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水浒傳》的世界暗無天日,朝廷裡奸臣橫行,民間惡霸遍地,綠林中更是狠人無數,即便是後來上了梁山的那幫好漢,也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人。
是的,即便是魯智深、武松這些被作者着重描寫的好漢,也有兇惡的一面,比如魯智深也吃過霸王餐,搶過老和尚的稀粥,相對而言,武松則更為過分,他甚至殺過無辜之人,比如鴛鴦樓那幾個丫鬟。
武松殺張都監是合乎情理的,可那幾個丫鬟何罪之有?或許你從沒讀懂武松這個人。
一、英雄武松
武松是英雄嗎?
毋庸置疑,即便他沒有做任何懲奸除惡之舉,他也是英雄,就因為有“景陽岡打虎”的事迹。
(武松、玉蘭劇照)
景陽岡上,他十八碗酒下肚,整個人已是昏昏欲睡,在這樣的前提下,猛虎一現身,他便瞬間清醒,并且能輕松應對猛虎的進攻,繼而以暴風驟雨般的亂拳打死猛虎,這操作着實驚為天人。
也不枉施耐庵賦予他“如同天山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的評價了。
而武松這“打虎”壯舉的含金量在他回鄉之後就得到了展現,幾乎是無人不知他們縣裡出了個打虎英雄。
除此之外,武松後來做的一些事,也足以讓讀者對這個硬漢敬佩萬分,他幫兄長報仇,殺了西門慶與潘金蓮,為施恩打抱不平,教訓了蔣門神,至于他上梁山之後立下的各種戰功,那都無需贅述了。
但話說回來,作者真的有意将武松塑造成一個完美的人嗎?
沒有,事實上《水浒傳》中就沒有完美的人,是以武松也做出了“惡事”。
二、不該殺的丫鬟
“血濺鴛鴦樓”一節的劇情其實沒有想象中的精彩,或者說,你不細品作者的文字,就無法了解這段劇情的精彩。
可以說這段劇情的精彩不在于故事本身有多百轉千回,而在于施耐庵對于細節的描寫。
(玉蘭、潘金蓮劇照)
比如武松中途換刀的操作,書中隻道:“夫人見條大漢入來,兀自問道:‘是誰?’武松的刀早飛起。劈面門剁着,倒在房前聲喚。武松按住,将去割時,刀切頭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時,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可知割不下頭來。’便抽身去後門外去拿取樸刀,丢了缺刀,複翻身再入樓下來。”
有人戲稱“施耐庵若不是真殺過人,一定寫不出如此真實的細節”,是啊,如此細節都展現出來,足見施耐庵有多嚴謹。
也正因為如此,武松殺那兩個丫鬟的舉動,就愈發讓人費解了,既然所有的細節都不是閑筆,而是力求真實,那武松的動機又是什麼?
你且看原著描述:“隻見燈明,前番那個唱曲兒的養娘玉蘭,引着兩個小的,把燈照見夫人被殺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聲:‘苦也!’武松握着樸刀,向玉蘭心窩裡搠着。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樸刀一個,結果了。走出中堂,把拴拴了前門。又入來尋着兩三個婦女,也都搠死了在房裡。”
(玉蘭、丫鬟劇照)
武松殺玉蘭其實都不難了解,玉蘭好歹有名有姓, 又是張都監指定要送給武松的女子,而張都監又設局陷害武松,武松很難不懷疑玉蘭是不是張都監安插在自己身邊的棋子,哪怕玉蘭此時還沒明确做出傷害武松的事,他也隻能隻能甯願錯殺,也不能放過了。
但那兩個丫鬟是不可能參與計劃的,試問她們有什麼資格參與計劃?
如此一來,她們就是冤死了。
但對于武松而言,卻有不得不殺的理由,你且看武松殺嫂時的細節就懂了。
三、武松殺嫂的細節
當初武松為兄長報仇,殺那潘金蓮的時候就有個細節。
書中隻道:“拖過這婦人來跪在靈前,喝那婆子也跪在靈前。武松道:“哥哥靈魂不遠,兄弟武二與你報仇雪恨!叫土兵把紙錢點着。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隻一剜,口裡銜着刀,雙手斡開胸脯,取出心肝五髒,供養在靈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
武松的動作堪稱幹淨利落,但此時潘金蓮還是發出了叫喊,結果是什麼?
(武松劇照)
“四家鄰舍,吃了一驚,都掩了臉。見他兇了,又不敢動,隻得随順他。”
左鄰右舍都冒了出來。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武松擒下孫二娘時,那孫二娘的武功遠不如武松,她的動機早已被武松看穿,她要下手的瞬間,武松便将她擒下了。
接着書中隻道:“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将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隻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将起來。那兩個漢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聲,驚得呆了。”
你看,孫二娘一叫喊,旁邊的漢子就要沖上前,甚至後來張青也聞聲跳了出來。
(潘金蓮、武松劇照)
這才是問題所在,女子在被驚吓的時候,就難免會叫喊,甚至不隻是女子,膽子沒那麼大的男人,也難免被兇狠的武功吓得哇哇大叫。
武松固然實力強大,但常言道“雙拳難敵四手”,萬一那些女子見武松殺人便大喊大叫,那隻會招來更多的幫手,于是武松索性将她們殺了,省的自己被救兵圍攻,這才是武松殺那些丫鬟的動機。
還是那句話,《水浒傳》的故事并非因為有多曲折離奇才成為經典,更多的是在于作者對于細節的描寫,讀懂之後,仿佛不是在看虛構的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一件事,這樣的故事,如何能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