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6個成型小區+一片散區

常住人口4750人

一個人員衆多、構成複雜的社群

如何凝聚力量?

調動各方資源?

打造居民的幸福美好家園?

峰峰礦區彭城鎮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區委關于把支部建在樓宇上的工作部署,以樓宇黨建為抓手,提供多元化服務為目标,搭建起一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促提升的黨建平台,在河泉南社群探索樓宇黨建,用實踐成功解鎖了社群治理難題,打開了社群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堅持黨建引領,打造社群治理“新引擎”

“物業費收繳率低、樓道垃圾堆放嚴重……現在我們遇到難解決的問題,一點也不慌了,社群黨總支一定有妙招……”“社群黨總支在收到我們的求助後,總支書記會牽頭召集社群黨組織、物業公司、業主代表、黨員樓長等多方召開議事會,共同協商研究解決辦法。在總支的幫忙協調下,不僅難題解得快,社群居民更配合我們的工作了。”河泉南社群樓長王菊庭說道。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河泉南社群黨總支聚焦“把支部建在樓宇上”,通過黨員發揮模範作用,夯實樓宇黨建基礎。明确抓黨建、促共建、強服務3項職責,将社群59名自管黨員分為2個小區黨支部和10個樓棟黨小組,明确支部書記和小組長,定崗定責,聯合物業每月開展“跑樓”行動,将黨建工作開展到樓宇上,讓治理服務效能彰顯在“家門口”。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推動協商議事,彙集社群治理“凝聚力”

“以前小區停車位不夠,搶車位紛争不斷,還有一些電動車亂停亂放,影響住戶出入。”社群居民柴鑫說,“自從社群搭建了議事平台之後,居民有問題就向平台反映,社群會派黨員代表實地考察情況,從清理堆砌空地雜物,到挪動小區内的‘僵屍車’,再到将逾期無人認領且無法核實車主資訊的‘蒙塵車’統一移送到指定位置停放。經過一番整治,停車位變多了,進出也通暢了,現在小區溫馨又和諧……”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近年來,河泉南社群黨總支搭建“黨群服務站議事廳”“小區議事亭”“議事連心廊”等協商議事平台,加強學習園地、服務中心等陣地建設。定期召集物業、黨員代表、居民代表、熱心群衆等召開民情懇談會,把樓宇黨組織覆寫作為重要舉措,協商解決急難愁盼事,破解社群治理痛點難點。截至目前,社群統籌解決轄區内群衆停車、午間就餐等問題80餘件,調解居民沖突30餘起,建立小區自治管理點2處,實作了轄區範圍内“議事、辦事、管事”的服務機制。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強化多元服務,譜寫社群治理“協奏曲”

“我們現在歲數大了,孩子們又忙,沒時間照顧我們,一到吃飯點兒就發愁。現在好了,社群為我們打造了食堂,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社群居民張大爺高興地說。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河泉南社群秉承“群衆張嘴、幹部跑腿”的服務理念,以實作友好型社群為目标,最大程度滿足居民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建立社群老年食堂,把“暖胃”又“暖心”的民心工程落到實處。依托老年食堂、日間照料助餐點、愛心餐飲,不斷盤活社群存量資源,優化完善助餐點營運,實作靈活多樣的助餐服務,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塑造老年友好型小區。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同時,社群還積極開展“小闆凳”普法宣講、婦女兩癌篩查、社群義診、老年人理發等特色活動,修理管道、井蓋,維修居民熱水器,幫助殘障人士買菜、退休人員資格認證……今年以來,社群為轄區居民提供各類服務60餘次,得到群衆的廣泛好評。

怎樣“把支部建在樓宇上”?峰峰這個社群“亮答卷”

“我們會充分發揮樓宇黨建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社群治理活力和服務效能,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采取更多暖心、惠民舉措,用‘小切口’撬動基層治理‘大變化’,用心、用情、用力築就和諧的社群環境,不斷提高社群群衆的幸福指數。”彭城鎮黨委書記李衛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