交通并不算友善,但我本人十分喜愛茶文化,住那正好能體驗采茶項目,沒有絲毫猶豫就訂了。”
在浙江台州仙居縣白塔鎮上葉村的仙居岩畫藝術中心,當地非遺項目仙居針刺無骨花燈工藝品挂在展示廳(2024年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1.0版本的民宿主要是‘賣房間’,現在遊客對民宿要求和期待更高”,龍飛說。“除了住宿外,還希望能提供不一樣的沉浸體驗和生活方式。”
在民宿行業幹了将近10年的傅敏,對于民宿行業的變化有自己的體會。“現在民宿的主力消費人群是70後、80後、90後,他們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入住民宿更希望感受到個性化特色。”
傅敏認為,未來民宿的功能更類似于一個體驗平台。“例如在西雙版納,民宿可以把當地流行的叢林探險、體驗農産品、旅拍等内容,都嫁接到日常經營活動中。隻有商家不斷優化産品、提高服務品質,讓遊客體驗更豐富多元,才更有吸引力。”
“結合訂單來看,目前那些能夠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及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民宿,更受遊客歡迎。”業内人士表示。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穿漢服、遊古鎮、看古建等“新中式”遊,頗受年輕使用者喜愛。據木鳥民宿資料顯示,假期前一周内,漢服民宿訂單環比上漲70%。
“‘民宿+’的複合式發展正成為一個趨勢”,龍飛說,民宿現在越來越成為一個微型的旅遊目的地。
策劃:萬方
主筆:遊蘇杭、高暢、李童
參與報道:李甯、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