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非遺大師學非遺、在5G大運河逛遍運河全流域、品嘗運河邊的美食……在運博會上,衣、食、用、行全部安排!9月13日,第六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運博會)四大主題展覽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門迎客。
50+城市開party,運河非遺逛個夠
踏入展廳,迎面就是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在這裡,你可以品味水韻江南、千秋淮揚、隋唐勝迹、儒韻風尚、燕趙雄風、京津盛景……還能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師學做非遺。
作為東道主,以運河蘇州驿為主題的蘇州館,就在展廳入口旁“迎賓”。蘇州館正中央,兩位手藝人對面而坐,針線穿行之間,隐約勾畫出雙面繡的輪廓。此外,館内的多媒體創新空間,也讓不少觀衆的駐足觀看。戴上VR眼鏡,可以瞬間“穿越”到虎丘塔前,聽可愛的小獅子為你解讀這座千年古塔的曆史;站上圓形展台,就能收獲一張鏡頭感爆棚的360度打卡照。
以“運河北首 魅力北京”為主題的北京展台,運河藍的底色上,北京特色地标建築依次排列,展現“大運河滋養着北京 北京也呵護着這條河”的理念。上海展台聚焦“古鎮新發現”“建築可閱讀”“海派城市考古”“非遺新體驗”等主題,讓觀衆直覺體驗上海文旅資源、特色美食及豐富的文創産品。據悉,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以省(市)為機關,彙集了52個城市、182家企業、56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運河沿線優秀的文旅載體、項目、資源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精品。
記者注意到,今年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中,特别設立了“運河非遺品牌專區”。北京的絹花、天津的楊柳青年畫、山東的高密剪紙、安徽的扇子、江蘇的泥塑……運河沿線傳統工藝非遺品牌産品大集結,可看、可買、可體驗,讓你一次逛個夠。
中運博網紅來了!5G大運河憑實力圈粉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網紅項目“5G大運河”也來運博會啦!現場,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現代快報+策劃制作的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以下簡稱5G大運河)成為熱門打卡點,不管是小朋友還是80多歲的老人,都成了5G大運河的“粉絲”。
想在5分鐘内“穿越”運河沿線17座城市,遊覽每座城市的運河地标?來5G大運河一站式完成。運博會現場,5G大運河讓2500歲的世界遺産與現代科技相遇,用4面大螢幕為觀衆開啟運河元素滿滿的奇幻之旅:從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出發,穿過杭州拱宸橋、蘇州吳門橋、無錫清名橋,飛越常州東坡公園、鎮江金山寺,一路向北,雲遊山東南旺戴村壩、河北白洋澱、天津之眼、北京白浮泉……時而推扇而入,品一桌精緻的淮揚細點;深入地下,探訪運河畔巨型糧倉;乘舟而行,路過一座座繁華的城鎮。身處其中,千裡運河畫卷近在咫尺,兩岸煙火氣息觸手可及。
裸眼3D沉浸式體驗,牢牢吸引着觀衆們的目光,不少人在5G大運河展區打卡拍照、錄制視訊。“好炫酷,就像站在船上,還有點晃的感覺”“我給朋友拍了視訊,但拍出來的效果比實地還是要差點,有時間還得喊她來體驗” 。85歲的馬老先生告訴記者,他是運博會的“老粉絲”,每年都會來逛,今天還特意背了第三屆運博會的文創帆布包,“我們在這裡看了有一會兒了,5G大運河很真實、很不錯。”
飛在天上遊運河?快來解鎖新視角
沿着運河遊玩,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騎行、開車、劃船……除了這次正常方式,現在還可以飛在天上遊運河!
