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實作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享”,是每個老人的心願,也是五裡橋街道不斷探索的目标。為此,街道聚焦周邊居民現實需求,圍繞“一中心一特色”部署,以“社交”為服務主題打造第三日間照護中心,幫助社群長者豐富康樂活動,拓展交友圈。
經過煥新更新,第三日間照護中心于9月10日上午迎來開業。以“社交”為特色的主題式日間照護中心正式啟用,翻開了社群服務發展的新篇章。
圍繞社群居民個性化需求,第三日間照護中心組建五大類“搭子圈”,目前已組建十五個搭子小組。推動召集人引領小組前進,發揮連接配接成員、整合資源、促進溝通與協作的橋梁作用。
黃浦區作為海派文化的發源地,各項藝術文化服務也深受廣大居民的喜愛。上海市黃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海派木偶戲”非遺傳承人項春雷老師的“萬物皆偶”工作室獲頒海派木偶戲五裡橋社群非遺傳承點,為鄰裡社交再添一份活力。
第三日間照護中心開業便熱鬧非凡,前來參觀體驗的居民絡繹不絕。室外的悠“享”五裡橋便民服務集市也吸引了不少人氣,修鞋修傘、磨刀理發等服務項目廣受居民歡迎。本次巨鹿集團、廣州酒家、老大昌、盧灣煙糖酒、全國土特産等品牌也來到活動現場,将老字号産品送到居民家門口。
開業現場除了有“糧食安全小課堂”“海派木偶戲”,五裡橋社會組織聯合會通過“益聚五裡”公益展示平台,也為老人們送上“巧心制作冰皮月餅·共話鄰裡美好未來”創意制作活動,為老人們送去節日祝福和社會關懷,搭建交流與溝通平台,增進鄰裡和睦。
煥新更新後的第三日間照護中心都有哪些功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五裡橋街道第三日間照護中心位于瞿溪路883弄21号,坐落于蒙自居民區的瞿溪坊小區内,圍繞社群長者的活動需求,設定多個功能闆塊:助餐區打造“沒有圍牆”的老年餐廳,滿足長者用餐需求的同時用美食拉近鄰裡間的距離;休息區提供休憩的空間,為老人帶來舒适放松的體驗;閱讀區提供書籍報刊,打造溫馨甯靜的氛圍;活動區營造充滿活力的社交空間,也承載了議事功能,進一步增強社群凝聚力。滿足老人多樣化服務需求的同時,動靜相宜的活動空間也讓老人在活動的過程中增進交流,共同體驗社群生活的樂趣。
為了建構社交零距離、服務零距離的社群氛圍,第三日間照護中心以“鄰裡社交”為垂直細分領域,通過建構社群鄰裡間的“搭子圈層”促進社群居民參與社群活動。中心組建五大類“搭子圈”——傳承搭子、飯搭子、玩搭子、話搭子、養生搭子,目前已拓展出十五個搭子小組,讓社群長者“一起快樂、一道服務、一同成長”。
“傳承搭子”連結優秀資源入駐,為社群長者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充分展現文化傳承之美,讓非遺成為鄰裡社交的新“語言”。
“飯搭子”在一餐一飯之間增進社群居民的交流和互動,社群達人開展風味美食分享教學,也讓社群居民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樂趣。
“玩搭子”大大豐富社群長者文娛生活,舞蹈、編織、智能手機教育訓練……多種多樣的活動在這裡觸手可及,提供了一個老有所樂的平台。
“話搭子”充分發揮社群議事載體的功能,通過有序、理性的協商将社群長者的“金點子”轉化為社群治理的“金鑰匙”,一言一語議出“家”社群的溫度。
“養生搭子”聚焦健康養生,也邀請專業人士為社群居民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關聯周邊資源,實作健康服務零距離。
下一步,街道第三日間照護中心将繼續探索,圍繞“社交”這一特色,持續、穩定、精準地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不斷為建構社交零距離、服務零距離的社群而努力,書寫“享”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