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路裡程突破16萬公裡意味什麼

來源:經濟日報

鐵路裡程突破16萬公裡意味什麼

一列試運作列車行進在川青鐵路黃勝關站至黃龍九寨站間。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9月14日,随着龍龍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營運,中國鐵路營業裡程突破16萬公裡,其中高鐵超4.6萬公裡,分别較2012年年底增長64.2%、392.2%。

1949年,2.1萬公裡;1978年,5.2萬公裡;2003年,7.3萬公裡;2012年,9.8萬公裡;2024年,16萬公裡……中國鐵路總裡程走出一條指數型上升曲線。如今,裡程突破16萬公裡,這對于鐵路産業意味着什麼?

全球最繁忙鐵路網

即将到來的國慶假期,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75億人次,其中10月1日為客流高峰日,預計将突破2100萬人次。

鐵路,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國民經濟産業,也是重要的民生保障體系。從北到南,“八縱”通道跨江越河;由東向西,“八橫”通道翻山越嶺……16萬公裡的營業裡程,一天運載旅客上千萬人次,中國鐵路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運輸鐵路網,滿足了群衆出行需求。

國鐵集團發展和改革部副主任李敬偉介紹,2012年以來,中國鐵路固定資産投資完成9.65萬億元,累計建成投産鐵路6.6萬公裡,其中高鐵3.8萬公裡,鐵路和高鐵營業裡程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上主要國家。大陸鐵路路網規模品質實作重大躍升,高鐵營業裡程和商業營運速度穩居世界首位。

目前,鐵路覆寫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寫了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路網密度和人均鐵路擁有量大幅提升。中國高鐵營業裡程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裡程的總和,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實作高鐵時速350公裡商業營運的國家。

足夠的裡程為鐵路改進服務提供了空間。

“我們持續提升客運能力和服務品質,為服務人民群衆便捷出行、加速大陸現代化程序注入了強勁動能。”國鐵集團運輸部副主任陸海洲介紹。

鐵路客運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國鐵路旅客列車單日開行最大能力超1.2萬列,其中高鐵動車組達1萬列以上,分别較2012年增長184%和426%。今年5月1日發送旅客2069.3萬人次,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曆史新高。大陸建成了全球通路量和交易規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務系統,通過實施網際網路售票和電子客票,徹底結束了人民群衆長時間排隊購票、憑紙質車票乘車的曆史。

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周轉量分别完成38.5億人次、14729億人公裡,較2012年分别增長103.6%、50.1%,兩項名額均穩居世界首位。

多項技術全球領先

9月6日,杭溫高鐵正式開通營運。“杭溫高鐵不僅是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範項目,還把數字化、智能化理念貫穿施工建設全鍊條。”中鐵二十二局建設者李子建介紹。

16萬公裡營業裡程,不都是平原沃土,更多的是穿山越海、跨江過隧。大陸鐵路行業在營業裡程增加的同時,不斷拓寬領域,适應不同需求,高速、高寒、高原、重載鐵路等設計施工營運水準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鐵路智能化、綠色化水準不斷提升,持續引領世界鐵路發展。

以複興号高速列車為例。16萬公裡營業裡程,為複興号的研發營運提供了廣闊的馳騁舞台。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堅持自主創新,研發新一代複興号高速列車,掌控核心技術,提升自立自強能力,多項技術名額國際領先,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标杆。

在設計方面,大陸打造了資料驅動的設計制造一體化平台,整車設計研發效率提升了30%,形成了全球領先、規模最大的高速列車批量制造能力,高速列車産能達550标準組/年。

“大陸鐵路總體技術水準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作自主化,形成了以複興号動車組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國鐵集團科技和資訊化部網信安全總監劉大為說。

如今,大陸鐵路建構了涵蓋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營運管理三大領域的成套技術體系,京張、京雄智能高鐵在世界上率先實作時速350公裡自動駕駛,京滬、京廣高鐵等主要高鐵通道實作時速350公裡高标營運。

推動國際運輸合作

鐵路營業裡程突破16萬公裡,特别是高鐵超4.6萬公裡,不僅更好服務了國内經濟社會發展,其穩定營運也成為金字招牌,推動中國鐵路标準走出國門,助力國際運輸合作。

從标準合作來看,中國鐵路累計主持UIC、ISO和IEC國際标準制定修訂項目300餘項,UIC高鐵領域全部13項系統級國際标準均由中國鐵路主持制定,中國鐵路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從運輸合作來看,與各國鐵路交流持續深化。自2023年4月13日開行以來,中老鐵路憑借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務,吸引了大量國内外旅客。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累計發送旅客達114萬人次,有效促進了中老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不隻是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作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項目,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由開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52列,累計發送旅客近500萬人次;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諾段安全平穩營運,累計發送旅客超880萬人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鐵集團打造了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标志性工程和互聯互通項目,促進了經貿往來,增進了民生福祉,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惠及越來越多的共建國家和人民。”國鐵集團國際合作部副主任鮑忠慶介紹。

國際班列開行數量和運作品質持續提升。中歐班列自2016年統一品牌以來,年開行數量由當年的1702列增長至2023年的超1.7萬列,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增長至567億美元;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以來,集裝箱貨物年發送量保持了高速增長,2023年完成86萬标箱,同比增長13.8%。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運輸及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肖永清說,大陸高鐵具有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舒适溫馨、成本效益高等綜合優勢,積極開展國際鐵路合作,與全球分享中國高鐵發展經驗,共享高鐵發展紅利。 (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