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佛岡”
中國藝術名家佛岡采風寫生行作品集
前言
佛岡,位于廣東中部,既有“佛卧山岡,粵中畫廊”的美譽,又有“扼塞廣韶,橐鑰三州”之令聲。
如今的佛岡,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是“山區發展的典型”和粵東西北經濟實力強縣,成功建立了“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被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生态合作試驗區”“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為助力佛岡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以藝術的力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佛岡縣“百千萬工程”指揮部主辦,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佛岡縣“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佛岡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大美佛岡——中國藝術名家佛岡采風寫生行”,5月11-18日在佛岡舉行。
“大美佛岡”,美在哪裡呢?藝術家們通過8天的采風,曆時1個多月的精心創作,喜獲百幅書畫作品,呈現了佛岡生态的優美、産業的豐美、人文的淳美、鄉建的和美,可謂精彩紛呈。
嶺南畫派第三代掌門人、96歲高齡的陳金章先生和著名文學家、藝術家劉斯奮先生,分别為“大美佛岡”題寫墨寶。年屆八旬的劉斯奮先生還随隊采風,原拟逗留一日,結果,被佛岡的美景留住,暢遊了三天。神采煥發的劉斯奮先生還在聯誼會上開懷歌唱,一曲《帝女花》唱罷,意猶未盡,又執咪引吭《愛在深秋》,情深款款,引來一片喝彩。
“觀音山下有靈光,此地為何名佛岡?感化山形都是佛,長留畫卷是仙鄉。”年逾八旬的藝術家劉國玉先生負杖蹑履,随“大美佛岡”采風團攬勝觀音山後,感懷寓興,揮翰題詩,為觀音山寫下如此佳句。
廣州美術館館長羅奇和黃福昌博士一整天都在觀音山腳一片靜谧的山林裡寫生。羅奇感慨:雖然他們隻能擠出一天的采風時間,但在青山蒼林間寫生,萬慮都忘,幸福感油然而生。
劉思東的《佛岡寫生系列》将清曠山色收于筆底,景趣滿前;蘇小華寫佛岡豐物四品,秀色撩人;區廣安的《佛岡龍潭悟道》畫出水響飛音,有如一溪歌闆;黃唯理的《藥王谷》,蓊勃澄澈,綠玉萬竿;羅奇的《佛岡寫生系列》,林陰深處,舒豔騰輝;黃福昌的《佛岡觀音山之小橋》,澗水曲池,清朗流美;張偉的《平靜的溪流》,浮雲回度,草木爽滌;王大鵬的《佛岡古石橋》,春波綠映,蒼翠錯互;何楓的《古榕樹下》,煙橫樹色,翠色欲流;倪寬的《魔芋的解構》,尋奇探幽,意趣橫生;潘小明的《佛岡水頭鎮寫生系列》郁郁蔥蔥,輝光日新;馮功樂的《佛岡攬勝圖》,雲蒸霞蔚,錦篇繡帙;陳輝榮的《清夏佛岡寫生系列》,淺深間布、神情爽耀;賴智豪的《觀音幽瀑》,懸空彩練,如煙如霞;陳一峰、蔣彥、李曉白、朱光榮寫出廖鑒銘、朱繼良、周奮、範桂霞等佛岡革命先輩的容止豐姿,衆目俱瞻;範桂覺下筆成章,翰墨情深。
8月開始,這批作品将結集出版,并在佛岡和廣州兩地巡展,這既是“大美佛岡”采風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大美佛岡”文化建設的寶貴财富。
藝術家
潘小明
潘小明 佛岡水頭鎮寫生系列之一 69×69cm 紙本設色 2024年
潘小明 佛岡水頭鎮寫生系列之二 69×69cm 紙本設色 2024年
潘小明 佛岡水頭鎮寫生系列之三 69×69cm 紙本設色 2024年
潘小明 佛岡水頭鎮寫生系列之四 69×69cm 紙本設色 2024年
藝術家創作感想
佛岡自然生态保護完好,青山綠水,文化底蘊深厚,十分入畫。因第一次到佛岡的緣故,感覺新鮮,很有想用畫筆表現的沖動。在當地上司安排下,到了湯塘古村,水頭鎮,觀音山等景點采風,興趣所緻,樂此不疲。幾天下來畫了近20幅寫生作品,因為尺幅太小,不适合此次展覽的尺寸,本次展覽要求鬥方以上,故重新根據寫生作品照片進行二次創作加工,完成了4幅展覽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我用傳統山水畫筆“勾、皴、擦、點、染”表現,重點在“染”上加強,構圖上追求新意,與傳統山水構圖拉開距離,以此來表現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面貌。
藝術家簡介
潘小明,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廣州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編輯/楊舒婷
海報設計/程升
審校/趙旭虹
核發/張演欽
責編|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