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别錄》中載:麻黃生于晉地及河東(黃河以東),立秋采莖陰幹使之變青。
名醫蘇頌說:(麻黃)汴京多地有,以荥陽中牟所産為好。春生苗,夏至5月則長及一尺以上。梢上有黃花,結實如百合瓣而小(我們種植的百合地下塊莖),似皂莢子,味甜,稍有麻黃氣。外皮紅,裡仁仔黑。根紫色。分雌雄株。雌株3~4月開花6月結籽,雄株不開花不結籽。立秋後收莖陰幹備用。
圖檔01):植株全貌
李時珍說:“(麻黃)根皮黃赤色,長一尺,生于晉地及河東”。因其味麻色黃故稱麻黃。
在浩瀚的植物資源之中,草麻黃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和卓越的藥用價值,成為了中醫藥材寶庫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本期圖文,清江鶴将與各位親們各位老師重點關注和聊聊關于麻黃的相關話題,希望你喜歡并積極參與互動評論,轉發分享本期圖文。
圖檔03):田間狀态
“麻黃”是裸子植物門蓋子植物綱麻黃目麻黃科麻黃屬多年生草本狀灌木:
草麻黃有“水麻黃”與“山麻黃”之分,還有“木賊麻黃”與“草本灌木麻黃”之别。還有“粗枝麻”和“細枝麻黃”的差異,更有“高可達20米至30米株高的喬木麻黃”,還有“田間植株僅20㎝~40㎝的草本狀灌木麻黃”等等。
但這些都不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重點,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麻黃“主角”是“華麻黃”,它的通用名稱是“草麻黃”,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這種草狀灌木麻黃。
圖檔04):野生的環境
作為麻黃科麻黃屬植物中的一員,“草麻黃”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藥用價值吸引了無數研究者和探究者的目光。
《中國植物志》第7卷中載“草麻黃(麻黃)”這種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田間株高可達20㎝~40㎝,至高者可達70厘米左右。木質莖匍匐于土中,草質莖直立,黃綠色,節間細長如問荊“節節草”,表面細縱槽紋常不明顯,展現了其獨特的形态特征。
圖檔05):植株近觀
麻黃草又叫“無葉草”(其實人們也把問荊說成是“無葉草"。不過它們的共性就是“葉片”褪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葉分2裂,鞘占全長1/3-2/3,裂片銳三角形,這些細微之處無不透露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麻黃田間植株有雌雄之分。雄球花多成複穗狀,常有總梗,苞片4對,雄蕊7~8個,花絲合生。雌花球單生于幼枝頂端或者腋生于老枝上。基部有梗抽出。成熟時乃肉質紅色。
圖檔06):惡劣的生長發育環境
種子通常為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者與苞片等長,黑紅色或者灰褐色。表面有細皺紋,種臍明顯,乃半圓形。
麻黃田間花期在5~6月份,種果期8~9月份。
草麻黃喜光、耐幹旱、耐鹽堿、抗嚴寒,适應性極強。無論是在幹燥的荒漠沙土,還是砂質壤土、貧瘠的壤土之中,草麻黃都能茁壯成長,展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野生麻黃常見于山坡草地,河岸邊緣,田埂之上。
圖檔07):頑強地健壯生長
草麻黃有“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的功效:
《中國植物志》上載“草麻黃”:為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堿的含量豐富,僅次于木賊麻黃。木質莖少易于加工提煉。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等處,易于采集采收。是以在藥用上,往往用“草麻黃”較“木賊麻黃”多,是提取麻黃堿的主要植物。
草麻黃不僅是自然界的“奇”物,更是中醫藥領域中的瑰寶。它富含各種生物堿,尤其是麻黃堿,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多重功效。
圖檔08):漂亮的穗果
《本草綱目》中載麻黃:“乃治肺經之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
《神農本草經》中載麻黃:“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一名龍沙,生山谷。”是以,麻黃是發散解表的“第一藥”,有“虎狼藥”的美譽。
《紅樓夢》第50回《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之中,“虎狼藥”就是指的這個“草麻黃”。
圖檔09):外觀顔值靓麗的穗果
《神農本草經輯注》中載麻黃:“一名龍沙。味甘,溫,無毒。治中風傷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除寒熱,瘧瘕積聚。風脅病享乳餘疾,洩惡氣,消赤黑斑毒。厚樸為之使,惡辛荑石韋。”故《名醫别錄》中說:“麻黃不可多服,多服令人虛。”
在風寒感冒時,草麻黃能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讓“無汗”人發汗,排出體内寒氣,與桂枝、杏仁等藥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圖檔10):植株全貌
對于哮喘、咳嗽等症狀,草麻黃入肺經,宣通肺氣,平喘止咳,其辛散苦洩、溫通宣暢的性味,使得它在中醫藥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野生草麻黃與田間木賊科雜草“問荊”、“節節草”的差別:
在自然界中,草麻黃與木賊科雜草問荊、節節草在外觀形态特征上極為相似,易混淆。
圖檔11):植株結果狀
問荊和節節草均屬于木賊科田間雜草,它們的生長習性和形态特征與草麻黃還是有很大差别的。問荊和節節草體型相對較小,且莖稈中空,外表有明顯的楞。
而草麻黃莖稈雖細,但細楞非常不明顯,且莖中髓部為棕色,結構獨特。此外,草麻黃夏季時有紅色的肉質小“果實”,而問荊和節節草則無此特征。
這些差別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識别這些植物,也展現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樣性的奇妙。
圖檔12):植株肉質小“果實”
草麻黃的趣味故事與“草言草語”:
01)神農嘗百草之“麻黃”:
相傳,古代醫學家神農在山林間采集草藥時,偶然發現了草麻黃這種神奇的植物。
他被其清新而刺激的氣味所吸引,經過深入地研究之後,他發現草麻黃具有激發人體活力、緩解呼吸道疾病等功效。
因為其味麻而根黃,神農将其命名為“麻黃”,并将其列為重要的中草藥之一。
圖檔13):外觀顔值靓麗的“小果實”
02)小小一把無葉草,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無葉草”變“麻煩草”:
這其實也是草麻黃關于藥性的趣味故事。
相傳一位老中醫帶了個徒弟,學業不精還非常狂妄,往往“一知半解”還“自以為是”。
學習期滿徒弟順利結業,開始自立門戶開門納财。行前老師告誡學生,有一味“無葉草”的草麻黃,在使用要相當注意。“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無葉草會變成麻煩草。”
學生滿不在乎,沒把老師的“重點”記在心上。結果,在一次給病人行診之中,讓别人安然地“搭”上去天堂之路的便車,随行了。
圖檔14):田間植株全貌
主家将學生告上衙門,反“咬”是老師傳授的知識點有誤。結果縣令又将老師現解衙門。經過對質才發現是學生的“學藝不精”而帶來的“麻煩”。老師卻無罪釋放。
後來,“半拉子”學生出獄重操舊業,認真學習醫術給别人看病。因為這種雜草給他惹過禍帶來了不少“麻煩”,是以他稱這種植草為“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種植草的根是黃的,是以才更名為“麻黃”。
圖檔15):地上植株
寫在最後面的話語:
綜上所述,草麻黃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和卓越的藥用價值,成為了中醫藥材寶庫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通過了解草麻黃的基本生物學特征、藥用價值,以及與木賊科雜草問荊、節節草的差別,我們不僅增長了知識,更對自然界的神奇與和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同時草麻黃的藥材趣味故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在探索自然、傳承文化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圖檔16):野生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