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2024年9月11日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謠 言 重慶江北觀音橋抓人販子?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真相:近日,有網民釋出重慶江北觀音橋商圈群衆圍觀民警現場處置的視訊并配文稱“抓人販子”,引發社會關注。經核實,該資訊系網民為博眼球故意編造的謠言。視訊内容實為民警在江北觀音橋某商場前調解一家長教育小孩的畫面,并非網傳的警方抓捕拐賣兒童嫌疑人。目前,江北警方已依法對造謠網民予以行政處罰。(來源:“重慶辟謠”微信公衆号)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誤 區 米飯二次加熱會緻癌?

真相:該說法不正确。合理儲存的米飯,二次加熱并不會緻癌。當我們将米飯進行二次加熱時,實質是通過熱能的作用,使米飯中的水分蒸發、澱粉糊化等過程重新進行。在這個過程中,米飯中的成分并不會因為加熱而發生緻癌性轉化。相反,合理的加熱可以殺滅米飯中可能存在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之是以傳出“米飯二次加熱會産生緻癌物質”的說法,背後的謠言版本有2個。一個是二次加熱的米飯含有丙烯酰胺,另一個是二次加熱的米飯含有蠟樣芽孢杆菌。其中,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加熱(120°C以上)烹調過程中形成,特别是在140℃-180℃的溫度範圍内,而米飯普通的加熱溫度低、時間短,并不容易産生丙烯酰胺。蠟樣芽孢杆菌則是在28℃-35℃之間會大量繁殖,是以當煮熟的米飯長時間不冷藏時,就容易感染這種細菌,并不是因為二次加熱導緻的。(來源:“科學辟謠”微信公衆号)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提 示 2024年國慶、中秋雙節飲食安全消費提示

詳情:今年中秋節與國慶節相繼到來,無論居家休息,還是外出旅行,都要注意飲食安全與營養健康。

1.家庭用餐講衛生,均衡營養更健康

注重衛生,牢記食品安全五要點:要選擇新鮮幹淨食材,盡量不購買、儲存易腐變質的食材,避免接觸活畜禽,遠離野味,不采不食野生蘑菇。在家做飯之前、期間和之後,都要用幹淨流動的水洗手,廚房用具用後要及時清洗或消毒;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或盛具要分開。加工食物時,要燒熟煮透。

按量備餐,杜絕浪費:要增強節約意識,根據家庭就餐人數确定食材量和制作量,既保證新鮮又避免浪費。如果确實吃不完,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均衡營養,合理搭配:要注重膳食的合理搭配,日常飲食應食物多樣、葷素搭配、谷豆混吃、蛋奶兼顧、果蔬充足,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均衡供給。老、弱、兒童、孕婦或免疫力低下等人群要特别注意飲食安全和膳食營養。

2.出門在外需注意,安全用餐不浪費

出行旅遊就餐時優先選擇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衛生條件好和實施“明廚亮竈”的餐廳。就餐提倡使用公勺公筷,鼓勵分餐。點菜時要适量,拒絕鋪張,踐行“CD光牒”行動。如果飯菜吃不完,友善儲存的菜肴和主食應打包帶走,減少食物浪費。

3.正規管道來購買,節日美食适量嘗

中秋節是大陸傳統節日,走親訪友自然少不了月餅。消費者在選購月餅時,建議去超市、食品商店等正規銷售場所或管道,注意檢視包裝是否完整,以及包裝上的相關資訊。不要購買超過保存期限、無保存期限或來源不明的月餅。買回家的月餅,要按照産品包裝上标示的方法儲存和及時食用。不要過量囤積,不食用超過保存期限的月餅。

食用月餅前,要檢視其外觀是否正常,有無異味、黴變,一旦發現異常,不要再食用。另外,不能用月餅代替正餐。食用月餅要因人而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特殊人群,即使是食用 “無糖月餅”,也要嚴格控制食用量,不可多吃。

此外,為避免過度包裝造成的浪費和環境破壞,并保護消費者權益,GB 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第1号修改單中規定,生産的月餅包裝層數不超過三層,月餅包裝不應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也不應與其他産品混裝。建議消費者購買簡約包裝産品,抵制過度包裝,營造綠色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來源:“市說新語”微信公衆号)

今日辟謠(2024年9月11日)

監制:屈紹輝 編輯:董晉 設計:肖麗麗 尹路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辟謠平台