在運博會的運河特色文旅産業展上,低空飛行裝置十分火爆,許多遊客排隊“上機”體驗。據悉,産業展聯合蘇州若航交通發展、億航、江蘇雙濤航空裝備制造、澄湖飛行、大漠大無人機、昆山合朗航空等省内外6家低空經濟領軍企業,共同打造低空文旅專區,讓觀衆以全新視角俯瞰運河千年古韻與現代都市的和諧共生之美。
現場,有羅賓遜R44型直升機等低空裝備示範、熱氣球體驗等場景應用以及三維文旅案例的講解和探讨,推出的“運河低空遊”項目,也備受熱議:“沒想到還可以在天上看運河”“不知道飛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這個航線以後會不會增加,能看更多地方?”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期望航空器可以與江南文化、現代城市的深度融合,激發遊客關于未來旅遊方式的想象與向往。
如果你是網絡達人,那一定要去産業展中的潮流演藝空間看看,這裡引入《隻有河南》《隻此周莊》《錦夜·青靛甪直》等沉浸式演藝項目,不間斷上演複古搖擺舞會、獸裝部落客帶隊百人随機舞蹈、樂隊表演。
據了解,展區還将舉辦入境旅遊、文化研學等主題研讨沙龍,更新遊客觀展體驗。遊客記錄舞台實況,參與社交媒體話題互動,還有機會赢取運博會文旅大禮包。
絲綢與運河的邂逅,“繡娘”與你有個約會
曆史上,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水路有着密切的關系,是以中國大運河的“朋友圈”,早已經是世界級了。漫步“絲綢與運河的邂逅”主題展,可以看到來自全球各地的文化瑰寶和特色産品,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瞬間置身于一個色彩斑斓、風情萬種的異域世界。
“風從姑蘇來:絲綢印花與國際時尚”絲綢主題展,在蘇州檔案部門與繡娘絲綢的聯合創新開發下,從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絲綢檔案中汲取精髓,融入時尚元素的風尚玫瑰系列絲綢産品,在運博會主會場—相門遺址廣場故居花園開展,走入當代生活。這不僅是檔案活化利用的一次生動實踐,更是蘇州推動絲綢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道路上邁出的堅定步伐。
今年以來,一系列豐富的絲綢紋樣體驗活動,吸引市民遊客超12萬人次。中絲館以研究為基礎,推動絲綢檔案的保護監管,建立了江蘇省絲綢文化研究中心,與絲綢企業合作建立傳統絲綢樣本檔案傳承與恢複基地,與蘇州大學共建江蘇省研究所學生工作站,與複旦大學、武漢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共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開展絲綢保護研究項目,長期緻力于絲綢檔案的活化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始創于1896年的繡娘絲綢,經過數代人的堅持和開拓、繼承與創新,現已成為絲綢行業内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領軍品牌。繡娘絲綢始終堅持延續蘇繡古法,傳承蘇工蘇作,在行業内勇于嘗試新思路、新模式、新業态。“這個風尚玫瑰花型的來源,是1988年蘇州出口歐美的外銷檔案。我們在設計中以玫瑰花為藍本,通過打籽繡等多種蘇繡針法以及其他非遺工藝進行轉換表達,開發了從服飾、絲巾、盤扣、包等系列産品,在中式審美中彰顯時尚。”繡娘絲綢董事長戚秋蘭介紹說,雖然尚未釋出,但在倉街布展時,就已有遊客搶先預訂。
運河“好食光”,中秋月餅已備好
逛完這麼多展覽,肚子一定餓了,那就去運河美食文化展享受“好食光”吧。
展廳最顯眼的地方,一張長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為即将到來的中秋節拉滿了氣氛。甜口鹹口,口味各異,花樣繁多,總有一款适合你。
除了月餅,展覽還深度挖掘運河美食文化内涵,在設計上緊跟中國傳統文化“破圈”熱點,從百姓食用千年的“五味”出發,打造“酸、甜、苦、辛、鹹”五個版塊,以古籍引據,通過展示各味相關食材、餐食及調味品,展現日常美食與五味文化緊密相連的悠長曆史,讓觀衆通過“賞、吃、玩”三個次元的多重感官體驗,深度品味運河美食。
現場,觀衆還能與非遺傳承人進行互動,近距離領略大運河美食文化。在非遺糖畫傳承人臧公彬手上,一勺糖可以“變身”成一隻雞、一條龍、一個花籃,讓小朋友看得入了神。非遺面塑傳承人甘海水則能讓平平無奇的面團,成為“孫大聖”“四大天王”“關公”的模樣。甘海水介紹,展台上的所有面塑都是手工制作的,“别看它們是面做成的,做好之後放再久都不會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