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部:以上海為龍頭強化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周琦章靜

9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釋出會,加快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會上,有媒體提問: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沿的關鍵時期,科技部在上海科技中心發揮作用,加強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等方面的主要考慮因素是什麼?

科技部:以上海為龍頭強化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

李萌,科技部副部長。記者周偉合影

對此,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加強戰略科技實力是上海科技中心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創新型國家建設離不開一批創新高地的支撐和引導,上海是國家科技創新高地,國家戰略科技實力是上海科技創新的高端。"十三五"期間,上海作為國家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不久前,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釋出的一份資料顯示,中國的綜合創新能力位居世界第12位,上海在全球科技叢集中排名第8位,這表明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中發揮了支撐和引領作用,包括在上海的國家戰略科技貢獻中。

李萌表示,"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将以國家科技自力更生的要求,以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實力為指導,進一步支援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特别是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提升科技創新和高端産業的源頭功能,形成國家建設創新的重要水準。有以下安排和部署:

一是加快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提升上海原創創新能力。戰略科技力量首先要增強戰略能力和基礎能力,平台是這兩種能力的重要展現。科技部将支援上海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目标,建設相關領域的國家實驗室,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研布局。目前,國家已在上海建立了4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涉及新一代資訊技術、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前沿領域。科技部正在對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進行重組,将上海建有的重點實驗室納入改制過程,進一步提升系統化能力。還要支援上海市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快布局一批基礎科研中心,推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企業創新能力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十四五"提出的"十四五"建設增強創新能力體系。 源容量要求的創新。

二是推動上海深度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和攻關。戰略性科技力量首先要承擔國家和社會的戰略任務。科技部将會同有關部門支援上海發揮基礎能力強、科研團隊(人才強)優勢,承擔腦科學與腦研究、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科學技術創新2030等重大項目的研發任務,探索中央協調機制, 加強産、科研、科教與相關部門的結合,建構企業主導、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聯盟。還要創新科技項目管理服務模式,包括實施這些項目研發的新組織模式,包括實施高層管理人員名單、賽馬制度、合同幹制等,不斷豐富重大科研項目的組織模式。

三、以上海為龍頭,加強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為未來産業打造新引擎。在打造長三角産業發展新引擎中,上海發揮着引領和引領作用。上海将支援帶領長三角"三省一市"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使長三角科技創新社群做強做大,在內建電路、碳纖維與複合材料、海洋工程裝備、精準醫療等領域,培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臨床醫學中心, 聚焦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高地",共同設立長三角聯合攻擊基金,編制聯合研究實施方案,聯合轉化科技成果。加快對準上海短闆關鍵核心技術,打造長闆行業未來發展。充分發揮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示範區載體的作用。推動科技與金融融合,以"科技、金融、産業"為抓手,支援G60科技走廊科技型産業發展,加快上海向全球創新鍊、産業鍊和價值鍊的高端邁進。

第四,支援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中要發揮重要作用,上海在這方面具有優勢。科技部正在布局上海組織實施全腦中觀神經連結圖國際科學計劃,彙集世界頂尖科學家和團隊,共同開展腦科學研究。我們将支援上海舉辦浦江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國際論壇,形成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支援上海億航國際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形成國際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這項工作已經啟動多年,近年來進展相對較快,特别是在支援上海國際技術交流中心的建設方面。自2020年6月正式啟動國際技術交易市場以來,已吸引了超過1400萬項專利技術,4000多家科技型企業,547家注冊服務機構,意向投資169億元。總之,上海的科技創新應該着眼于全球、全球标準,努力打造全球創新需求的釋放地、全球創新聚集地和全球科技要素市場的重要節點。

第五,支援上海整合高端人才。戰略科技實力的關鍵是加強人才,科技部正在認真學習認識,研究貫徹落實,在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将始終堅持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支援上海實施更加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政策和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政策,包括充分激發上海各類創新學科,發揮其吸引高端人才的主體作用。支援吸引外國人到上海就業制度,給予上海更大的自主權,強化輻射驅動作用,給予上海更大的上海科技中心建設自主權,包括申請工作許可,進一步放寬年齡、教育程度等條件限制。

負責編輯:李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