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創意辦公布了2021年第一期《好美人》名單,海豐縣實驗中學教師李思亞上榜,被譽為紅色文化的"肚皮鳥"。一個好人就是一座紀念碑,她用實際行動诠釋了泰威人給美國帶來的豐富内涵,展現了海豐老區人民的崇高品格。

海豐縣是全國第一個紅色蘇維埃發源地,紅色文化資源深厚。作為海豐縣實驗中學的老師,李思雅始終肩負着發揚彭氏革命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的使命。2013年以綜合成績首次從嘉應學院畢業,從事高中音樂套路和技術教學及合唱教學,她緻力于探索欠發達地區的學校藝術教育,在學校條件極差,沒有報酬,沒有回報,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組建合唱團,以合唱團的形式進行宣傳, 弘揚海魯峰的紅色文化,帶領合唱團多次獲得省市級獎項,并多次參加市縣大型演出,赢得一緻好評。
縣實驗中學教師李思雅:
當時,我在大學的時候,加入了學校的合唱團,是嘉應學院的第一批合唱團成員,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以合唱指揮為導向,畢業後我來到實驗中學工作,當時的想法是組建合唱團。我們海豐是一個古老的革命區,紅色文化十分豐富,很多音樂家都寫了很多贊美我們的紅色文化和當地民間童謠。但當我看到這些歌曲時,我覺得如果能唱給海豐當地的孩子們聽會更好,是以我們在日常的合唱排練中穿插了這種民謠,以弘揚海豐的紅色文化。
紅歌是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紅歌合唱對塑造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幫助,李思雅一向嚴格要求他們積極參加專業教育訓練課程,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在學校合唱以載體,将紅歌合唱付諸實踐, 力争更好地服務全市、縣文藝工作和紅色文化布道工作。同時,通過合唱,讓更多的孩子接受紅色文化和革命的理想信念。
因為我們的合唱團屬于二班,屬于課外活動,無論是我還是學生,都必須犧牲課外休息時間進行排練,我們一般在中午和下午放學後一些時間排練時間,甚至最近利用大班休息時間,即9點到10點之間的時間用完。因為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基礎太弱,是以我們幾乎看到縫針,盡量利用課外時間盡快讓孩子提高合唱的相關知識。我想既然我們有了海豐縣實驗中學這個平台,在我們現有的合唱團的基礎上,多一點收藏了我們的海豐紅歌,這些歌曲變成了合唱,讓孩子們深刻地了解海豐紅文化,這些歌唱出來,講述我們的紅故事。
縣實驗高中生:
李思雅小姐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老師,她非常有責任心,她的音樂指揮能力很強。
我覺得李思雅小姐是一位非常認真、非常有責任心的老師,她正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我們排練。
縣立實驗中學副校長 王宇:
從學校教育,李思雅老師到美化人,美化人,到美佩人,她帶領合唱團取得了一些成績,從學生層面,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了學生的情緒。李思雅先生帶領合唱團參加了市縣衆多紅色文化主題活動,講了一個美好的紅色故事,傳承了紅色基因,弘揚了我們海豐之美乃至太衛人民的革命精神。
來源:海豐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