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原奶供給過剩,疊加消費需求低迷,國内乳企普遍遭遇較大業績壓力,伊利也不例外。
财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伊利營收596.96億元,同比下滑9.53%,為近九年同期首次下降。在業績說明會上,伊利股份表示,從2021年下半年,原奶價格開始進入到下行區間。由于規模化牧場的占比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是以本輪奶價下行周期較以往更長。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半年,由于面臨上遊供需過剩以及下遊消費低迷的情況,導緻國内乳業陷入了一個相對低迷的節點。
不過,伊利的焦慮不止于此。(文中伊利、伊利股份均指A股上市公司“伊利股份”)
營收處在收縮區間
盈利竟然增長了?
财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伊利營收596.96億元,同比下滑9.53%;歸母淨利潤75.31億元,同比增長19.44%。
單從以上兩項資料來看,伊利在營收規模收縮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實作兩位數增長,似乎顯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強。
不過,另一項财務名額——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卻暴露了伊利的真實情況。
圖檔來源:2024年半年度報告
上半年,伊利實作扣非後歸母淨利潤53.24億元,同比下降12.81%。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與歸母淨利潤竟然相差了超過22億元。這個差額便是非經常性損益。
顧名思義,非經常性損益是指與公司日常經營業務無關的、一次性或偶發性的收入或支出。隻有從公司的淨收益中剝離出來,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基本業務活動的表現。而正是這22億元的投資收益,直接使得伊利歸母淨利潤“由負轉正”!
那麼,這部分收益是怎麼來的呢?财報顯示,主要是處置非流動性資産所得。根據今年1月6日釋出的公告,伊利轉讓控股子公司昌吉盛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交易對價為26.474億元。
圖檔來源:公告
實際上,即便是隻看營收,也能體會到伊利所面臨的業績壓力。據同花順iFinD,今年上半年伊利營收下滑,為近九年同期首次。
圖檔來源:同花順iFinD
消費低迷自不必說,風口财經記者了解到,另一個影響乳企的重要因素,在于上遊原料奶供應的周期性過剩。
據農業農村部8月20日釋出的農産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由于供應慣性增長,生鮮乳價格仍低位運作,國内生鮮乳價格連續29個月同比下降。7月份,奶業主産省生鮮乳收購價每公斤3.24元,環比跌1.8%,同比跌13.8%。國内生鮮乳收購價維持低位運作,過低的價格甚至導緻了生産出現倒挂現象。
那麼問題就來了,原奶供應過剩會導緻價格降低,乳企的生産成本不是應該更低嗎?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乳企為了穩定産出,也為了保證品質,都有比較高的奶源自給率(自建牧場)。這種自給政策有顯而易見的益處,但當原奶價格進入下行周期時,代價也會出現。
截圖來源:伊利官網
大型乳企為了幫助自己控制的牧場渡過難關,不僅要調整牛群結構,收奶價格一般會高于市場價格。而且,大企業比較看重信譽,會履行以前簽訂的收奶合同,這也會提高大型乳企的綜合收奶成本。
短期借款連跨四個百億關口
75億淨利潤或隻是“紙面富貴”
液态奶業務是伊利的支柱業務,但從營收資料上能看出伊利液态奶業務發展的放緩。
2021年-2023年,伊利液态奶業務營收分别實作849.1億元、849.3億元和855.4億元,三年僅增長了6.3億元。
從業務比重來看,2020年伊利液态奶業務收入約占總營收的77%,盡管2021年與2022年有所下降,也能占到總營收的68%左右。不過,今年上半年,這一比重再次降至61%。
市場低迷、競争加劇,在此大環境下,伊利隻能加大營銷力度。今年上半年,伊利的營銷費用達116.29億元,在總營收下滑9.53%的情況下,營銷費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077萬元。
圖檔來源:2024年半年度報告
如果覺得這個資料差别不大,那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營收x100%)足以證明伊利在營銷投入方面所作的努力。上半年,伊利的銷售費用率為19.41%,為近七年同期首次回升,而在2018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伊利的銷售費用率已經六連降。
圖檔來源:同花順iFinD
遺憾的是,巨額營銷投入并未換來自家品牌的增長動力。相反,公司經營的壓力卻與日俱增。
比如,截至今年年中,伊利應收賬款較2023年年底增長13.04%至34.87億元,這并非是基于銷售規模擴大,而是因為市場因素導緻的市場地位的變化。
而作為未來收入的蓄水池,伊利的合同負債也未能避免下滑。截至今年年中,伊利的合同負債為44.3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15億元。
圖檔來源:同花順iFinD
一定程度上,這些資料都預示着公司未來業績的不确定性。
與此同時,伊利的資金鍊已經明顯承壓。
前幾年,伊利不斷通過借錢擴張業務規模。2020年-2023年,公司的短期借款餘額分别為69.57億元、125.96億元、267.99億元、397.55億元,今年上半年,短期借款再度擴大至482.37億元。已經連續四年跨過百億大關。
圖檔來源:同花順iFinD
截至今年上半年,伊利股份的貨币資金為461.19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8.39億元,再有短期借款482.37億元,貨币資金已經無法覆寫短期債務,短期資金缺口達79.57億元。
相比之下,伊利同期歸母淨利潤僅為75.31億元,小于短期資金缺口,從這裡看,公司盈利或隻是“紙面富貴”。
(大衆新聞·風口财經記者 張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