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流淌,時如山間溪流潺潺,時如瀑布傾瀉而下;琴弦撥動處,仿如一醉酒之人,滿腹惆怅憤懑,步态踉跄走來……日前,“藝術加油站 名家進校園”項目走進上海市教科院實驗國小,上海琴會會員王鵬博士為70多位孩子帶來《弦歌清韻——古琴與曆代文人》沉浸式講演,一曲《流水》、一曲《酒狂》,讓現場觀衆瞬間感受到悠悠古韻帶來的文人風骨。
“藝術加油站 名家進校園”是徐彙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優秀品牌項目。2013年創辦以來,充分整合利用區域内具有優秀文化資源的社會組織、文化企業、專業院團院校,引入專業藝術指導教師,在轄區多家學校開展了包括器樂、書畫、攝影、舞蹈、曲藝、戲劇等在内的18門藝術課程。2023年項目更新,徐彙區文化和旅遊局與徐彙區教育局共同攜手,在原有基礎上更新師資與内容,參與講演的名家不僅限于徐彙區内,帶來的課程也更為優質多元。
“在這首曲子中,你們有沒有聽到水滴的聲音?”“古琴彈奏有一個手勢叫‘落花随水’,我這樣彈下去,有沒有花瓣落在水面上,随水蕩漾的感覺?”“你們知道有哪些唐詩和古琴演奏緊密相關嗎?”……在講演中,王鵬以簡潔的文案、豐富的圖檔以及現場演奏,讓整堂授課生動精彩。
“孩子們很熱情,讓人很欣喜也很感動。”王鵬表示,為了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自己特意将古琴演奏與孩子們熟悉的詩人、古詩詞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現場摸一摸古琴,了解古琴每一個部位的樣子和名稱,讓講演内容更形象具體,增加一些趣味性。
“我們常說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平時都接觸不到傳統文化,他們的自信又從何而來?”王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能涵養人的精神與靈魂,對于古代文人來說,琴棋書畫是他們的“必備技能”,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對于現代人來說,傳統文化回到日常生活可能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去走近她,了解她,認識她。”
“類似的活動,今年我們打算舉辦十場。”徐彙區文化館副館長龔蓓蓓告訴記者,今年的“藝術加油站 名家進校園”項目還将邀請包括古詩詞、音樂、戲曲等各文化領域的名家,走進轄區内中國小,“讓孩子們與大師‘面對面’,感受更為豐富的藝術形式,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
記者:王永娟、施昱辰
編輯:甯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